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茉
摘 要:新媒體時代下,為有效提高視覺傳達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專業水平,可采用實驗室教學。文章就新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建設現狀及其優化必要性進行闡述,進而探討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視覺傳達實驗室建設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視覺傳達;實驗室教學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飛速提升,數據信息量也在日益增加,如何采用符號及圖形等藝術元素,在最短時間內吸引受眾的目光,并向受眾傳遞更多信息,就成為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而視覺傳達專業就是現代藝術設計體系的重要組成,出于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考量,可在高校視覺傳達專業教學時,采用實驗室教學,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
一、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的建設情況及必要性
(一)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的建設情況
目前,個別高校在推進視覺傳達實驗室的建設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比如某高校藝術與傳媒學院的視覺傳達專業,下設四個實驗室,該專業實驗室的教學課程,以設計大賽及實踐項目為主,采用項目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為達到實踐教學效果,還會采用校際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實踐項目,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該校的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的建立,涵蓋領域極廣,其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也極為先進,具備交叉性、綜合性等平臺優勢,在實踐教學中,強調以理論教學奠定專業基礎,以項目教學錘煉實踐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同時,在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建設之初,該校就存在對實驗室本質認知方面的缺陷與不足,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的設置,與自然科學相關專業實驗室相雷同,這就導致該校視覺傳達實驗室教學活動的開展,存在理論與實踐相割離的現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相互分開的,只有需要實踐的時候才進入實驗室進行實踐學習,所謂的“理實合一”教學形同虛設,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的本質被忽略。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求高校在開展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建設時,更加科學合理地整合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推進理論與實踐之間更好地結合。
(二)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建設的必要性
我國大力推動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倡理實結合的教學方法,在開展專業理論教學的同時,也愈發強調專業實踐教學,為此許多高校都建立了實踐平臺,包括產業基地與實驗室等。視覺傳達藝術是采用視覺符號進行信息傳遞的重要方式,視覺傳達藝術活動的開展,是以傳播特定事物為主要目標,因此在實際設計時,不僅依賴設計者的設計,同時也要求以特定事物的傳播需求為主要目標,這就要求視覺傳達藝術設計者要具備通過視覺傳達,傳遞藝術設計理念的同時,以特定信息為主題進行傳播,因而視覺傳達專業的教學,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表現能力。
在信息時代,視覺傳達渠道更加豐富,其內涵也在不斷拓展,逐漸涵蓋多種材料、多種媒體及多種專業。在新媒體時代到來的今天,單一媒體向多媒體方向發展,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交互性也在日漸強化,這就對視覺傳達藝術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在進行視覺傳達專業教學時,需完善專業建設,為人才培養提供專業保障,提高專業性人才的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發展形勢的同時,通過實踐教學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與設計水平。
二、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的建設策略
(一)建立先進專業結構教育模式
高校各專業的傳統教育模式,都是根據學生年級的不同進行班級劃分,進而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下,班級學生的專業水平與學習情況相對較為集中,可采用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策略相對合理,適用于理論教學活動的開展[1]。但在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教學的情況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教師的集中性講解與理論傳輸要求較小,且學生之間專業能力的差異性更加凸顯,針對這種情況,高校就可以對傳統專業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進行打破,將各年級、各班級的學生放在相同的實驗室模式下,不同年級與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在相同環境下進行團隊協作,可充分發揮不同學生的專業特長,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可有效彌補傳統專業結構教育模式的弊端,便于知識儲備共享及教育資源共享,也可以在不同層級學生之間建立幫帶關系,結合各種啟發式、互動式等教育模式,有效提高視覺傳達專業教學效果,提高高校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專業實踐能力,也可幫助學生及時明確自身定位,更好地進入社會。
(二)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
如上所述,現階段高校所開展的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建設與實踐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相互結合不夠充分,存在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相互割離的現象,針對這種問題,應大力促進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充分結合。在引進實踐教學課題時,可根據理論教學的進程,設置項目課題,給學生以通過實踐驗證理論的條件,同時也可以通過在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內的課題與項目研究,使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相互轉化。
在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教學中,學生的視覺傳達設計,應避免與實際情況相互脫離的現象。視覺傳達設計工作的開展,絕不僅僅在于采用電腦完成專業設計,還需要根據項目主題,了解客戶需求,探索項目背景,進行市場調研,結合目標客群的實際需求,對現代視覺傳達中的包裝藝術、書籍工藝等相關科目有足夠的了解,不僅能夠利用相關軟件進行藝術設計,還能夠熟練地將相關知識與技能應用于視覺傳達專業設計當中。實際上,視覺傳達設計人員,只有充分了解其現實需求,結合生活實際,才可以更好地完成視覺傳達,通過視覺傳達作用向受眾傳遞其想要傳遞的內容,從而為企業帶來足夠的經濟效益。
(三)以職業教育提高學生競爭力
高校在開展視覺傳達專業教育中,需要充分明確經濟市場環境下視覺傳達產業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將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作為視覺傳達專業教學的重要目標,以職業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在新媒體時代,高校視覺傳達專業的教育教學課程,涉及到實物的制作,而視覺傳達的設計與實物制作之間存在較大誤差,為此在開展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教學時,高校也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然后再對學生進行引導,不斷嘗試視覺傳達實物制作。
在進行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建設的同時,高校需要積極探索突破學校限制、地域限制及行業限制的實踐教學方法,主動革新教育理念,開展產學研一體化教學。高校可搭建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及多途徑的立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架構,積極謀求與專業廣告公司、設計公司之前的合作,承接設計項目,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平臺;積極謀求與國內外專業院校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間的深入交流,給學生提供專業實踐與拓寬專業視野的機會,不斷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四)積極調整專業教學課程結構
高校在開展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的教學時,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可更好地適應當前時代發展與產業建設的實際需求,可在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教學中,融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求,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并切實表現在視覺傳達專業實踐活動當中,從而形成真實的經濟效益[2]。為此,高校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工商學、市場學及營銷學等專業水平。可在視覺傳達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市場營銷、中西方藝術史等課程,及書法、陶瓷、國畫、刺繡及民間畫等多種傳統藝術課程,以豐富學生的藝術內涵。
現代社會中,先進的科學技術是支撐視覺文化創意產業及視覺傳達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因而要求視覺傳達專業學生不僅要具備專業素養,還要具備先進技術與設計工具的應用與操作能力,如掌握基本的制圖軟件操作能力,以及網絡新媒體、自媒體、動態媒體及交互媒體的操作技術。高校在進行視覺傳達專業人才培養時,要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限制,致力于培養全方位、多面性的優質人才。
(五)教學計劃與教學機制的制定
根據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教學的應用需求,高校在開展視覺傳達專業教學時,應充分結合其專業特點,結合我國大力培養復合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號召,對視覺傳達專業教學安排進行優化,對理論教學的重要性有明確認知,積極創新思維,注重對實用技能與專業素養的培養。
為有效提高學生參與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活動的積極性,高校可對其學分制加以創新,提高學生參與實踐創新活動的學分比例,對參與著名賽事、大型實踐活動及社會活動的學生給予一定學分獎勵,學生在校期間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如果被企業或其他機構所采納,也應給予其一定學分獎勵。
高校可采用模塊化教學方法,將視覺傳達專業課程設置為專業基礎知識課程、創新實踐課程、綜合運用實踐課程三種模塊,充分結合創意文化產業的人才需求,對學生視覺傳達專業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進行有意識的培養。高校在進行視覺傳達專業教學時,可采取橫向課題教學方法,在實驗室中引進真實項目及經典項目,鼓勵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視覺傳達專業設計[3]。
三、結語
高校視覺傳達專業的教學活動,可采用視覺傳達專業實驗室的實踐教學效果,重新調整并塑造教學結構,立足于全新視角,開展專業教學活動,構建科學合理的視覺傳達專業教學模式,并時刻根據市場需求及社會需求加以調整,為社會培養具備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視覺傳達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藝茹.新媒體環境下視覺傳達設計發展趨勢研究——評《新媒體時代下的視覺傳達設計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9(2):97-98.
[2]袁媛.從“圖案裝潢”到“信息傳達”——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溯源[J].美術觀察,2014(6):130.
[3]陸原.獨立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方案研究——以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為例[J].藝術教育,2018(15):187-188.
作者單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