王君霞
【摘要】新課改理念融入教學的今天,對于核心素養的培育也逐漸在各學科中展開,對于數學來說其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抽象、推理、問題解決能力。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主要來自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讓學生感受有關“數”的概念以及實際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通過提出、推理、探究等過程,發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最終達到解決抽象與推理問題的能力。筆者根據實踐教學經驗,探討如何在小學階段解決問題中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新課改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43-02
一、限制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升的因素
作為學習數學的初級階段,數學知識是陪伴我們一生的基礎學科之一,其存在以下幾方面特點。
其一,知識的豐富性。數學是一門古老學科,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發展,知識點豐富且繁雜,雖說小學階段難度相對較低,但對于小學生認知水平來說,依舊具備專業難度與挑戰性。
其二,小組數學所涉獵方面比較多,例如:許多應用題需要小學生對大量生活常識的知識認知,由于閱歷與生長環境的差異,導致許多小學生無法全部理解這些知識,難以解讀一些隱含條件,無形中增加了學習數學的難度。
其三,作為抽象性與邏輯并存的學科,許多知識點很難通過書本與口頭講解的形式讓大家生動形象的認知,導致許多學生理解吃力困難。
通過對這三點因素的解讀,我們不難發現小學數學復雜性的特點,造成了有效學習數學的困境,一定程度上讓許多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但不可否認數學課程復雜性特點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無法改變教材的情況下,就應該從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上入手,調整改變傳統教學策略,讓大家去適應這些數學難度,激發大家的學習主動性與趣味性去攻克這些數學問題。不僅是要培養大家的數學知識掌握能力,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告別傳統的一言堂灌輸填鴨式教學,采用更多合理科學的新策略,提升學生主體學習地位,調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傳統教學方式讓大家不適應,就造成了學習有效性難以提升,機械單一的接受式學習,難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二、在情境中主動發現問題體現核心素養的統領性
好學生的標準在于是否具備會提問的能力。提問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問題的價值高低,直接體現出大家思維運轉理解程度的體現。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我們并不要求大家無論提什么樣的問題,也不論價值高低,只要能展現出自我的真實想法,就值得鼓勵與肯定,并且能夠給予大家正確有效的引導與解決。提問能力是一個循序前進的過程,意在大家自主思考的習慣培養,久而久之提問的價值也會水漲船高,尤其是對于能夠提出一些傳新問題的學生,我們不僅要鼓勵表揚,還應該帶領大家一起進行深入探討的思考。
舉例:我們在教授“三角形邊的關系”這一部分知識時,我們可以提前創設三個核心問題來展開教學,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為何研究?課堂上,我們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讓大家放手去實踐操作,觀察交流,通過動手實踐與交流分析,讓大家明白,角與對邊長度的關系以及第三邊的變化區間和極限趨勢,有效掌握三角形邊的規律,同時引導大家從“形”與“數”分析與探究中,來逐步積累數學經驗。
三、合理猜想的思維體系中培養核心素養的層級化
猜想數學問題,實際是一種數學想象,同時也是創新精神的一種體現。所以說我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大膽估計大家多猜想。讓大家在觀察、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中來展現自我的獨特思維,充分調動大家的思考熱情。
舉例1:我們在學習“圓的周長”這一節內容時,就可以引導大家展開猜想,大家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有關,那么圓的周長與邊有什么關系呢?在大家展開一系列猜想后,我們通過演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滾動一周。讓大家來確認哪一圓軌跡最長,同理直徑是否也就最長?最終讓大家理解,直徑決定了圓周邊的長短。
舉例2:我們在學習“可能性”這一內容時,應該精煉設計教學內容,不需要太多例子與練習題。可采用“狄青故事與猜牌游戲”導入,讓大家探究故事與游戲中的數學問題,而后再讓大家通過動手摸球來觀察分析,讓大家明白摸到三種顏色的球有沒有可能?而后再多加入白球,感受摸到白球的幾率增加,同理黃色與紅色球摸到的幾率減少。最后讓大家明白摸到什么顏色的球,來感悟感悟事件的不確定性小概率的可能性。當我們取出所有黃與紅球后,讓大家體驗唯一白球的確定性。這種教學模式更輕松活躍,一氣呵成。寓教于樂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讓大家理解所學內容知識,讓數學知識真實可見,提升理解的實效性。
四、數學建模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獨特性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最常用到的就是數學模型,它能夠有效實現語言無法完全表達的可見性,也是我們解決許多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舉例1: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相關知識時,難點部分在于面積公式這個數學模型的構建,第一步通過數格子的方法來探究圖形面積,讓大家輕松理解與掌握。通過讓大家對比,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相對應的量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初級結論,當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時,這一前提下的長方形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滿足這些前提時兩個圖形的面積是相等的。讓大家來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否等于底乘高。而后我們可以引出實際生活例子,假如學校要測算籃球場的面積,大家覺得數格子的方法現實可行嗎?而后我們引導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進行計算。
舉例2:我們在教學“加法交換律”這一知識時,在大家初步了解規律后,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家可不可以用最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加法交換律?當大家自由發表意見后,重點提出 a+b=b+a 這種形式,而后我們讓大家探究 a 和 b 可以是哪些數?通過這樣步步深入的方式來培養大家運算定律的形式化表達,同時也是對大家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的有效鍛煉。
五、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體現核心素養的創造性
數學的核心素養最主要的體現是,大家能夠結合數學知識與思維借助實踐經驗來解決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問題,發揮數學的應用價值,達到教學的實質目的實現數學素養的提升。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大家借助數學知識來解決未來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所以說,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強化對大家對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與實際應用。
舉例:我們在學習“位置與方向”這一知識時,可以創設貼近生活與心理年齡特點的教學情境,模擬找禮物、海上救援、猜一猜,等等。調動大家的探知欲望,進行認知思維的沖突,展開獨立思考探索,在交流互動合作過程中掌握方法,最終掌握距離、方向確定位置的知識點。我們不僅僅是讓大家停留在掌握平面上確定位置的描述方法,而是應該讓大家通過想象、驗證、分析、交流,來達到應用方向、距離描述平面上一個點的位置,以及初步體會坐標思想方法,對經緯度、空間坐標,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實現對大家空間觀念的培養與鍛煉。
總結
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貫徹新課改理念,深入體會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并且能夠借助有效合理的教學理念轉變以及教學模式的革新,來將核心素養的培育融入在實踐教學當中,不僅培養大家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同時也能夠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胡萌.基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案例研究[J].新課程.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