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大學英語》為例,以激發基層黨組織的活力,推進思政工作和中心工作有機融合為目標,探索基層黨組織在課程思政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引領作用。
關鍵詞:課程思政;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和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落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的根本要求,必須強化黨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作用,高校基層黨組織必須承擔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責任,以課程思政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全面提升黨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水平。
一、《大學英語》課程現狀
《大學英語》是高校通識課程里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最突出的課程。據統計,《大學英語》教材多選自歐美文章雜志,涉及中國文化內容只占0%-2%,從而導致教學過程中存在只關注西方思想文化的輸入,忽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導入的問題。此外,由于思政意識和能力不足,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大學英語》“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培養文化自信”的課程思政功能。
二、基層黨組織在課程思政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引領作用
作為高校基層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思政是高校專業課、通識課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是激發基層黨組織的活力,發揮引領作用的契機。基層黨組織在課程思政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政治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高校各級黨組織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一,定期開展教職工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組織教職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站穩政治立場,自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第二,認真履行主體責任,把課程思政納入議事日程,明確《大學英語》的育人功能,要求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承擔育人職責。
(二)思想引領
抓好師德師風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證。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必須加大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并將其貫穿于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的始終。首先,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的要求,以師德師風建設為重點,對教師進行愛國、愛校和職業素養教育。其次,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第三,要堅持科學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的原則。強化底線思維,教育引導廣大教師牢牢堅守政治、法律、道德底線。
(三)組織引領
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第一,結合部門和課程實際做好頂層設計,出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科學公正的評價體系,成立由書記院長任組長的組織機構,班子其他成員結合各自分管業務各司其職,履行“一崗雙責”。第二,溝通協調部門之間及學院內部各科室的關系,真正做到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協同作戰,相向而行,扎實推進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著力實現三個融合,既“思政教育與通識課、專業課相融合,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融合,傳統教學手段方法與信息技術相融合”。
(四)價值引領
價值塑造是高校立德樹人之本。新時代高校要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重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積極作用,強化價值引領,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通過班導師制,建立健全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的“三全”育人機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業等各個方面。通過院長書記上講臺為學生上形勢與政策課,開展社會實踐等活動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頭腦、進心靈,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
(五)文化引領
思政教育應突出人的主體性,對人的多維需求的關注,對學生個性化差異的關照,始終是思政教育的出發點。在課程思政過程中融入各種優秀文化元素,不斷從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中汲取營養,努力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標。通過座談會、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需求,利用微信公眾平臺、QQ等媒體手段拓展交流空間,對學生進行精準指導。通過建立課程思政工作坊和資源庫,修訂教學大綱,舉辦示范課、公開課和教學競賽,開展各類文體、學術活動等形式,打造“構建語言橋梁,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學院特色文化。
經過不斷的實踐與研究,學院基層黨組織政治核心、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日益凸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結合,不斷增強課程思政的科學性、時效性和親和力,使思政教育入腦入心入行。
參考文獻:
[1]王久高.新時代高校務必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6
[2]趙鳴歧.思想政治教育與外語教學 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以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4
[3]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 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立項“課程思政中院系黨組織引領作用的研究與實踐—以《大學英語》為例”(2018GXDJ-YB06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朱曉梅,女,江蘇南京人,1968年1月出生,教授,現任錦州醫科大學公共外語學院黨總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