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寧 馬東風
【摘要】本文基于兒童學習的特點,幫助教師找到古箏啟蒙教學中的自身定位,幫助孩子快速掌握學習古箏的基本方法,以期全面提高個人音樂素養。
【關鍵詞】古箏;古箏教學;啟蒙
【中圖分類號】J63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當前,古箏越來越受到許多音樂愛好者的喜愛。據調查,中國最受歡迎的民族樂器、學習者人數最多的就是古箏。其中兒童者占多數,許多孩子在興趣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古箏,這與國家積極推動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1]。但在兒童古箏啟蒙教學中,也有很多老師發現不少令人頭痛的問題。為了成功實施兒童古箏啟蒙教育活動,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兒童的學習特點,并分析適合兒童的古箏啟蒙學習方法[2]。
兒童的學習自覺性取決于他們自身對周圍事物產生的巨大的興趣和需求[3]。他們的認知活動受到自身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興趣和需求的干擾。有趣的游戲體驗是讓孩子積極參與到某一項活動當中的最及時有效的方式。兒童喜歡通過動動手、眼睛和大腦并用的方式進行學習[4]。教師利用游戲進行古箏啟蒙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兒童理解學習內容和古箏音樂的美感,建立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鼓勵教師繼續探索古箏啟蒙教學的奧秘。為了展示教師的古箏知識教學水平,為了孩子們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對兒童古箏啟蒙教學的探討是十分必要的。
許多老師在課前思考的問題基本上都是:今天要教孩子們什么?應該教他們什么技能?事實上,在這種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并不平等,更像是老板和員工之間的上下從屬關系,是教育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傳統的師生相處之間的這種緊張、不自然的關系將決定教師在課堂上對待學生的教學態度和說話語氣,教學內容設計可能不適合兒童。當他們失去信心并失去學習興趣時,他們會在課堂上感到緊張,并對學習感到厭倦。學生會不經意地環顧四周,無心學習。事實上,老師應該看起來像學生的朋友,是兒童古箏學習的正確的引導者,為學生學習古箏指出一個正確的學習和前進的方向,是學生學習上的支持者和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這樣能夠幫助孩子們建立起學習古箏的信心和對音樂知識的渴求,以此可以提高兒童學習古箏的興趣[5]。
為了做一個合格的兒童古箏啟蒙教育引導者,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題應該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中心,而不是為了去迎合教師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被動地進行學習,所有教育活動的設計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設定符合兒童本身所擁有的認知的行為習慣以及平時所常用的學習模式,了解學生自身的學習差異,因材施教,老師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6]。在兒童古箏啟蒙教育中,我們需要為了兒童的學習而教學,而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古箏學習中來,才是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和培養的。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有一句話一直受到兒童業余特長培訓界的歡迎,那就是“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和老師想讓孩子理解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是徒勞的,興趣是兒童學習的最基本動力。引起兒童興趣的關鍵首先是要創造一個音樂環境,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受到音樂的熏陶,引起兒童學習唱歌、學習跳舞、學習古箏的興趣,音樂是聲音藝術和聽覺藝術的綜合體。在教學過程中,示范活動對兒童的影響更大。在日常練習古箏的時候,建議家長和老師要多地鼓勵孩子,并經常給予表揚和獎勵。孩子們學習古箏并不困難,只要付出努力他們就能發揮出色,家長也會為孩子感到自豪。這樣,孩子們也很容易對學習古箏產生期望,而不會讓學習古箏成為家長一廂情愿的事。
我們知道,兒童仍處于探索世界、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充滿著好奇的年齡階段,他們會產生各種奇怪的想法。在他們眼中看來,古箏不僅是一種可以用來演奏的彈撥樂器,也是他們用來尋覓和發現世界的工具[7]。他們觀察、思考,通過自己的身體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這個特殊的階段里,教師應該多用語言鼓勵他們的思考和各種探索行為,不要急于否定他們,要學會認同他們,肯定他們的想法,并耐心地支持和引導孩子進行學習。教師獲得孩子的信任可以為有效地古箏教育奠定基礎。如果只是老師一味地傳授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知識,沒有與兒童進行學習上的交流與互動,這堂古箏教學課程就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就不可能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在設計課程時,應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兒童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計劃,通過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起學生想要學習的欲望和想要繼續進行下一步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富有熱情,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師生共同的合作來完成教學的整個過程。
中國的教育理念注重的不僅是教書還有育人,重要的是在人才培養方面。同樣的,古箏啟蒙技巧教學也應該以“育人”為基礎。古箏教師通過專業、創新、規范的古箏演奏技巧教授古箏,這樣學習者將更好地學習古箏,還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箏的真諦。
長期堅持不懈學習古箏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自我修養[8]。在古箏學習的過程中,音樂對其微妙的影響會使學生對自身更加富有自信心,更加凸顯出自己獨有的氣質。不僅如此,還可以培養學生堅持學習的毅力、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對音樂的想象力。學習古箏的關鍵是要有耐心,不怕枯燥無味的反復練習、全身精力的高度集中以及最長時間的堅持與努力。當學生用上面的練習方式練習數百次某個難點時,他的獲得會遠遠超過技術水平,也就是耐心、注意力和想象力方面的不斷提升。對于古箏學習者來說,學習古箏不僅是掌握一項特長,更是為了培養自我修養、陶冶情操。在學習過程中,練習者無形之中就擁有了氣質和自信。古箏的技能訓練需要經過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習箏者的想象力,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者的耐心、注意力,豐富想象力。
就我國的藝術教育體系而言,加強對古箏啟蒙技巧的訓練和培養,有助于民族文化和古箏文化的傳播,有助于古箏優美的聲音、豐富的演奏技巧得到廣泛的發展[9]。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繼承和發展中國的民族文化成為重中之重。古箏悠揚動聽的聲音、豐富的演奏技巧以及古老的神秘的古箏文化有助于中國音樂教育的傳承和發展,尤其是基礎比較薄弱的民族樂器啟蒙教育的發展,有助于中國民族文化的繼承、進步和更加繁榮。
在古箏演奏中,技法的規范十分重要。但是演奏之前更重要的是練就扎實的基本功,如對節奏的掌握要準確,演奏姿勢要標準,最重要的是練就純熟的演奏技法,基本功的訓練是兒童啟蒙教育技巧訓練的基礎[10]。古箏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樂器,其普及教育也正在蓬勃發展,在古箏的啟蒙教育中培養兒童的樂感極為重要。通過創造良好的環境,激發兒童學習古箏的興趣,加強培訓和鞏固,都可以增強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是學好古箏的重要途徑。
環境熏陶。音樂作為一種具有獨特意義的聽覺藝術,不僅可以培養兒童的音樂感知力,還進一步促進了兒童的全面發展,這是其他教育領域無法替代的。為了學好古箏,必須要注意音樂對兒童的熏陶。首先,我們必須創造一個時刻有音樂圍繞的兒童成長環境,使兒童養成音樂時刻伴隨著生活的習慣,讓音樂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在清晨剛剛起床時,可以選擇一些能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和平、舒適和美妙的音樂,如鋼琴音樂《童年》,輕音樂《天空之城》,兒童歌曲《拾豆豆》《小蜜蜂》等。在古箏的教學中,盡量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安靜的環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悟性,有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引導孩子感受到音樂的吸引力和古箏的魅力。
培養興趣。孩子的樂感培養是一場全面綜合的立體戰斗。最重要的一步是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古箏的學習比其他樂器更具挑戰性。當學習變得枯燥和困難時,許多孩子會感到沮喪,不喜歡再學下去了。因此,教師應合理安排教育進度和教學難度,使學生既能體驗到挫折感對自己的鍛煉,又能體驗到收獲的喜悅。通過古箏的啟蒙教學,教師可以與孩子們交流更有趣的音樂,盡量多演奏簡單、歡快的旋律,有節奏的或孩子熟悉的曲目,如《小跳蛙》等。了解古箏的高低音調,并通過爬樓梯等游戲來幫助孩子了解音階等。將學習融入故事和游戲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愛上音樂、愛上古箏。
強化訓練。在學習音樂之前,老師可以要求孩子將樂譜記下來,演奏時將內在的情感和樂器的演奏充分融合,這樣孩子們就可以表達出真正的情感,演奏出美妙的音樂。除此之外,我們必須注意調動孩子學習古箏的熱情,讓孩子們越來越愿意主動學習古箏。學習古箏時,學生和家長一般都想盡快學會一些小的曲子。如果教師能夠教孩子們一些美麗而優美的樂曲,就會激發他們學習古箏的熱情。使用一些中等難度、旋律優美以及短小精悍的音樂進行古箏啟蒙學習可以產生良好的效果。
掌握節奏是學習音樂的基礎,也是學習語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學習古箏,必須首先學會準確唱出或用手準確打出節奏,注意強拍和弱拍。還可以使用節拍器,一開始不要求快速掌握,但要尋求掌握打拍穩定性。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充滿律動感的藝術。通過掌握良好的節奏,學生可以塑造出自己對不同音樂的不同感覺,繼而可以更好地發展自身的協調性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無論在音符的時值還是在音樂的整體演奏速度上,都需要教師對孩子進行正確,科學,準確的指導。比如讓學生將曲譜上的節奏表達為“滴”“嗒”等,或者任何學生喜歡的方式都可以。然后教師可以以不同的速度向學生展示不同的音樂風格,并以不同的節奏、韻律讓學生體會不同的音樂感受。教師要多使用這種有趣的方式來激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鍛煉大腦的思維來增強他們的節奏感。
許多學生認為學習古箏只要能夠熟練的演奏音樂就足夠了,至于演奏的姿勢并不是十分的重要。事實上,被忽略的演奏姿勢的糾正正是古箏演奏的動作和技能無法更進一步的主要原因。那么,正確的古箏演奏姿勢應該注意什么呢?首先,古箏演奏者應該坐在靠近古箏第一琴碼附近,凳子只坐一半不要坐滿;其次,身體必須保持良好的姿勢,做到端正、放松、自然,與古箏的距離應該保持在一拳左右。然后,兩條腿自然地彎曲,避免腿部緊張帶動腰部不自然的僵硬,雙腳自然落地,一只腳可以輕放在琴架上;最后,應注意手指自然垂直彎曲,雙手放松,手心呈半圓形,像手里握著一個雞蛋一樣。
其次,就是要注意古箏演奏技法的訓練,右手組合指法對于古箏演奏技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指法訓練,需要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為了彈出清晰、飽滿、明亮有顆粒感的音色,需要三指配合期間,動作干凈利落,手指要展示出較強的爆發力。在彈奏時必須要注意到演奏技法的關鍵問題,為了避免彈奏時手速過快而忽略音的準確度,在使用組合指法彈奏時要學會運用手指的大關節。在進行后期的指法運用時,可以把指法練習當作手指的“熱身”小活動,如最基本的勾托練習。勾托練習是由中指與大指兩手指按照先勾再拖的順序完成,在基本的勾托練習后再進行較為復雜的指序練習,逐漸變化成勾托抹托的三指練習或是打勾抹托的四指練習,通過這種簡單的指序組合的方法來夯實自己的基礎功底。在古箏學習到一定基礎時就需要進行遙指的處理,搖指是用大拇指與食指相結合產生的一種演奏的技法,在學習搖指時首先要學習遙指的正確手型姿勢,大拇指與食指靠近指尖第一個小關節貼合,食指可以起到輔助大指穩定的作用,中指、無名指與小指自然地彎曲放松,在初學者學習搖指時,小指可以做出扎樁的動作來輔助搖指,使搖指更加流暢,無論是學習哪一種的搖指方法,搖指都要保持清晰流暢,都不可以出現搖指斷斷續續的情況,要求彈奏者在進行搖指的演奏時力度要均勻并且保持一致,并且搖指的聲音要連貫,持續長久。
其他組合指法包括掃弦、勾托、勾抹、劈托等。在學生學習掃弦時要特別注意,掃弦在古箏啟蒙基礎階段的運用較少,必須在基礎時期學習正確的掃弦姿勢,掃弦時要注意掃遙發出的聲音要準確無誤,切記不可以誤掃其它的琴弦,否則發出的聲音是混亂且不準確的,掃弦時保持手指爆發力度的統一,手指要自然放松,手指緊張時掃弦的聲音聽起來沉悶生硬,在掌握正確的掃弦姿勢以后,將此辦法應用到曲目當中會增加曲子的對比度,從而借助掃弦將曲子推進高潮部分。學生手指的第一關節不可塌陷,要把手指指尖自然向外彎曲,才能使彈奏的音色變得清晰、流暢。
在古箏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有一個誤區,就是古箏只需要演奏不需要表演,因此,學生在演奏時面無表情,身體也比較僵硬,只有手在古箏上一直不斷、機械地重復著彈奏動作。所謂的“演奏”帶有部分表演的意義,“演”就需要學生增強對音樂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身體動作生動地將音樂表達出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一些音樂會表演,感受那些優秀的演奏家在舞臺上表演的魅力,然后讓學生進行學習和模仿,不斷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奏”相對容易理解,意思是彈奏,通過各種表達技巧,將音樂的強度、節奏等彈奏出來。兩者的結合就是“演奏”。除了具備扎實的基本技能外,最好讓學生養成讀譜和唱譜的習慣,然后才能在古箏上學習演奏,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箏學習的過程繁瑣且漫長,需要學習者全心全意,不斷地刻苦訓練。在藝術文化不斷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國家與人民將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與創新上,因此,需要不斷完善古箏啟蒙的教育教學體系,提高古箏啟蒙教師的教學水平,一位優秀的啟蒙教師是引導孩子走進古箏獨特藝術世界的指向標。教師應不斷積累經驗,增加教學的實用性和可行性,讓學生在自由愉快的音樂實踐中自主學習。作為古箏教育者,如何引導學生自主走上學習古箏的藝術路徑,是一個需要長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楊琳.關于兒童古箏啟蒙教學多元化的探索[J].北方音樂,2017,37(17):176.
[2]萬雨軒.淺議古箏啟蒙性技巧訓練[J].北方音樂, 2017,37(9):216.
[3]陳赟.關于古箏啟蒙性教育技巧訓練之淺見[J].音樂時空,2016(8):135-136.
[4]郭冉.幼兒古箏啟蒙教學法初探之《漁舟唱晚》[J].北方音樂,2016,36(1):136-137.
[5]王紅婷.低齡幼兒的古箏啟蒙教學[J].藝術研究,2015(2):232-233.
[6]李睿芳.議古箏演奏啟蒙教學[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34(8):225-226.
[7]黃濤.古箏啟蒙教學中技法訓練探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4.
[8]梅麗娟.兒童古箏啟蒙教育芻議[J].大眾文藝,2013 (5):260.
[9]歐海群.古箏的啟蒙教育與幾種基本演奏技法的教法探討[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32(2):96-98.
[10]田珊.對兒童古箏啟蒙教育的幾點看法[J].科技風,2009(19):29.
作者簡介:蔡宇寧,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本科學生;馬東風,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教育學會理事,徐州市音樂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