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濤
摘要: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產業、動能、技術、模式等必然代替掉舊的技術產能,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我國的經濟技術的發展。在這種趨勢下,行業對傳媒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傳媒人才的教育理念亟待更新。為順應這一時代發展,培養更多優質的傳媒人才,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承擔著為社會輸送更多優質人才的重要義務。然而,一味遵循守舊,按其原有的培養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對創新性、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舊的人才培養模式亟待變革。為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傳媒人才的需求,將創新創業教育逐漸融入到人才培養模式中,從而使二者實現了深度融合。
關鍵詞:藝術傳媒;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8-0034-02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猛,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培養創新人才迫在眉睫。所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建立在素質教育和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采取各種教育手段,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提高創新能力和水平,最終以培養適應21世紀需求的創新性人才為目標的高等教育模式。藝術傳媒類專業作為應用型學科門類,必須將藝術設計與創新實踐有機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1藝術傳媒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傳媒業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網絡媒介、社交平臺、數字電視等新型媒介形態不斷涌現并呈現深入融合的發展態勢。這一發展趨勢,既為我國傳媒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也為傳媒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高校傳媒人才的培養源于20世紀90年代,但隨著媒介融合的不斷深化,固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遠遠滯后于現階段的需要,因此,如何更好地革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輸送優質的創新型人才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適應傳媒業態發展規律,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培養創新型藝術傳媒人才勢在必行。2018年3月,騰訊新聞發布了《中國傳媒人才能力需求報告》。報告顯示,盡管新聞傳播專業的就業前景不斷被唱衰,但獵尋優秀傳媒人才一直是用人方的一大難事。媒介形態的革新,對傳媒人才能力結構提出新的要求。對于各個高校的建設都是一個新的發展和機遇,如何讓新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人才適合新的環境。藝術傳媒類專業需要升級,主要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淘汰一些陳舊落后的知識課程、教學方法,加強社會服務、企業合作等措施來適應現在的專業發展和改革。傳媒技術的發展,對新聞傳播行業產生巨大影響,跨界與創新成為當前的兩大趨勢,從跨學科、跨專業、跨文化到跨媒體,跨界型、創新型人才必將成為未來傳媒人才需求趨勢。
2藝術傳媒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基本途徑
文化創意產業是藝術傳媒學院的對接專業,把藝術傳媒類專業的建設進行升級改造,對培養方案的設置、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方法等多方面的人才培養體系進行研究,使升級后的藝術傳媒類專業人才培養更加適合創意文化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同時能夠助力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2.1著力打造創新型教師隊伍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創新型教師就無從談起培養創新型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不僅對本學科有較深入的造詣,還要熟知相關的學科知識,具備廣博的社會科學、邊緣學科、新興學科的知識。教師的創新包括教學方法、教學知識、教學形式等方面;創新型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更新教學手段,掌握最新的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科學的判斷力,擁有因情因境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創新型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才能發現學生創造力,才能因材施教,準確把握學生的狀況,因勢利導,科學設計教學環節,引領學生打開創新教育的大門。作為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的實行者和主導者,有了創新型教師隊伍,才能夠順利實施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方案,因此,創新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建設是建立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首要任務和必要條件。
近兩年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既不能完全依靠課本,課本上的知識只是基礎理論,有些已跟不上傳媒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更不能完全依賴課堂,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更好地培養創新型人才,可以請一些傳媒行業的專家教授和校內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開展交流并成立了相關實驗室,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興趣方向,進行課下的實踐學習,并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2.2改革課程教學模式
課程的設置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能夠直觀地反映創新人才培養目標,體現創新人才培養特色。為了更好地滿足傳媒行業發展需要和就業崗位需求,學校作為人才輸送站,必須強化學生創新能力與媒介素養的培養,通過不斷優化課程設置結構,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媒介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多元化發展,才能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實踐能力的培養就必須將實踐內容從理論教學體系中分離出來,作為獨立的教學課時,高校從戰略的高度對傳媒行業和就業需求有全面的認識,并不斷調整課程設置模式。
以廣播電視新聞學為例,廣播電視學專業形成了“理論知識構建、就業生存保障、人生和諧發展”的廣播電視學人才培養理念和“廣播電視學人才432培養模式”?!皬V播電視學人才432培養模式”,是落實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運行方式,由“四項能力”“三個教育階段”“兩個實踐平臺”構成?!八捻椖芰Α卑ā皩I理論知識能力、策劃、采訪、寫作、錄制、制作“專業單項技能、職業拓展能力、媒體融合綜合能力”。四項能力教育貫穿整個大學教育過程?!叭齻€教育階段”分別為基礎教育階段(通識教育課群、學科基礎課群、專業能力課群)、實訓項目教學階段(專業技術性課程項目、新聞采編制作類項目、工作崗位實習)、媒體融合階段(紙媒、電媒、網媒融合能力訓練)。這三個階段,理論課程與實訓項目的實施教學相互關聯,同步并舉。三個階段的項目教學通過“兩個平臺”——校內傳媒中心和校外實踐基地得以落實,為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提供了保障。學生掌握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攝像節目制作等工作的具體操作和理論知識,并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社會公德,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
2.3創新教學方法
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不同的是,藝術傳媒專業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和應用性,多種學科知識交匯在一起,這就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而教學方法的創新則有利于學生樹立創新精神。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學方法上打破傳統因循守舊的模式,注重討論式教學、項目式教學、開放式教學以及情景模擬式教學等,不斷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強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著力打造金課,最終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例如,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堅持“421”人才培養模式,即“四個學會”“兩類項目促學”“一個模式”。要求學生“四個學會”,主要是,熟練掌握平面設計知識與技能,基本掌握網頁及界面知識與技能,會創新設計,會實踐制作?!八膫€學會”為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定下明確的學習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堅持以“兩類項目促學”,即以“校外項目引入促學,以參加比賽項目促學”,讓學生在實際項目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設計與實踐制作能力。“一個模式”為“全階段實踐式與開放式教學模式”,該模式貫穿培養過程始終,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實踐設計能力,該教學模式包括設計認知實習、基礎能力實習實訓、應用能力實訓、拓展能力模塊實訓、頂崗實習五個部分,目前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3結語
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媒介形態的多元化發展,傳媒行業格局也正經歷著深度的變革,傳統媒體和新興媒介形式融合共存,在這樣的媒介大融合形勢下,高校藝術傳媒人才培養模式也亟待革新。藝術傳媒專業創新培養模式的建立很好地契合了時代發展和傳媒業態規律,既提升了藝術傳媒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為傳媒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儲備了大批的生力軍。但值得注意的是,藝術傳媒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不斷地優化更新,要做到既能體現出藝術傳媒專業的學科特征,也要具備前瞻性,需要通過不斷地研究創新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而實現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