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國
【摘要】新課改理念融入教學的今天,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穩步提升,對于高中政治學科來說,主要體現在政治專業核心素養的培育。實踐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助推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我們一直都在探討與調整教學模式與策略,尋求一種更直接有效的核心素養培育方式,總的來說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應該結合生活實際,從案例出發是最好的選擇。筆者根據實踐教學經驗,探討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一些提升的路徑與策略。
【關鍵詞】高中政治 核心素養 方式方法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59-02
一、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含義
其含義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探討分析,基礎能力、特殊貢獻?;A能力所指的是,學生通過基礎學習獲得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能力,這種能力是以素質為主,而非應試。獨特貢獻所指的是,具備科學性的意義與價值。
高中生學業壓力大,科目眾多,加之面對未來的高考本就不堪重負,若是我們按照傳統模式強行將每個學科加灌核心素養都到學生身上,無疑會適得其反。所以說,我們要在思想上認清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應該從其意義入手,調整教學模式,課程設計應該以教育理論為基礎,以學生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為主體,有效獲得學科基礎知識和技能情感、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可歸納為四個大方向來進行培養,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
二、高中政治素養的特性
特性一,綜合。高中政治不同于其它學科,學科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的特征。一者,知識的綜合,可以說高中政治與其它人文社會學科之間的關系是互補與補充,需要學生能夠掌握應用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知識,同時加強了現代公民的道德法制建設的學習,其實也是中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延續與升級,最終是要學生具備獨立自主、適應社會的知識與意識。二者,綜合性,我們除了讓大家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外,還應該培養大家掌握理性辯證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加深對所學知識運用與理解的同時,能夠實踐應用在現實生活當中,能夠對一些問題觀點給予正確的判斷,能夠有自我的理解與解讀,形成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綜合的價值觀與情感態度。
特性二,實踐。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意義,最終體現在大家能夠通過知識的學習并且能夠養成良好思想觀念品質,實踐應用與現實社會。所以說歸根結底,還是重在教學實踐,讓大家掌握良好道德修養為基礎,作為日常行為規范的指導,來檢驗大家的實踐掌握情況。通過開展一系列課程實踐活動,讓大家主動積極參與其中,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不僅鍛煉大家的自主思維思考能力,具備團結合作的精神意識,從而在未來的發展與成長中,更好的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打基礎。政治課程更需要大家對當下時事政策和國情的了解,做好合格公民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特性三,階段。核心素養的養成是一個漫長持續具備階段性的累積過程,與一般的教育不同,其涉獵層面很廣泛,包含知識、能力、情感等多元層次。對于高中政治學科來說,老師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給予學生特殊心理年齡的適當教育手段傳授給學生,讓大家能夠在自我階段性發展中逐漸與社會進步的核心素養相匹配。所以說,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需要以知識為基礎,實踐為保障不斷積累提升,反復實踐,達到情感態度逐步升華的過程。
三、高中政治課程核心素養的培育策略
策略一,老師自身素養與能力。高中政治涉及到道德品質的培育,但其不同于知識理論,準確的說是一種意識形態教育。我們作為教書育人的師者,也應該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升自我素養以及對時事政策的了解,能夠結合自我的理解,融入在教學過程當中,增長學生的政治常識和對國情的了解與認知,堅定大家的社會主義信念和政治立場,有明確的政治認同感。此外我們還應該提升自我的文化素質與學科修養,能夠在教學模式教學理念上做出改革與創新,活用教材給予學生最大的教學熱情,培養大家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與提升。
策略二,學生為教學主體的觀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灌輸填鴨式,學生被動接受,沒有體現出科學的育人價值。在新課改理念的驅使下,我們不僅要注重傳統知識的傳授,還應該融入高層次的情感與實踐,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教育由培養“工具人”到“理性人”的轉變。除了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還應該在培養學生情感價值觀上多下功夫。充分實現教學內容、目標和理念,學生自主個性化發展,給予學生一個發揮自我特長的平臺。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是對所有學生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知,通過綜合分析進行意識到個性差異性的個體區別,需進行差異化教育。
策略三,課堂形式的多樣化。我們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不拘泥于課本,靈活融入實踐實例,不局限于課堂教學,堅持兼收并蓄,一些有價值的外部資料理論也可以納入教學范疇。實踐教學模式同樣可以采用一些成熟成功的案例,例如:翻轉課堂、微課視頻等等,利用發達的科技,擴大學生的視野,讓現代化信息技術服務于政治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思維習慣。借助情境創設的方式來帶動課堂氣氛,通過一些真實案例的角色扮演,讓大家自主思考,深入解讀是非對錯,掌握學習方法,產生思維碰撞,最終達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
策略四,改革教學評價標準。新課改下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與方式都做出了調整改變。傳統評價體系注重考試選拔,只能片面從成績上來衡量一切,但卻無法對實踐能力、情感態度給予評判。我們可以通過實踐實例,衡量學生的外在行為和表現。
例如:一熱點話題“江歌”事件,讓大家表達自我的意見與評判,大家可以對劉鑫事件后的態度,再到江歌媽媽網上公布其信息,所遭遇的網絡暴力,以及眾多網友的留言,進行綜合分析,事件從道德、法律、人情、網絡暴力等多種層面,來分析整個事件,能夠站在自我的角度客觀評價,最終達到對大家思維情感價值等核心素養的衡量。
策略五、核心素養的培育方法。為了更好的提升核心素養的實效性,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例如多媒體的應用,營造出良好的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氛圍。傳統模式下的“題海戰術”是難以培育出核心素養。我們應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興趣愛好的調動為先導,營造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課堂氛圍,在活動的體驗中讓大家的法治意識、社會責任得到實踐與鍛煉。
例如:我們在學習《經濟全球化》這一知識時,重點是要突出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我們就可以采用討論式、辯論的形式,讓大家展開想象,自由發言,調動課堂氛圍,在思想的交流,思維碰撞中來解讀文本,對經濟全球化擁有充分的認知,明白時代潮流不可逆轉,是好與壞的多面體,其利弊好壞對國家是否有影響,取決于國家自身的實力,與發展策略。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很好的傳輸大家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大家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理性思維能力,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家的理論、道路、制度、文化的多重自信,最終達到對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育。
總結:對于高中政治學科來說,核心素養的培育是需要一個持續階段性的科學系統化的過程,不僅我們一線從教者要具備這樣的意識,同時也需要學校與學生們的共同配合與努力,只有大家都能夠意識到核心素養的實際價值與意義,才能夠更好的快速推動核心素養教學的進程,在不斷蛻變中升華。
參考文獻:
[1]楊永山.高中政治學科培養核心素養初探[J].學苑教育.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