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通過對陵川縣鄉村旅游發展經濟效益較好、市場認可度較高、發展前景可持續的30多個村鎮進行調研分析和科學總結,提煉出5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為今后陵川縣乃至周邊相同條件地區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鄉村旅游;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9-006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陵川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邊陲的太行之巔,境內山勢挺拔高峻,懸崖峭壁崢嶸,植被茂盛,氣候宜人,文化積淀深厚,鄉村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經過多年的發展,陵川縣鄉村旅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涌現出了景區依托、支部帶頭、鄉賢引領、能人帶動和包村幫扶等模式,較好地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1? 景區依托模式
以重點景區為核心,依托景區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充分利用旅游業關聯度高、涉及面廣、帶動性強、資源消耗低等特點,組織周邊群眾參與旅游接待服務,發展農家接待、土特產品銷售、旅游紀念品銷售等,有的還發展了農事農活體驗、傳統文化體驗、娛樂、采摘等鄉村旅游延伸項目,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形成景區和鄉村經濟共同發展的局面。鄉村旅游在解決景區接待能力不足的同時,還為城市人提供了更多的休閑方式,進一步增加了農民收入,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活力,是一個景、村雙贏的發展模式。
古郊鄉的營盤村、錫崖溝村、昆山村都是依托王莽嶺景區發展起來的典型村莊,奪火鄉的鳳凰村是依托鳳凰歡樂谷景區發展起來的典型村莊,馬圪當鄉的武家灣村、靈巖寺村和雙底村都是依托武家灣河、黃圍山景區發展起來的典型村莊。這些村的鄉村旅游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生意紅火、效益明顯,年戶均收入在10萬元左右,甚至有的年收入達到30萬元。目前,陵川縣農家樂接待主要集中在這些鄉村,這些鄉村成為外地游客鄉村游、休閑、避暑、度假的首選[1]。
2? 支部帶頭模式
黨支部不僅是農村基層組織的“橋頭堡”,更是鄉村振興的“領頭雁”。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般都是有頭腦、有膽識的人,他們眼界開闊、敢想敢干。因此,在依托旅游資源優勢,走出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鄉村旅游道路和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道路方面,黨支部的作用十分重要。
禮義鎮梁泉村是一個支部帶頭發展鄉村旅游的典型。該村是一個貧困村,在發展村級經濟上,黨支部看到了鄉村旅游的發展趨勢,通過再三思考和差異化、特色化、本土化的優勢分析比較,最終確定依托本村的傳統非遺文化——黃河燈,發展鄉村旅游。黃河燈文化原本就是梁泉村的一種傳統文化,每隔3~5年就會在正月十五前后,由村委組織人員搭建臨時的燈陣進行走燈,有祈福、辟邪的美好寓意。在村黨支部的帶動下,2017年通過項目設計、資金籌措和流轉土地等辦法,終于把這種傳統的非遺項目固定下來,年年都能舉辦、時時都能體驗,使其成為梁泉村吸引周邊及外地游客的一張名片。
3? 鄉賢引領模式
大力弘揚新鄉賢文化,吸引更多根在鄉土、情系鄉親的各界成功人士歸鄉創業,投身共建家園、反哺鄉土的新實踐,使新鄉賢群體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促使一批有積累、有情懷、有溫度的“新鄉賢”回鄉創業,利用多年來在外打拼積累的成功經驗、見識人脈、資金技術等為家鄉作貢獻,發揮了自己更大的價值,引領了鄉村的發展,滋養了鄉戀鄉愁,活躍了鄉村沉寂的氣氛,更好地發揮他們在鄉村旅游、鄉村振興等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助推鄉村經濟的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附城鎮丈河村是一個鄉賢引領鄉村旅游發展的好典型,該村的鄉村旅游就是靠一位在高校工作的老師退休后回到家鄉發展起來的。近年來,該村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有序推進鄉村旅游建設。先后建設了7 000 m2的停車場,配套了旅游公廁12座,開發水上旅游娛樂項目,打造具有丈河特色的生態休閑旅游產品,筑牢森林康體養生、廟宇文化品牌、休閑慢生活體驗和鄉村休閑體驗旅游框架,鄉村旅游的內涵大大豐富,先后獲得了“山西最美旅游村”“山西美麗宜居示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慢生活休閑體驗村”“中國傳統古村落保護村”等榮譽稱號。目前,該村農家接待達到20戶,日接待能力達到了500人次,從事旅游產品銷售5戶。2018年全年接待人數10萬人次,旅游服務收入突破千萬元大關。
4? 能人帶動模式
依山就勢的古樸村落,自然風光旖旎,猶如散落在深山里的珍珠,卻因大山阻隔,難顯其光芒。這是鄉村現實寫照,需要積極引導一批有情懷、有能力、有經驗的人進行示范引領開發,從而帶動老百姓發展鄉村旅游的意識和動力,把鄉村的美麗發揮出來,帶動村民脫貧致富,不斷提高建設經營和管理服務水平,真正打造鄉村旅游產業。
潞城鎮圪塔村的兩兄弟經過幾年打拼賺到一些資金,熱愛家鄉的情懷促使他們投資開發家鄉、報效家鄉,將家鄉的美景展現在更多人面前。2017年至今,先后投資1 000多萬元,通過修路、建滑雪場和滑草場、建設接待設施等,迎來了絡繹不絕的游客。
石佛溝生態園距縣城僅有10多分鐘的車程,生態園的負責人看到了當地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通過土地租賃、招商引資等辦法,利用5~6年的時間,先后上馬了小麻油、小米、粉條、蜂蜜、土雞蛋等農副土特產品的生產加工,開發建設了跑馬場、滑草場、馬丁車、垂釣、射擊場、接待農莊等豐富的旅游娛樂項目,使生態園向集休閑、度假、娛樂、運動、養生、土特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旅游綜合體發展。
5? 包村幫扶模式
在脫貧攻堅戰中,應當充分利用包村單位的職能優勢,結合村情實際,真正探索出一條符合本村特色并與包村單位優勢相結合的路子來,幫助貧困村走出貧困。
六泉鄉小番底村是一個貧困村,幫扶單位是晉城市規劃院。小番底村在幫扶單位的幫扶下走上了發展鄉村旅游道路,該幫扶單位依托當地的旅游資源和區位優勢,利用自身的規劃技術,幫助該村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高屋建瓴,規劃引領,進行鄉村旅游的建設發展,使鄉村旅游少走彎路。目前,該村的旅游接待、旅游廁所、停車場及游步道項目正在逐步配套,游客接待功能正在提升,農家樂已經開門迎客。
奪火鄉勤泉村是一個貧困村,該村的幫扶單位是晉城市文旅局。幫扶單位充分依托該村原生態的自然美景,幫助建起了農家樂、修建了土特產品銷售中心,與貧困戶形成利益聯結機制,使該村走上了鄉村旅游脫貧的道路。2018年,該村農家樂達到16家,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
6? 結束語
陵川縣鄉村旅游發展進度各不相同,有的剛剛起步、有的正在提升、有的初具效應。在可預見的未來,陵川縣旅游資源富集的鄉村一定會插上旅游的翅膀,攜同鄉民去實現增收致富的夢想,農民富、農村美的生活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王晨光.集體化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與啟示[J].山東社會科學,2018(5):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