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波
摘要:眾所周知,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初中數學教學,需要從生活當中汲取教學的智慧,因為數學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就是為了解決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問題。所以,初中數學教學離不開生活實踐。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融匯生活的內容,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與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中有許多鮮活的生活事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解決真實有趣數學問題,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現實,用于現實”的真諦,進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疑是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益的不二選擇。本文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闡述了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1.課堂導入生活化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和實際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在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數學知識的存在。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善于利用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來實現有效的課堂導入。如我們可以選擇動手導入法,在教學角平分線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動手思考如何畫出角平分線。一部分學生直接拿出量角器進行測量,最終畫出了角平分線。此時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如果不使用量角器,大家能想到什么方法呢?學生進行討論后,一部分學生結合等腰三角形性質,以角的頂點 O為起點,在兩邊上取等長點 AB,隨后進行連接,再量取連接線中點 D,最終把 O 和 D 進行連接,得出這一線段 OD 即是角平分線;另一部分學生首先拿出圓規以角的定點O為圓心,取任意半徑,在角兩邊畫交點A、B,再以 A、B為圓心取任意半徑,在角的范圍內畫兩條弧相交于D,然后與頂點O、D進行連接,最終得出線段 OD為角平分線。這樣的課堂導入和充分討論,不但讓學生學會了各種不同的解題方法,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交流學習的樂趣,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得到了提高。
2.創設情境生活化
因為學生最熟悉的莫過于自己的生活,所以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情境,使他們積極地參與進來,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首先會表現得興趣盎然,參與程度很高。只要學生愿意參與,就代表著我們的教學獲得了一半的成功,這也是教學獲得成功的最主要的保障。其次,生活化的情境是學生最熟悉的,所以就等于降低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把較難的問題變成簡單易懂的問題,這也是教學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
例如說學習線段、射線與直線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為增進他們對基本概念的了解,選擇多媒體設備來給學生模擬手電筒射出的光和車燈射出的光,借助于信息技術的優勢,讓學生理解射線的概念。在演示過程中,通過動畫把直線無限延伸,學生認識到直線不存在頂點且能夠向兩邊無限延伸;再給學生呈現地圖兩點的距離,讓學生了解到線段為直線中兩點之間的一部分,有兩個頂點且無法延伸。這樣講解,讓數學課堂充滿了樂趣,符合初中生從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科學認知過程,有效加深了他們對本節課知識概念的理解。
3.概念數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概念十分抽象且難以理解,如果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單純地給學生講授,這樣學生學習和理解難度較大。教師可以把概念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運用學生實際生活十分熟悉的素材進行數學概念教學,能夠有效地降低難度,使數學概念教學具體化、形象化和生動化,學生對數學概念具有清晰明確的把握和理解,為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時,需要涉及一個“不等式”的概念,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了如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1)很多公交車上,在售票員身旁的牌子上貼著身高標準牌,公交公司規定1.2米及其以下的兒童免票,假如一個小朋友的身高為h m米,那么h在滿足什么條件時,這個小朋友需要買全票?(2)星期天,我們班要去郊游,已知目的地距學校100千米,我們計劃在7點30分從學校出發,9點30分前到達目的地,假如汽車勻速行駛,車速為x千米/小時,那么x需要滿足什么條件?教師引導學生列出式子:h>1.2,100/x<2或2x>100,并讓學生對所列的式子進行比較和思考,從而得出結論:用“<”或“>”等不等號表示大小關系的式子就是不等式。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概念教學,能夠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數學概念。
4.教學實踐生活化
學以致用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理念。教學不能只是局限于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更為重要的是將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要從封閉而狹窄的教學視野中走出來,走向寬廣的現實生活空間,讓學生用所學的教材知識來解決更多的生活問題,在實際運用中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與實踐水平,這樣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講解完知識點后,我們不要機械地布置教材上的習題,而是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為學生創編富有實踐性的習題。這樣的設計才能實現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解決習題來加深對抽象知識的形象認知,提高實踐能力,能夠將知識靈活地用于實踐生活之中,更好地為生產生活服務,充分體現數學的實用價值,讓學生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更能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如在教學“利用軸對稱設計圖案”時,我們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富有操作性與個性化的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來展開設計。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而富有個性化的,給予學生展現個性的舞臺,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學生想到了剪紙,將紙張對折,然后剪下圖案,再將其打開,這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紙片;有的想到了墨跡。方法很多,但學生都可以得到一個軸對稱圖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就過程展開交流,讓學生可以多方面地了解,這樣自然就可以實現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本質的理解與認知。
結語:
作為初中數學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一線數學教師必須要深入挖掘數學知識中蘊含的生活元素,充分發揮出自身主觀能動性,不斷探索和創新生活化教學策略,營造和諧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推進課堂內容生活化、教學方式生活化、隨堂練習生活化以及課外拓展生活化,真正培養和提升初中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白雅云.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探微[J].學周刊,2016,13 (4):96-97.
[2]鄧家遠.淺談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