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存保
【摘 要】目的:分析經皮穿針輔助復位技術在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價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入院接受治療的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患者中選擇43例進行此次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經皮穿針輔助復位技術進行治療,并對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43例病患中38例治療效果良好,總優良率為88.4%。2例出現骨折不愈合情況,發生率為4.7%。手術時間平均為(56.5±3.4)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51.3±2.8)ml。1例出現股骨頭壞死,發生率為2.3%。結論:采用經皮穿針輔助復位技術對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可得到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該療法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且復位良好,有利于降低股骨頭壞死發生幾率,促進患者康復,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經皮穿針輔助復位技術;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3.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股骨頸解剖結構較為特殊,該部位發生骨折后治療難度較大。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是指通過牽引、手法整復無法有效復位的股骨頸骨折類型,臨床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方法較多,經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是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治療方法,該療法雖可達到一定療效,但應用于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治療的復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極易出現骨折不愈合的情況,甚至可能引發股骨頭壞死,不利于患者預后健康[1-2],故為提高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盡快康復健康,積極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法十分重要。此次研究將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入院接受治療的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患者中選擇43例進行此次研究分析,分析經皮穿針輔助復位技術在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價值,現做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入院接受治療的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患者中選擇43例進行此次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經相關診斷確診為難復性股骨頸骨折;均無其他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均為新鮮骨折;均無血管神經損傷;既往均無關節畸形以及股骨頸骨折治療史;均為自愿參與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受傷后3-72h來本院進行手術治療。43例病患中26例為男性,17例為女性?;颊吣挲g:20-64歲,平均年齡為(50.4±3.7)歲。24例為左側、19例為右側。Garden分類:15例為Ⅲ型、28例為Ⅳ型。受傷原因:25例為交通事故、11例為高處墜落、7例為摔傷。
1.2 方法
依據患者情況為患者選擇進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采取仰臥體位,對患肢進行牽引。在C臂機下從腹股溝終點部位或股骨頭體表投影外上限進針。找到股動脈與腹股溝韌帶交點外側2-3cm位置進針,注意避免損傷患者血管神經。在股骨頸區域置入3.5mm斯氏針,進針深度控制為股骨頭直徑的1/3。適當調整斯氏針尾角度,以便控制股骨頭活動。矯正骨折端旋轉、成角移位。另一名醫者對完成牽引的遠端肢體進行內收、外展等操作,以便配合進行骨折復位。C臂機下確認復位后一名醫者手握斯氏針,牽引床維持牽引。另一名醫者在股骨大粗隆遠端外側選擇合適位置進針。順著股骨頸長軸向股骨頭方向置入導針。導針數量為3枚。確認無誤后則可確認空心釘長度沿著導針鉆孔后置入空心釘,空心釘要前后錯開,成倒三角或正三角形。將多余針體去除。
1.3 療效評價標準[3]
治療后患者關節活動恢復正常,未見疼痛,骨折愈合良好則為優。治療后關節活動基本正常,步態正常,骨折愈合,但在活動過程中會有輕度疼痛感受為良。關節活動有一定受限,但生活可自理,行走有明顯疼痛感受為可。疼痛嚴重,關節活動明顯受限,需要其他人幫助則為差,以優+良計算總優良率。
2 結果
43例病患中例治療為23優、15例為良、4例為可、1例為差,總優良率為88.4%。2例出現骨折不愈合情況,發生率為4.7%。手術時間平均為(56.5±3.4)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51.3±2.8)ml。1例出現股骨頭壞死,發生率為2.3%。
3 討論
目前臨床對股骨頸骨折的治療主要為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該療法適用于股骨頸骨折無移位或部分移位病患的治療。對于移位股骨頸骨折則應該盡快進行解剖復位,在48h內完成手術治療,以便減少固定失敗的情況[4-5]。此次研究中43例患者均在72h內完成了手術治療,治療優良率為88.4%。難復性股骨頸骨折的復位難度較大,該類骨折閉合復位若失敗一般需要進行切開復位治療,但也有部分學者研究發現若醫者可認識到難復性股骨頸骨折的特點,在術中選擇更迅速、創傷小的方法進行復位也可達到顯著治療效果[5]。經皮穿針輔助復位技術可通過斯氏針控制骨折近端配合肢體遠端牽引,松解交鎖骨折。通過調整斯氏針控制股骨頭旋轉,配合遠端肢體活動來進行復位。此次研究結果顯示43例病患中38例治療效果良好,僅有2例出現骨折不愈合情況、1例出現股骨頭壞死。手術時間平均為(56.5±3.4)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51.3±2.8)ml,治療效果顯著且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此次研究中發現經皮穿針輔助復位技術的應用避免了多次反復整復以及牽拉,創傷小,即便復位失敗也不需要進行切開復位,不會對股骨頭血供造成干擾,更利于患者康復,可減少股骨頭壞死發生幾率。
綜上所述,采用經皮穿針輔助復位技術對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可得到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該療法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且復位良好,有利于降低股骨頭壞死發生幾率,促進患者康復,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資料
于沂陽,常恒瑞,鄭占樂,等. 順勢互動復位技術治療難復性股骨頸骨折[J]. 中華創傷雜志, 2017, 33(7):596-596.
孟亞強,張海波,岳曉東,等.經皮穿針輔助復位技術在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06):587-588.
廖雄,鄧儉良,陳先禮. 斯氏針輔助閉合復位治療難復性股骨頸骨折療效觀察[J]. 現代醫藥衛生, 2017, 33(15):103-105.
王玉方,朱建東,侯凌楓.應用微創經皮穿針復位技術治療難復性股骨頸骨折[J].系統醫學,2016,1(09):85-87.
張國瑜. 難復性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經皮穿針輔助復位技術的應用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25):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