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寫文章就有“鳳頭”的說法,認為開頭精美,便可以引人閱讀下去。一堂數學課的開始也是如此。如果教師能夠結合實際設置精彩的導入,可以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基于此,本文以高中數學教學為基礎,針對性地提出幾點高中數學教學導入的技巧,希望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優化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導入技巧
一、 引言
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注意力在集中一段時間以后就很容易發散。一般首次集中的時間只有15分鐘。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開始階段,能夠使用有效的導入方法調動課堂氣氛,運用多樣化的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繼而提升學生的素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也是如此。
下文,筆者將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實際情況分析,提出以下幾點課堂導入技巧,希望可以在教學的開始階段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離數學越來越近,達到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效果。
二、 舊知識導入
《論語》中有“溫故而知新”的說法。通過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關系,以舊知識為切入點,導入新的知識,是數學課堂導入中比較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由于該方法符合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規律,并且能夠為學生搭建學習的橋梁,又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知識,一舉多得,因此備受教師青睞。在以舊的知識引導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實現認識到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引導學生在思考和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從舊的知識拓展到新的知識中。
例如,講解充要條件部分的知識,如果讓學生直接接觸一個全新的概念,很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抵觸情緒。這時候,教師可以以學生學過的命題與復合命題部分的知識。緊接著復習復合命題的真假判斷。其實判斷的實質問題就是需要判斷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的問題。幫助學生通過復習之前的知識,導入充要條件的內容,讓學生可以知道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懂得知識之間的遷移,從實現新舊知識的轉化。
再如,在學習三角函數部分知識的時候,可以先通過引導學生回憶三角形的兩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之后,再通過三角形各角之間的關系等推導出三角形的二倍角正弦公式:sin2A=2sinAcosB。通過講解,幫助學生加深對公式之間的理解,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抵觸感。
三、 激趣導入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好伙伴,可以引導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在教學導入中,如果教師可以有效地運用激趣模式引導學生,學生會在興趣的引導下,主動參與教師的教學引導。同時,其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也會隨之得到提升,繼而呈現出洗耳恭聽的狀態。
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求和公式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相關的小故事、小游戲或者是小互動等模式引導學生,增加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從而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課堂中,可以做一個新篇西游記后傳(動畫演示):
豬八戒西天取經歸來后,本無所事事,后因一次偶然救了高員外,因員外感激變成了集團中的CEO。但是,沒過多久,集團公司就出現了資金問題,需要大量的資金填入才能正常運行。于是,豬八戒想到了自己的大師兄——孫悟空。
來到花果山,對于豬八戒的資金問題,孫悟空一口答應,并同意投資,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投資可以,我這30天內能籌集到一部分資金,以后我每天可以投入100萬元,但是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條件就是,在我投資的每一天,你都要給我返利。第一天你要給我1元錢,第二天2元,第三天4元……也就是說后一天要返還我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為止。”這時候豬八戒開始有自己的小算盤,他也在心理犯嘀咕:“這猴子向來精明,這次是不是又在逗我呢?”同學們,請你們幫他分析一下,在30天的合作結束后,他能夠得到多少投資,又需要返還給孫悟空多少錢呢?
同學們在教師的引導中,同學們熱情高漲,都在為豬八戒出謀劃策。有的學生直接寫出算式,八戒要還給悟空的錢總數為:1+2+22+23+…+229。之后,教師順勢講解倒序相加的方法,為學生理解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打下基礎。
四、 生活化導入
雖然數學屬于比較抽象的學科,但它也是源于生活實際的。如果數學導入階段可以用生活化的內容引導課堂,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還能夠讓學生知道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當中。
例如,在學習概率部分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選擇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些抽獎、買彩票等活動情況。課堂開始前,可以先說明某個商場活動的情況,先讓學生小組探討獲獎的情況,在引導學生分析盈利情況。學生在生活化的問題中,求知欲望會得到顯著提升,教學效果也得到發展。同時,生活化的引導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繼而開始主動探索問題的所在。
五、 認知沖突導入
認知沖突主要是指通過建立一個與一個人已經建立起來的知識體系結構相矛盾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心理失衡。當學生出現認知沖突以后,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就會隨之得到增加,以達到心理認知的平衡。這樣的模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繼而為數學教學的開展打下基礎。
例如,在講解余弦定理的時候,可以先鼓勵學生思考:直角三角形三邊均滿足勾股定理,非直角三角形呢?同學們知道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分別是怎樣的嗎?通過制造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達到“心求通而未達通”的情形。這時,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老師再通過一些方法引導,便可以順利成章地導入新課,達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目的。
六、 結語
綜上,導入是數學教學課堂中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是聯系學生和教師的重要橋梁,是學生融入數學課堂的關鍵。導入的情況直接影響著數學教學的效果,也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導入的方法也是多樣化的。同一知識點可以運用多種模式進行導入設計。因此,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的主題、學生的認知情況、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階段的教學目標等開展引導,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豐富教學的模式,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更大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方俊.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8(29).
[2]姜玉娟.基于以生為本理念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27).
[3]孟慶香.高中數學新授課有效教學導入方式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1).
作者簡介:
連明星,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