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巖

摘要: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教育都是圍繞著傳統文化展開的,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經歷了眾多的磨難與艱辛,在時間打磨下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優秀文化,是無數祖先的心血與結晶。在現代教育中,我們也應該有效運用傳統文化的優勢,將傳統文化作為一些課程的主要滲透方式。在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傳統文化為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基礎。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是提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傳統文化;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滲透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知識信息技術水平快速提高,全球經濟一體化、文化一體化的進程正在逐漸加快,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高校內的大學生在互聯網發達的校園內,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滲透。因此,針對西方文化沖擊東方人觀念與思想的情況,高校應該將傳統文化的教育作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改善學生受西方文化滲透影響的局面,順應社會的發展,在高校課程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精神。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不但可以抵御西方文化對中國青少年的文化沖擊,也可以有效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文化融入的必要性
在知識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大學生在校園內可以足不出戶的學習到來自全世界的文化與知識。大學生處于步入社會之前的重要階段,在大學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較為重要,相比于高中初中時的教學模式,大學階段的學生更注重于自主學習與探究。但是由于人生閱歷較少,導致大學生思想意識較為淺薄,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直觀沖擊。大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容易受到各種方面因素的干擾。近些年來,國外的節日大量涌入中國市場,如圣誕節、復活節、萬圣節、情人節等,其節日活動的大部分群體都是中國的青年一代。這種情況就是由于青年一代的思想意識較為薄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反觀中國的傳統節日,如端午節、清明節等,年輕人的參與度不高,導致市場經濟中更加傾向于發展西方節日帶來的經濟與社會活動,形成了惡性循環。在全球知識文化一體化的今天,中華民族應首先立足于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否則終將被同化或淘汰。為了改變西方文化強勢沖擊的現狀,我們必須要培養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歸屬情懷,讓學生學習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自覺弘揚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教育方面,學校應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課程完美結合,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號召學生學習仁、義、禮、智、信的傳統觀念,培養思想意志堅定的新時代高素質人才。
觀之當代大學生發展的內部環境,除去外來文化的影響與文化滲透,校園內部也存著一定的缺陷,例如校園內存在霸凌事件、學生之間存在攀比炫耀的情況、學生與教師或長輩之間的禮儀認知不全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迫切解決的教育問題。通過傳統文化與現代課程結合的方式,我們可以將傳統文化中優秀案例作為課程的引入,倡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規范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態度。例如引用白首窮經、愚公移山等典故,引導大學生重視積累,培養擁有良好知識基礎與社會禮儀的高素質大學生人才。
三、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應用
傳統文化與現代課程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有效將傳統文化中的重點部分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發展進步,下圖為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應用關系,見圖1
(一)營造傳統文化濃郁的校園氛圍
在現代大學校園中,學生正處于一個知識與技術交流溝通高度發達的時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可以學習了解全世界各地的風俗文化與人文知識,身處校園感受西方人文情懷與理念,這是知識經濟高速發展帶給我們的便利。但是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中一些不利于大學生身心發展的文化的影響,例如date文化,哥特文化等,這些都不適于大學生在中國社會環境下的發展與進步。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在學校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教學氛圍。傳統文化氛圍的營造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學校可以在本校的書籍校刊中刊登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識,宣傳家國情懷與傳統節日知識,在廣播中加入詩詞歌賦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熏陶,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愛好。學校還可以在校內舉辦傳統文化知識競賽,設立優厚的獎勵與較低的報名參與門檻,鼓勵學生加入到傳統文化學習的隊伍中來。高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觀影等活動,影片內容選用傳統文化為主要線索的專題片,通過電影等手段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熏陶與培養,在學校內營造傳統文化濃郁的校園氣氛等。通過這樣的手段,學生將會在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接收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教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與積極性,達到在課堂前就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
學生接受的教育不單單是來自與課堂,校園中的氛圍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影響,通過營造良好傳統文化氛圍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知識,例如在端午節,學生可以通過學校組織的包粽子、劃龍舟等活動,充分培養學生的集體情懷,疏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良情緒,培養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從側面提升大學生思想意識水平。
(二)思政教育課堂中傳統文化的代入
在大學的大部分課程教育過程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口述的講堂式教學,教學內容圍繞課本,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培養。因此,我們可以將傳統文化代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當中,利用傳統文化中的名人、典故、詩句等,引出教學內容,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通過將傳統文化代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型教學方法,學生會受到新穎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大提高對課程的關注度與掌握程度,并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產生學習興趣,主動認知與了解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理論知識與教育成果,豐富大學生的文化內涵,多方面提高大學生傳統文化涵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完成度,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三)利用網絡弘揚傳統文化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促進了全球知識一體化的進步。在校園中,學校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建立以互聯網為教學平臺的框架,讓互聯網成為大學生教育的另外一個課堂。相比于傳統課堂而言,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學習平臺具有更好的傳播性,大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學習時,時間更為寬松,學習面較廣,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找到心儀的傳統文化課程。在另一個方面,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與平臺內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學習進步。學校在構建學習平臺的同時,也應該進行大型網絡教育課程的開展,通過互聯網的便利性將課程推送到每一個使用互聯網學習平臺的學生面前,鼓勵學生進行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并將自身的學習成果與大家展示分享,豐富自身的傳統文化底蘊。
(四)教師隊伍建設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光需要學生的努力,更需要教學硬件方面的支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傳統文化教育課程進行充分的準備,在課前牢牢把握教學過程中需要傳授的知識點。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時刻注意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狀況,傳授傳統文化知識,解答學生的疑問,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在課堂上充分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同時學校需要定期對傳統文化教育講師進行培訓與測評,從多方面考核教師的教學資質與教學水平,要求教師可以做到以身作則,并不斷學習充實自身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傳統文化教育的硬件水平,才能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質量。
四、結語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發展的結晶與心血,全球文化一體化的新時代,我們要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對抗西方文化的滲透與沖擊。通過大力發展傳統文化教育,大學生的綜合素養與思想意志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培強.優秀傳統文化對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的作用[J].遼寧教育研究,2015 (04).
[2]喻利.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途徑[J].教育與職業,2014 (02).
[3]姚籃.對大學生文化素質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 (05).
[4]沈琳,吳惠敏,王國年,姜紅,劉允芳.從我校大學生文化素質調查與分析看農科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緊迫性[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 (01).
[5]蘭愛國.工程專科大學生文化素質現狀的反思及提高之對策[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2017 (02).
[6]王寶森.重視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J].中國冶金教育,2018 (03).
[7]鐘偉榮.藝術教育在大學生文化素質中作用的探索[J].青春歲月,2017 (24).
[8]魏英姿.淺談大學生文化素質的自我養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7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