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沈琪
摘要: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造是創新2.0時代的發展新趨勢,眾創空間作為新型公共服務平臺以其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專業化的服務模式及資本化的渠道建設,在創新浪潮席卷全球之際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本研究以江西省南昌市主要區縣的眾創空間為研究對象,通過查閱資料和文獻回顧對眾創空間誕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得以發展建設的原因有了初步的了解。對進駐各眾創空間的企業工作人員和創業團隊成員進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在描述分析眾創空間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數據結果中歸納出當前社會條件下眾創空間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并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及促進眾創空間高效高質、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眾創空間 現狀調查 問題分析 發展建議
一、導言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AI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著媒介格局和傳播方式,降低了公眾參與和傳播創新的難度也拓寬了生產傳播推廣創新產品的維度。“創客”一詞是“舶來品”,原指一個敢于創新,努力將自己的創造力轉化為現實的人。2011年此概念傳人我國,一場悄無聲息的“創客運動”應運而生。“眾創空間”這一概念是在2015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正式提出的,隨著創新創業的不斷升溫,歷經四年的時間,眾創空間也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各類孵化器、加速器、創客咖啡等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呈現“井噴”趨勢。
贊嘆于眾創空間作為新一輪經濟發展轉型期的新引擎和帶來的新動力,我們也不可一葉障目。“眾創空間”迅速發展的背后亦面臨著諸多挑戰。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進駐“眾創空間”的企業工作人員和創業團隊成員進行調查,共收回問卷358份,其中有效問卷數為320份,有效率達89.3g%。
二、眾刨空間發展現狀分析
(一)眾創空間空間分布特征明顯,集中位于城市文化技術區
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者(進駐企業工作人員和創業團隊成員)所在的眾創空間大多數位于城市的文化科技區這一功能區塊上,其次有一定數量的眾創空間位于工業區,較少數眾創空間位于行政區和住宅區,極少數位于中心商務區。根據城市各功能區塊的特點和眾創空間的實際情況得出以下分析,中心商務區商業網點較為集中、經濟產業占主導,土地資源較為緊張,因此不適合大型眾創空間、產業園區的建設,故而數量較少;居住區是城市中最廣泛的土地利用形式.行政區是政府部門集中所在的區域,因此某些小型的社區式創客空間會建立在此區域中;文化技術區是以文化、教育和科學研究為基礎的城市功能區,遠離市中心但交通也較為便利,位于此功能區的眾創空間往往靠近大學城、科研所等創新創業活動頻繁、較為活躍的地方;工業區位于城市外圍,在此區域上建立的眾創空間,其進駐人員多從事與工業生產相關的工作,因此也有一定數量的眾創空間分布在工業區內。
(二)行業規模效應凸顯,中小型“眾創空間”數量增幅較大
據調查21.3%的被調查者目前所在的眾創空間占地面積在50100畝之間,10. 9%的被調查者目前所在的眾創空間占地面積在200畝以上。由此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江西省南昌市各區縣眾創空間的發展情況,自國家層面相繼出臺一系列雙創推動指導政策,南昌市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但眾創空間的發展建設仍處在初級階段,大型眾創空間的數量較少,中小型眾創空間的數量居多,未來具有較強的發展前景。
(三)進駐企業數量差異較大、進駐時間均較短
據調查和訪談發現,被調查者所在的眾創空間進駐企業數量在31-40家的占比最多,企業進駐眾創空間的時間多集中于一年以上兩年以下(含一年)。將兩圖結合分析可知,近幾年南昌市各區縣眾創空間建設發展迅速,主要得益于政府各項積極舉措的實施,但因整體尚處于初期階段,進駐各眾創空間的企業數量差異較大,進駐的時間也相對較短。
(四)進駐眾創空間的人員以90后群體為主,學歷門檻降低但專業化趨向顯著
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者中本科畢業的人員數量最多,占總數的6l.g%,其次是研究生,由此反映出從事創新性事業的群體日益年輕化的趨勢,同時也反映出從事創新行業的學歷門檻逐步放低,創新活動不再只屬于象牙塔頂的高精尖科技工作者,除一些特殊行業對學歷的要求較高外,創新創業已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大部分進駐“眾創空間”的人員目前主要從事信息產業和環保綠化行業。在被調查人群中,從事信息產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通訊、電商等產業)的人員數量約占總人數的44.4‰從事環保綠化行業的人員數量約占總人數的18.8%。這也側面反映出新業態使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入融合,極大地帶動了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同時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日益重視,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貫徹和踐行,也促使我國環保行業得到迅速發展,進入整體生命周期的成長中后期,吸納了大量的就業、創業群體投身環保行業。
三、眾刨空間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創新力量薄弱,創客成長能力有限
1.入駐項目以電商為主,領域單一
眾創空間進駐企業或團隊目前運作的項目中,電子商務這一類型的項目占比最大,程序與產品開發類型的項目約占23.8%,理論學術研究和其他類型的項目占比較少。電子商務相關產業集聚平臺起步早、落地快,短時間內即發展迅速。程序與產品開發類型的項目以開發APP為主要工作,這同樣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綜合反映出,進駐“眾創空間”的項目以電商為主、領域較為單一。
2.進駐人員構成單一,以創業學生為主
除了一些高校外,還有來自海歸的大學教授和醫生,創作團隊中的其他團隊主要是80年代和90年代.學生從創業初期畢業后,缺乏相對較少的創業創新,融資和營銷經驗。進駐人員較為單一,多為本科或研究生組成的創業團隊,因處于創業初期,需要借助眾創空間這一平臺獲得較好的辦公環境,在此利于與更多的創客進行交流,以尋找合適的資源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