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強
摘要:隨著新課改教育的發展,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且對培養學生身體素質、思想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將游戲融入中小學體育教學課堂,可以豐富體育教學形式,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構建優質的體育課堂。在此基礎上,本文將重點分析中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的內容和策略,為體育教學事業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策略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更加注重理論學科成績,缺乏對中小學體育教學關注。在素質化教學背景下,教學更加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體育課程的教育價值逐漸顯現。但是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刻板單一,與新時代教學發展趨勢相矛盾,所以導致體育課堂效果止步不前。因此,如何優化中小學體育教學策略,如何有效融入游戲化內容,成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發展的關鍵。
一、中小學體育游戲的基本內容
所謂游戲化體育教學,就是將游戲模式與體育內容進行結合,將游戲作為課堂的載體,通過體育活動實身體素質、精神毅力成長的教學目的。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對游戲類的教學活動非常感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目光,受到學生的青睞。將游戲與體育教學進行結合,可以教育和娛樂融為一體,為教學營造歡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體育技能。相比傳統體育教學而言,游戲化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無論是在新穎度還是在效果方面都具有絕對優勢,對培養學生身體素質有著積極意義。同時,游戲化體育教學是一項聚集教育、娛樂、互動的綜合性活動,可以在原有體育技能教學基礎上,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實現主動性的身體活動,能夠更加高效開展體育教學,鍛煉學生身體能力。
二、體育游戲化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開展游戲分層教學
根據學生能力,開展分層游戲教學活動。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無論在能力方面還是興趣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開展相同體育游戲內容時,需要將教學難度和教學負荷量區分開來,確保各階段學生的體育學習質量。在十二歲到十五歲年齡階段,學生的身體和骨骼都處于成長發育期,不能進行過量的體育鍛煉,也不能忽視身體素質鍛煉,在體育教學中應該避免過量的負重練習,注重學生耐力和體育技能的培養。例如,根據體育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開展“仰撐運糧”的體育游戲,在學生腹部放置運輸物品,讓學生采用屈體屈腿成仰撐的姿態迅速移動行進,既要保障運輸速度又要確保物品安全運行。在這一游戲中,如果是小學體育教學,就可以將塑料碟片作為運輸物,如果是初中階段,就可以采用網球或沙包。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加體育游戲的難度,確保各階段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從而達到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二)豐富體育游戲教學方式
在球類體育教學項目中,可以根據具體的球類項目,如:排球、籃球等等,選擇合適的教學器具,確保體育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例如,在排球體育項目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排球墊球比賽。在游戲中,先讓學生墊五次排球,然后雙臂在墊擊球部位夾球跑十米,到達目的地后再墊球十五次,最后再通過標準的排球姿勢,將球擊向指定區域。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強化學生的墊球技術,增強學生之間的配合協作能力,可以為后期排球比賽奠定基礎。例如,在訓練學生籃球技能時,教師可以增添籃球墊球姿勢,構建花樣籃球墊球比賽,將傳統墊球模式轉化為投籃姿勢墊球,鍛煉學生籃球技巧。
(三)構建團體合作游戲模式
體育教學不僅講究身體能力,還強調智慧和技巧,如果只依靠蠻力進行體育鍛煉,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還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中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過程中,將體能訓練和腦力活動進行結合,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法,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體育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別熱身跑游戲,小組成員時間可以利用彈力帶牽拉住前一個同學的腰腹,將小組構建成整體的鎖鏈結構,加強學生協作能力的培養。此外,教師還可以融合小組比賽形式,將班級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利用競爭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運動鍛煉意識,也培養出學生的團隊精神。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的體育教學課堂,讓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智慧與體能迸發,給予學生充足的分析和思考的機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智慧”和“體”的綜合發展。
(四)優化游戲化體育教學內容
在中小學生的思維里,游戲可以用“玩”進行概括,這樣的思維定律可以讓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游戲化體育活動,也促進了體育教學質量的發展。在體育課堂中,教師只需要作為游戲規則和玩法的制定者,為學生講明游戲的施行規則,然后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游戲中多體驗、多學習。例如,為了鍛煉學生的短跑和迸發能力,教師可以構建接力游戲,給予學生奔跑的目標。在這樣的游戲模式中,學生會進行接力對策的制定,將跑步能力層次不一的學生合理安排,確保能夠最短時間完成游戲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成為游戲的主角,在等待接力的過程中,精神和身體都是亢奮積極的,這對提升短跑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更強調學生的綜合性發展,但是單一的體育游戲模式是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所以教師豐富教學方式,利用情景化、創新性的游戲模式,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練習彈跳蹦的時候,教師便可以構建“袋鼠運桃”的游戲,讓學生用蹲跳的方式,將球放置在兩腳之間夾住,然后將球運送至十米外的目的地,待到達目的地后再將球用腿投向球框內,這樣就算正確完成一組。但是如果在運輸途中網球掉落或者投籃筐為中,也視作游戲失敗。在這樣的游戲中,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跳躍能力,激發學生的蹦跳能力,讓學生為了目標而全力蹦跳,可以提升體育訓練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體育游戲更加靈活多變,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瞬間爆發能力,還可以提升體育教學效果,構建高效率的體育課堂。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游戲化與中小學體育教學課堂進行結合,不僅可以豐富體育課堂的內容,增添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優化體育訓練方式,激發學生的運動欲望,全面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同時,通過分析游戲化體育教學的基本內容,構建出分層游戲化教學、豐富游戲教學模式和內容、加強團隊協作等游戲化體育教學方式,對體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廣源.?探索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的作用與設計原則[J].?科教文匯,2015,(5):145-146.
[2]李美慧.?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的對策[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6,(0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