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華
【摘要】傳統的英語教學的課堂不能滿足現在英語發展的需要,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必須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英語自主學習通過發揮英語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主張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題作用的統一,改變傳統的主導觀,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互動的新型的主導觀,把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小組集體合作學習放在英語教學的中心位置。
【關鍵詞】自主學習 以人為本 初中學生 英語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113-01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國際社會交往很頻繁。英語作為國際交往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已逐漸呈現其特有的價值。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我們感悟到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實踐、參與、合作、自主學習與交流學習方式和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突出體現圍繞人的發展目標來設計和確定課程標準。課程改革的推進,課程標準的實施,促使我們改變舊有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教育主要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這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是否得當,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提倡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倡自主學習和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習。強調教師是課堂教學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設計者,是學生文化的傳播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學生的好朋友。所以我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科學學習和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合多年的英語教學的經驗和對新課改的認識,談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的實質是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能力,發展思維為中心的學習和發展過程。其中學生、教師和教材是構成教學過程的三個主要因素,知識的傳遞則是教學過程的主要內容,而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則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教學過程能否順利完成,知識的傳遞能否順利達成,學生能否得到發展思維,形成和發展能力,其中特別是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能否主動學習,而互尊互愛的良好師生關系恰好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外部因素。因此,教師應確立學生主體觀,才能構建良好師生關系,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思想只能由學生自己通過有目的的勞動去實現,別人無法代替。教師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充分享有“問”的權利;充分享有“讀”的時間;充分享有“講”的機會;充分享有“做”的過程;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總之,教師首先應確立學生主體觀,才能構建良好師生關系,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英語學習最好的老師,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教師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引向英語學習領域。學習英語,很多都存在一個誤區,就是背單詞,普遍來說,大家都是拿著書背背背,可是最終需要解決的不是背了多少這個“數量”問題,背太多你還是會忘記,最后還是說不出來,所以我們要解決的不僅僅是詞匯的問題,還有思維,邏輯的問題等等,單詞應該積累而不是背誦,所以同學在背單詞的過程中不能光注重數量而不注重質量,要在質量的基礎上提高數量。提高英語翻譯能力水平,需要行動力及滿腔熱情,每日學,日日學,每天抽出半小時,可以定時定量學點單詞、語法、文章、習題。隔很長一段時間一次性學幾個小時效果是不明顯的。看書或者視頻的時候,把一些固定搭配以及單詞的基本用法用小本子、卡片記錄下來,方便復習。背單詞時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單詞的詞根、詞綴及關聯詞的用法,可以畫出來鞏固自己的學習。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厚,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越高,當然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越高。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就是一個有效的渠道,在信息技術下,教學能一改傳統的枯燥教學模式,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完全沉浸在英語課堂學習的氛圍之中。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使學生的情緒更加的興奮,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求知欲。
三 、教師科學的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教師怎么科學的引導才能使學生潛在的主動學習能力得以發揮呢?老師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和不同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我們所謂的自主學習,不是讓學生任其自然的去學習,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上,自主學習是不能完全脫離教師的,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護航員和引導者,教師要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促進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能力。據有關數據統計,有許多的名人和有所作為的人,在學校上學的時候并不一定是非常優秀的學生,甚至是根本不起眼的差生。是什么原因使他們在學生以后的日子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呢?這就是依靠了他們后天的努力,是一種鍥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這種精神就是源自于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我們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著眼于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學生從小就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注意每個學生原有英語水平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引導、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對英語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要降低評價標準,發掘樹立學生認同的學習榜樣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四、教師要積極鼓勵、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初中階段是大部分學生開始正式學習英語的時期,在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很多學生可能會存在信心不足,半途而廢或者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等問題。此時,教師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導、鼓勵作用。教師要及時和學生聯系,詢問他們學習的進展,遇到的問題,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繼續前進。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時候,要及時向教師咨詢,不要鉆牛角尖,否則這樣反而會降低學習效率。在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要正確引導他們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高效學習,保證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總體來說,在初中這個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鍛煉學生的理解力,提升學生的英語素質是很重要的。因此,作為教育者需要關注其他教師的教學方式,靈活運用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從而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最終在各個方面都能夠自主學習,筆耕不輟。
參考文獻:
[1]錢淑念.淺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英語輔導報,2003年8期
[2]沈幼華.也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英語輔導報,2012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