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要:移動終端增強現實技術作為計算機技術的衍生品,具有虛實結合、實時交互、三維立體的特性,已經逐漸成為了教育領域的“新寵兒”,提升學生學習的沉浸感。現如今,移動終端增強現實技術普及率進一步提升,人們對增強現實技術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與教育領域的融合逐步深化?;诖?,本文首先提出增強現實技術的含義,分析該項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價值,進而提出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實踐。
關鍵詞:移動終端 增強現實技術 教育應用 實踐
引言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教學形態、方法、理念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教師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都會采用實物模型、課件視頻、資料圖片等方式,雖然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創造一定的情景,但是缺乏交互和真實性,不能給學生更多的神經感官刺激,如何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加真實的虛擬環境,成為了當代教育領域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而增強現實技術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手機軟件以及現實增強設備,可以給學生打造一個十分真實的場景,提升學生學習的沉浸感、現場感,從而起到強化教育的作用。
1什么是現實增強技術
現實增強技術也就是‘'AR”技術,是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應圖像的技術,這種技術的目標是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并進行互動。這種技術最早于1990年提出。隨著隨身電子產品運算能力的提升,增強現實的用途越來越廣。AR系統具有三個突出的特點:①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信息集成;②具有實時交互性;③是在三維尺度空間中增添定位虛擬物體。
2增強實現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近些年,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這也讓教學效率得到了質的提升,由于多媒體技術可以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生動,通過增加信息含量讓教學效率進一步提升,隨著現代化技術進一步發展,傳統媒體技術在使用當中也呈現出了諸多弊端。而AR技術不僅能夠在視覺、聽覺甚至是觸覺上得到進一步提升,還加強了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提升教育情景的感染力,加強情景的沉浸感彌補了傳統媒體教育上的不足,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AR技術之所以變得更加普遍,與移動終端技術發展脫離不開關系,當今學生人手一臺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趨勢,移動技術由于其便捷性,可以有效帶入課堂,也可以做到隨時隨地學習,應用AR設備和智能手機,為學生打造身臨其境之感,教學內容也變得更加直觀、形象,采用動態的畫面和聲音,極大的提升學生集中度。特別是在一些實踐類教學領域中,采用AR技術可以打破硬件設備的束縛,虛擬世界中有無限的資源,讓學生可以更加大膽去做,從而達到前所未有的教學效果。
此外,AR技術是基于“視聯網”技術實現全景交互,也就是AR系統在發現用戶位置或視線發生變化式,手機中央管理器也會根據用戶實際變化做出場景調整,也就是用戶視線轉移場景跟著轉移、用戶移動場景跟著移動,這樣學生即使在家中也可以在“課堂”中學習,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對學生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
3移動終端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3.1搭建移動AR教學環境
移動終端AR技術的應用,首先需要搭建一個移動終端AR教學平臺,主要體現在知識表達方式、交互界面設計、交互界面操作方式層面。AR教學環境搭建過程為“AR系統→創設教學情景→情景體驗→獲得新知”。通過應用AR技術,可以對教師即將要講授的知識要點、情景場景展開模擬和表征,結合教學需求設計教學情景,從而構建更加真實的AR場景,對學生展開相關技能、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在情景當中獲得新知。
3.2呈現AR教學資源
隨著AR技術的發展,AR技術與教育領域的融合也更加深入,AR教學資源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更新,甚至在一個虛擬空間中,教學內容會隨著空間變化而變化,學生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挑選學習內容。所以在教學當中,需要我們針對學生的學習偏好,展開知識識別,動態跟蹤學生地理位置,采用實時性的AR教學資源,讓學生真正的沉浸在AR情景之中。AR教學資源呈現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1)教學情景Marker→移動終端攝像頭;(2)虛擬教學場景→Vuforia AR軟件。并且這兩個方面會融入到虛擬教學場景渲染在真實教學場景當中,并在移動終端上展示。
通過Vuforia在實踐教學真實環境當中設置教學情景標志物Marker,之后采用移動攝像頭捕捉真實的場景,此時Vuforia會實時跟蹤教學情景標志物,對場景內部視頻每幀圖像進行監控,結合教學情景標志物Marker搜索與其相匹配的標志物,待到捕捉到Marker表之后,手機中的衛星定位技術會得到移動終端攝像頭位置,此時即可將AR場景當中的相關內容渲染到Marker所在的地理位置當中,這樣即可真實的呈現出AR教學場景(教學資源),并通過移動終端進行展示學生此時就能夠在虛擬場景中交互和學習。
3.3AR教學模式改革
在信息時代下,當今學生對新型電子產品十分的關注和喜愛,甚至產生了很大的依賴性,所以學生對這些新事物是主動的,而非被動接受。針對非線性的處理信息,在AR教學實踐當中,可以采用非線性復合模式教學方案。該教學模式可以分為三個模塊:(1)教師方面。對學生學習現狀進行分析,制定AR虛擬場景案例,并準備教學資源,構建完整的AR教學(學習)空間。(2)學生方面。進入AR虛擬場景當中,獲取AR教學資源,準備學習資源,展開非線性學習模式,自主構建學習解決方案。(3)教師和學生方面。展示學習成果,教師給予點評,學生從中獲取相關知識與技能,實現最終的教學目的。
在實踐當中,教師需要以學生作為主導,對學生特性進行分析,制定教學案例內容,準備好AR資源,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出AR虛擬情景,為學生學習做好基礎工作。學生在學習中,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進入到AR學習環境中,在環境中得到AR教學資源,展開非線性學習模式,根據案例內容得到相應的學習解決方案,從而獲取相應的技能。當然,即使是AR虛擬空間教學,也不能讓學生在虛擬場景中過于隨意,需要教師做好學生指導性工作,加強學生思維引導,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AR技術的積極作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AR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生命力。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AR技術的教學模式,通過AR技術和移動終端技術創設虛擬情景、搭建虛擬教學環境,通過Vuforia AR開發平臺工具構建動態的AR虛擬教學資源,應用非線性復合教學模式實現了新時期教育改革,最終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未來,需要進一步基于AR技術創設更加貼近于真實場景的虛擬教學空間,選擇更加合適的AR開發平臺動態展示教學資源,這樣可以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推動學生成人成才。
參考文獻
[1]杜玉紅,侯守明.移動終端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13):6062.
[2]郭飛雁.增強現實技術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7(7):91-92.
[3]沈寶楠.增強現實技術(AR)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大眾文藝,2017(7):555-556.
[4]王嵩林,唐震.基于新型移動增強現實技術的教學方式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Sl):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