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娜 林麗妮 吳慧怡
【摘要】目前,翻轉課堂在高校日語教學建設中尚未形成體系。因此,我們對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進行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與成績調查這兩種形式的實踐研究和深入對比分析,發現翻轉課堂能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教與學更好地相互融合,從而促進基礎日語課程教學的完善。
【關鍵詞】翻轉課堂 基礎日語 課堂教學 創新訓練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基礎日語中的比較探索”(項目編號:201810580059);肇慶教育發展研究院2018教育研究(課題編號:ZQJYY2018020);2018年度肇慶學院質量工程及教學改革項目(課題編號:zlgc201836)。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110-02
一、翻轉課堂相關情況
1.含義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2007年源自于美國,翻譯自Flipped classroom。翻轉課堂結合了線上與線下兩種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的教學理念,重新規劃了課堂上各個模塊的時間,扭轉了傳統課堂中老師與學生雙方的角色,規避了以老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翻轉課堂通過學生于在線教學平臺上的學習與課堂上師生交流互動的相互融合,給予了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掌控權,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個人的學習效率。
2.現狀與發展
據了解,在目前國內的高等教育中,因受到美國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改革風潮的影響,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已經大量興起并且不斷深入,一些高校正在逐步推廣翻轉課堂的實踐教學。與此同時,慕課的興起為高校教師對翻轉課堂的實踐提供了許多優質的教學資源,減小了翻轉課堂實踐教學實施的阻力。由此,高校教師開始逐步了解翻轉課堂這一新型教學概念,并付諸實際的課堂教學中。[1]在現如今的高校外語教學中,關于外語的翻轉課堂建設,相比日語教學來說,英語教學中實現了更多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而日語教學方面的翻轉課堂建設還尚未形成體系。隨著教育創新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日語課堂的改革是必然的,以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模式的結合,高校老師能初步探索出翻轉課堂在日語教學中的形式,進一步推進日語翻轉課堂的建設。
二、實際研究
1.問卷調查
本研究以廣東省肇慶學院日語系為例,以17級日語1班以及17級日語2班的學生群體作為研究樣本,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比調查了在基礎日語課程中,1班在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之下與2班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情況。1班所采用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是對翻轉課堂模式的初步探索。問卷內容設計主要圍繞“學生學習情況”、“課堂效果”“學生個人感受”這三個方面進行,以此更好地分析兩種教學模式各自的優勢與不足之處。
主要情況:
17日語1班:
在課前,全體學生會利用老師制作的微課視頻進行課程的預習,根據微課的內容提前進行筆記的摘抄以及重點難點的標記,再進行配套的翻譯練習。76%的學生表示微課視頻可以解決在預習期間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之中,有部分學生課堂表示練習時間過短,可以認為,其時間占比之少是因為學生在課前已經有做練習,所以課堂上反而會以課程講解及老師解疑為主。同時,也有部分學生提到,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較為精簡,可以看出,因為學生在課前已經通過微課進行了認真的預習,老師便能夠節省部分時間用于課堂的其他模塊。學生遇到疑問后,疑問的解決方式分布情況主要如下:
可以看出,在以上這五種方式中,詢問同學進行相互交流的方式占多數,微課相比互聯網對疑問解決起到了更多的幫助。也有學生表示,若要徹底解決問題,還是需要詢問老師。課堂小組討論的形式還沒有在課堂得到充分的實踐,未能成為一個相對有效的問題解決方式。在課后,有70%的學生表示會進行課后的自主練習以及查漏補缺。在學生的個人感受方面,有76.5%的學生覺得自己的學習積極性較低,課堂上表現不太主動;另外,還有70%的學生覺得自己的學習效率有所提升。
17日語2班:
在課前,大部分學生會進行課程的自主預習,進行預習的方式單一,其方式基本為直接閱讀書本上的內容,60%的學生表示,使用這種預習方式難以解決遇到的問題,只能等待授課時再求助于老師。在課堂之中,由于課堂時間以老師對語法和單詞的系統精講與練習為主,有部分學生表示課堂中模塊的分配時間不合理,不合理之處主要是:相比老師的講解時間和練習時間,學生提問時間過于少,可見,傳統課堂的不足之處顯露了出來。學生遇到疑問后,疑問的解決方式分布情況主要如下圖:
大部分學生依賴于詢問同學或網上查詢的方式對學習中的疑問尋求解答,根據一些學生的做法來看,這樣的方式雖然效率高,但疑問并不見得都會順利得到解決,最終學生還是需要在課堂再次求助于老師。在課后,有70%的學生表示會進行課后的自主練習以及查漏補缺。在學生的個人感受方面,有85%的學生覺得自己的學習積極性較低,課堂上的表現較為被動;僅有30%的學生覺得自己的學習效率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能夠有所提升,這都表現出了傳統課堂的不足之處。
評價:
由此看來,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中,其優勢在于:老師在教學中所占據的主導作用有所減弱,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減弱,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培養起來;內容制作精細的微課,對解決學生的疑惑起到了較為良好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并能夠節省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時間,利于老師更加合理地分配課堂中各個模塊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重點知識的講解與專項的指導;相比傳統課堂模式,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其不足之處在于:未能顯著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老師還需要進一步改善課程的設計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其優勢在于:老師能對課程內容進行精講及輔以大量練習與測試,以此加強學生對日語的系統性學習,讓學生對基礎知識達到更深層次的掌握。其不足之處在于:老師在課堂中扮演了主導角色,學生對老師依賴性過強,不利于開闊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課堂模式,使學生過于被動,上課較為缺乏積極性;缺少了微課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督促與鼓動,學生的學習效率難以得到提升。
2.成績調查
此調查以廣東省肇慶學院日語系17級1班及17級2班的學生為調查樣本,通過分析2017學年第一、二學期兩個班級的基礎日語成績,總結出兩種教學模式之下的實際成果。
以下是一班及二班基礎日語期末成績情況:
第一學期的成績情況如下: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個班之中,成績達到優秀水平的人數相差不大,2班處于良好水平的人數稍多于1班,處于中下水平的人數少于1班,這說明2班的總體成績是稍微優于1班的。
第二學期的成績情況如下: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個班之中,1班的優良人數稍多于2班,2班缺少拔尖的學生。
評價:
在日語的學習上,大一第一學期的基礎日語課程都是主要以扎實學生的日語基礎為主要目的。在針對單詞語法進行精講的傳統教學模式之下,再加上老師給學生的大量測驗, 2班學生的基礎可能會比1班的學生更加牢固,因此基礎日語的成績總體來說也相對較好。在1班的教學模式之下,老師希望學生能夠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所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主要依靠學生本人的自覺性,自主學習能力較高的同學利用好微課,再輔以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同樣可以對基礎知識有一個牢固的掌握。但由于1班的教學模式是對翻轉課堂的初步探索,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調動效果不太明顯,每個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不一樣,1班的教學模式不能保證大部分同學對知識點的掌握,因此1班成績稍落后于2班。
在對翻轉課堂這一模式進行研究時,我們發現在對有一定日語知識基礎的學生進行授課時,翻轉課堂的優勢突出明顯,能夠更好地促進師生交流,提高課堂授課效率。隨著學生的知識量的不斷儲備,翻轉課堂的效益愈發明顯,對于翻轉課堂究竟在教學中可以發揮多大的作用,讓我們拭目以待。
三、專業課老師看法、社會看法
1.老師看法:
有基礎日語課程的老師認為,在此門課程的學習上,應該注重對單詞和語法的掌握,因此在課堂上以精講為特點傳統教學模式比較適合于基礎日語課程。也有老師認為,利用微課與課堂授課的結合,形成一種“先學后教”的模式,同樣可以讓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一個較好的掌握,只是需要在各方面進行不同的改進。
2.社會看法:
在現階段的日語教學中,我國很多高校對日語的教學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雖然利用了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能夠去聽相關的錄音以及觀看相關的視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日語的熱情,但此種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等消極心態,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態,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2]翻轉課堂能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教與學更好地相互融合,從而促進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
四、總結
通過問卷調查與成績調查這兩種形式的實踐研究和深入對比分析,我們發現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總體來說,還是具備著許多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的優點。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是對翻轉課堂的初步探索,也是翻轉課堂的一個雛形,跟真正意義上的翻轉課堂模式相比,其實際效果可能不太突出,此種模式出現某些的問題也是在所難免。不過,通過這次的實踐研究,我們發現了翻轉課堂模式在基礎日語課程中的運用是可行并有效的,在日后的不斷探索中,可以更加關注在此次研究中分析出來的翻轉課堂模式的不足之處,以此更好地推進翻轉課堂在基礎日語中的建設。
參考文獻:
[1]繆靜敏,汪瓊.《高校翻轉課堂:現狀、成效與挑戰——基于實踐一線教師的調查》
[2]王穎.《翻轉課堂在日語教學中的分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