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



摘要:充分發揮國賽在人才培養中的導向和推動作用,及時轉變專業人才培養理念、修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更新專業人才培養標準,開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國賽;引領;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19)07-0067-04
到2018年為止,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測繪項目的比賽已連續成功舉辦了7屆,推動了高職院校對測繪類專業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的改革[1]。我校依托多年參加國賽的經驗,結合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的實際辦學情況,從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教學改革,并初步取得了改革成效。
一、國賽的導向功能
自2013年開始,我校已連續5屆參加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組委會組織的國賽測繪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積累了比賽經驗。
參加國賽對我校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無論是專業人才培養還是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導向和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第一,極大地促進了我校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培養了一批技術過硬、綜合素質強的優秀學生;第二,推動了工程測量專業的課堂教學改革,拉近了企業需求與課堂教學的距離;第三,年輕教師得到了成長,有效地促進了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第四,促使我校每年不斷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促進了專業的教學診改,提高了我們的專業辦學水平。
二、國賽引領下的專業教學改革思路
(一)人才培養理念的轉變
基于國賽引領及時轉變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和思路,把以技能引領、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新理念貫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國賽提倡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理念有效地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提升了專業人才的培養水準和培養質量。
(二)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
在國賽引領下修訂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大賽的內容及要求,主要培養學生的管理與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崗位需求的應變能力等職業能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為核心,最終達到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
(三)人才培養標準的更新
測繪國賽遵循的職業技能標準是行業專家參照測繪行業(企業)內最佳實踐標準合作共同制定。我校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同樣需要以測繪行業技術人員的實際標準作為人才培養的標準,嚴格按照測繪行業(企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標準訓練學生。
三、國賽引領下的專業教學改革實踐
2016年以來,我校工程測量技術專業開始探索并堅持以測繪國賽為引領倡導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理念,主動融入江西省區域社會經濟建設,充分發揮測繪國賽隊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基于知識、技能和素質協調發展修訂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了專業“四段遞進,學訓交互”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進和優化了兩大課程體系,探索并構建了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教學訓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促進了“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加強了校企雙方協同育人機制。實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賽證融合,促使學生建構知識,提升技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培養了一批滿足測繪行業(企業)生產一線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一)基于“知識、技能和素質”協調發展修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國賽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建設的測繪類高技能人才。大賽以實際生產任務為載體,重點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解決生產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等職業能力。可見,國賽與高職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
我校結合多年參加測繪國賽的經驗,結合測繪國賽對專業核心技能的提煉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根據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規律、行業崗位需求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特點,進一步修訂了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并從知識、技能和素質等方面進行詳細設計。教學目標的設計以能夠讓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得到協調發展為原則,特別是職業素質的培養不能忽視。培養學生具備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等職業素質,并能夠從事地形測量、控制測量、工程施工測量等生產項目的測繪工作,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提供高素質的測繪地理信息人才[2]。
(二)創新“四段遞進,學訓交互”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測繪國賽堅持與高技能人才培養相結合,引導各院校高職測繪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我校工程測量專業結合近年來參加測繪國賽的經驗提煉,基于高職教育教學規律,創新了“四段遞進,學訓交互”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3],形成了“通識課程與專業基礎理論、專業單項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和專業生產能力”等四個階段遞進式教學層次,實施校企合作育人的教學機制。人才培養模式符合高職測繪類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遵循學生對知識認知和技能提升的螺旋式上升規律,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主線,融實訓項目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專業教學過程與測繪生產過程理緊密結合,特別是在第四學期安排1個月的校外生產性綜合實習,讓學生提前了解和熟悉測量崗位的技能要求和工作流程,提升就業競爭力。
(三)改進和優化課程體系
我校通過研究測繪國賽宗旨及賽項技術方案要求,結合企業調研以及對畢業生的跟蹤回訪,改進和優化了兩大課程體系,即系統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和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的專業技能課程體系。在通識課程體系優化過程中,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素質教育課程的開設,創新了就業創業指導、職業道德、應用口才等素質類課程的教學模式,全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在專業課程體系優化過程中,遵循“理論教學必須夠用,實踐教學人人過關”的原則,在課程結構中加大了實踐教學的比重,特別是通過參與每年的測繪國賽,發現平時教學的薄弱環節,學習兄弟院校好的教學經驗。
結合測繪生產實際,對原有課程體系先解構再重構,具體做法為:第一,在通識課程體系中創新了思政課的教學,加入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加強了通識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以測繪類專業學生必備的吃苦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為指引,通過定向越野、應用文協作、實用口才等課程的開設,切實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團隊精神。第二,遵循高職高專教育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系統開發出“單項實訓→核心技能綜合實訓→生產性綜合實習”等3個層次項目貫穿的實踐教學體系。第三,依據測繪國賽技術標準和測繪行業新技術的應用發展,把原有GPS測量課程更改為GNSS測量,在課程教學中加入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GLONASS導航系統的相關知識。在選修課中加設了“職業技能競賽”“西歐程序設計”等拓展性課程。為緊跟無人機測繪技術的發展步伐,我們還開設了無人機測繪技術課程。
(四)優化教學過程,構建“教學訓賽”一體化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具有理論基礎薄,自律性差,不愿意主動學習的傾向,但他們實踐興趣高,可塑性大。針對這一特點,我們遵照測繪國賽的理念,改變以往課程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機械訓練等現象,通過不同的教學形式,如在線開放課程教學、微課教學、藍墨云班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不斷提高課程教學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符合職業崗位需求的能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我校工程測量技術專業與測繪國賽相結合,創新教學設計,全面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情境教學等教學方式,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以“實訓周”的形式進行專項實踐訓練,通過生產性綜合實習使學生直接參與到實際工程項目中;最后通過頂崗實習使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就業崗位實現無縫對接。
專業致力于推進專業教學方式的改革,構建了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教學訓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形成師生、情境與資源良性互動的教學生態。以測繪國賽情境引導課堂教學情境變革,建立了“一體化教室,實訓基地、企業生產現場,項目中心”等多樣化的技能教學平臺,讓學生體驗、感受完整的測繪生產任務工作情境,提高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實習的效能。特別是把測繪國賽的競爭機制納入教學過程,創造真實的教學情境,讓競賽與教學活動之間產生積極的互動,競爭與學習相結合,競爭與實訓相結合,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本能,讓每個人都渴望競爭,并在競爭中不斷提高。
(五)強化校企合作育人
國賽成功營造了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讓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產生緊密聯系,引導和深化了高職院校的校行校企合作[4]。我校通過對測繪國賽活動的組織與參與,也進一步加強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為促進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辦學起到良好推動作用。主要體現為:第一,在校內,專業通過每年國賽的準備和訓練,推動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使教師相互比技術、學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很多年輕教師的專業技能,同時也帶動了學生操作水平的提高。學校邀請測繪行業及企業專家一起參與國賽的備賽訓練,對指導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培訓,提高教師實踐操作技能。目前,專業已有3位教師通過了國家注冊測繪師執業資格考試,取得雙師資格。第二,專業與湖州中核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江西核工業測繪院等甲級測繪企業密切聯系,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和校外測量實訓基地。特別是湖州中核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與我校共同設立現代學徒制下的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湖州中核”訂單班,由校企雙方協同進行訂單人才培養,公司還在專業設立企業獎學金,表彰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第三,秉承“請進來”與“走出去”的辦學理念,把行業和企業技術人員請到學校來授課、指導實習和訓練的同時,也安排專業師生生走出去,到企業一線去進行測繪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企業安排技術人員全程跟蹤和指導,把校企合作育人切實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以國賽為引領,在積極組織參賽的過程中,及時發現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國賽平臺的導向和積極作用,很好地推動了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并初步取得了教學的改革成效。第一,通過國賽引領修訂了基于知識、技能和素質協調發展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了:專業“四段遞進,學訓交互”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優化了兩大課程體系,構建了“教學訓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形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愿學的良好教學氛圍。第二,通過教學改革有效地開辟了工學交替、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育人的新路徑,培養了一批符合企業要求,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第三,通過教學改革形成了豐富的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內容包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線開放課程、校本教材、多媒體課件、教學案例、實訓方案、實訓指導書和試卷題庫等,與各兄弟院校合作建立完善了專業教學資源庫。
參考文獻:
[1]馮翠芹.模糊綜合評價法在全國測量技能大賽隊員選拔中的應用[J].石油教育,2015(6):87-89.
[2-3]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人才培養方案[G].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2015.
[4]趙麗蓉.以測繪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課程改革實踐探索——以工程測量技術專業課程改革為例[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6(3):222-224.
(責任編輯:劉東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