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霓 黃福榮 陳珍 李佳莉
[摘 要]為了解決《生藥學》教學內容繁復冗長、教學方法呆板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能保持、學習內容易學難記等特點,我校生藥學教學團隊在藥學專業《生藥學》的教學中靈活利用TBL教學、專題授課、第二課堂教學等教學方法,同時借助思維導圖、信息化教學等教學工具,逐步摸索出一種適合我校,同時在現有的教學資源下又能夠實施并推廣的混合式教學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生藥學;混合式教學;TBL教學
[中圖分類號]R47-4 [文獻標識碼]A
生藥學(Phamracogllosy)是一門研究生藥的科學,它是應用本草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藥理學、中醫學等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來研究生藥的名稱、來源、采收加工、鑒定、化學成分、品質評價、功效應用、資源開發等內容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的全國天然藥物資源普查發現我國的生藥資源有12807種。由于我國生藥資源豐富,教材中要求學生學習的生藥較多,因此生藥學“易學難記”這一特點非常突出。教學反饋中學生普遍反映對該門課程有較高的學習興趣,但由于教學內容繁復,生藥太多記不住、記不準等原因,導致期末復習艱難,高分鳳毛麟角。如何在生藥學的教學過程中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邊學邊記”,減輕學生的復習壓力,我校生藥學教學團隊自2016年開始針對藥學專業的班級進行了《生藥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研究。經過不斷的實踐和調整,我們找到了一種適合藥學專業《生藥學》教學、同時在現有的教學資源下又能夠實施并推廣的混合式教學方法。現將該教學方法介紹如下:
1 TBL教學
由美國Okalahoma 大學的Michaelsen 等提出來的團隊導向學習簡稱TBL,它提倡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來主動學習,積極獲取所需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將教師講授而學生被動接受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它有助于促進學習者團隊協作精神,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靈活性與實踐性。具體教學步驟實施如下:
1.1 班級分組
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任務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個興趣點(顏色、歌手、食物等)讓學生組成教學小組,每一個小組的成員盡量控制在4~5人。小組形成后,教師除了下達教學任務給各小組外,對小組內部的任務分配、人員安排不得進行干預。這有利于小組成員自由發揮各自優勢和特長,同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避免了其他組員將任務推給小組長的情況。
1.2 分配任務
由于《生藥學》主要介紹的是我國常用生藥的名稱、來源、采收加工、鑒定、化學成分、品質評價等內容,因此我們從教材中選擇一部分常用且易辨的生藥,將這些生藥的教學作為任務分配給各小組。此步驟可在開學伊始進行,讓每個小組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準備。分配任務時要注意任務數量的把控,每個小組的教學任務最好控制在4~5個生藥。
各小組在取得各自任務后就可以利用云課堂中的教學資源,也可以自主搜集資源來完成教案書寫、拍攝生藥圖片、制作教學課件等內容。
1.3 任務展示
學習小組應按照授課計劃安排的時間來展示教學任務。由小組指派一名學生代表在課堂上完成多媒體授課。同時要求課件中盡量使用小組拍攝的生藥性狀和顯微特征圖片。當教學任務完成以后,教師利用云課堂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在線測試,全班的測試成績將影響該任務的最終評分。當測試完成后教師應及時對小組任務進行點評、補充。
1.4 評分
任務評分=教師評分×50%+其他小組評分×25%+班級測試平均分×25%。
小組成員的平時成績則來自于所在小組全部任務的平均分,該成績將占期末總評的40%。
2 專題授課
將教材總論部分除緒論以外的內容,以及各論部分常用生藥中容易混淆且偽品較多不易辨別的生藥(如人參和西洋參、西紅花和紅花、川貝母等)作為專題,請學校中對相關內容有深入研究或課題(項目)涉及相關生藥的專家學者來給學生授課。既能讓學生更透徹了解該內容,又能緩解學生對任課教師的審美疲勞。
3 信息化教學
借助云課堂等網絡平臺及時分享教學資源,并不定期地進行中期測試、任務測評、教師評價等。這樣就能夠及時有效地反饋出教學效果及學習效果。便于學生查缺補漏,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4 第二課堂教學
生藥學作為一門形態學科, 有大量的形態學方面的知識, 例如植物形態、性狀特征、顯微特征,僅憑圖像、照片、課件等形式講授很不直觀。因此我們借助學校藥用植物園來講授生藥植物形態的內容;同時讓教學小組自己采集校園中其他區域的藥用植物,自己動手制作臘葉標本;對學生開放生藥標本室,讓他們在課余時間隨時可以了解各種生藥標本,也要求小組拍攝所選生藥的多角度性狀照片及顯微鑒定照片作為制作課件的素材。以上各種手段都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生藥及藥用植物,邊學邊記,加深對生藥的印象,便于理解,緩解了期末復習壓力。
5 思維導圖
將整個學期分成三個階段,每六周為一個階段,在每一個學習階段要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利用每階段的最后一周,讓教學小組制作一幅該階段學習內容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同樣作為教學任務進行評分。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同時可以發掘學生的創造性。
6 教學評價
通過電子問卷調查,考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情況。同時利用電子問卷調查的結果,我們教學團隊可以評價教學方法的成效,并對不足的地方進行改進和調整。
在教學過程中由同一位教師在平行班級分別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完成教學任務,利用外校出題的形式來考察學生,通過比較對照班級的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來反映不同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7 小結
通過混合式教學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改變了《生藥學》教學模式單一、呆板的現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教學反饋良好,學生成績也得到提高。小組成員同心協力,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均完成了各自的分工,也懂得了在團隊中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包容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參考文獻]
[1] 姚榮林.生藥學[M].世界圖書出版社,2014.
[2] 陳紅霞,傅海珍,仰榴青.淺談“生藥學”教學改革[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04).
[3] MICHAELSENLK,KNIGHTAB,FINKLD,eta.Team-based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M].México:Stylus Publishing,2004.
[4] MENNENGAHA.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Team- Based Learning Student Assessment Instru-ment[J].Nurse Educ,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