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詞與其他語文教學中的文學體裁相比較,語言更加凝練,含義更加深刻,感情色彩也更加豐富,給初中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以趣入境知詩意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初中生對詩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對古詩詞的學習之中。詩詞教學作為初中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內容,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想提升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的效果,就要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基礎,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水平與質量。
關鍵詞:以趣入境;詩詞教學;興趣
詩詞是我國文學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其短小精悍、意蘊豐富被人們廣為傳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對于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的要求,更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于是,以趣入境的詩詞教學方法應運而生。本文就如何在以趣入境知詩意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詩詞教學設計展開探究。
一、 以趣入境知詩意教學方法的意義
(一) 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主要源動力
由于當前初中生成長的環境與古詩詞所描述的環境、語言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學生很難進行快速地理解并掌握,很多學生經常因為在詩詞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而喪失對詩詞的學習興趣,認為古詩詞不僅晦澀難懂且枯燥乏味。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將激發學生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作為首要任務,將詩詞的韻律與詩詞的意境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富有趣味的詩詞情境中主動地去領略詩詞的美和藝術性,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詩詞的熏陶。
(二) 詩詞的學習離不開對意境的感悟
意境是對詩詞藝術美最好的體現,也是對詩詞內涵和審美理念最好的概括。古往今來,人們在對古詩詞的研究中始終將對“意境”的探索與把握放在首位,它也是詩詞創作、評價和鑒賞的重要指標。意境是詩人在進行詩詞創作時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相融合的產物,實現情與景的和諧統一,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體現。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能夠通過以趣入境,讓學生帶著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對意境的體會當中去,并結合自身對于詩詞的感悟,使學生如同置身于詩人所處的情境中去。
二、 以趣入境知詩意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策略探究
(一) 滲透歷史,了解古詩詞創作背景
語文本身就屬于人文性的學科,在當前的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大部分的學生僅停留在對詩詞的字面理解上,對于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夠透徹。由于初中語文所涉及的古詩詞大多都要求背誦,也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抵觸心理。因此,在教學初中語文古詩詞的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古詩詞創作的背景,為學生解讀古詩詞創作背后的歷史意義,使學生在學詩的同時也學史,學生在充分地了解古詩詞創作的背景之后便會對詩人創作時的心理有一個更深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與認識。比如在教學《渡荊門送別》這首詩時,我們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去了解李白創作這首詩的歷史背景,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歸納。李白生于盛唐時代,正是唐朝這種開放、安定的社會環境為李白的遠游奠定了基礎。李白自“五歲誦六甲”起,一直到遠渡荊門,從來沒有離開過四川,對于蜀中的山水有著深刻的感情,這首詩便寫于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開始漫游全國,這首詩通過對長江兩岸秀麗景色的描繪,既表現了他對于對故鄉山水的無限眷戀和對故鄉的思戀,也表現出他開闊的胸襟以及奮發進取的精神。如此,通過對詩人詩詞創作時歷史背景的了解,學生便能夠真正地領略詩詞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二) 以趣入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趣入境,顧名思義便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唱歌、朗誦或者繪畫的形式來將學生帶入詩詞的學習情境,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中國古代詩詞大部分韻律優美,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中央電視臺的《經典詠流傳》相關節目,將詩詞唱給學生們聽,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學生帶入詩人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另外,初中語文的詩詞中還涉及大量的題畫詩,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精美的畫面來展開對詩詞的分析或者根據詩詞來畫出自己心中的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創設一個動態的情境,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比如在教學《錢塘湖春行》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腦海中形成一幅早春西湖的湖光山色,春水初漲,白云重疊,早鶯爭暖,新燕啄泥,將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機盎然。然后在適當時候結合多媒體進行演示,以動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對詩詞的感悟和理解更加深刻。
總之,通過“以趣入境”的方式進行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意,然后通過導入詩詞創作的背景,感受詩詞所表達的內涵,從而對詩人以及詩人所處的時代有一個詳細的認識。古詩詞的魅力只有走進其中,通過自身的深入體會與感受才能夠真正地理解。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創設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詩詞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詩詞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鳳芹.基于以趣入境知詩意初中語文詩詞教學設計探討[J].才智,2014(34):93.
[2]胡宜海.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古詩詞教學現狀及其策略[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
王軍,山東省泰安市,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劉杜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