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承溢

摘要:目的:觀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呼吸內科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進行一般治療,觀察組進行一般治療配合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觀察患者呼吸功能變化、血氣指標及患者癥狀治療效果。結果:使用一般治療并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變化、血氣指標及患者癥狀治療效果更好。結論:使用一般治療并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治療方式具有顯著優勢,應當深入研究并在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呼吸內科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22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易發于中老年人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多會出現呼吸受阻癥狀,這種現象一般是持續性的。這種呼吸受阻的癥狀很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肺部疾病導致肺部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包括急性心衰和體液酸堿紊亂等,而且很容易會引發急性呼吸衰竭,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在臨床的治療中,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取得較好療效的治療方法。本文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呼吸內科臨床治療進行了療效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從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根據納入標準選取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原則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包含50例患者。對照組中,患者年齡分布于35到60歲之間,平均年齡約為53歲,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病程分布于1.5-5.2年之間,患者平均病程約為2.5年。對照組患者癥狀按癥狀分類包括:出現呼吸障礙癥狀的患者40例,出現氣喘、胸悶癥狀的患者10例;觀察組中,患者年齡分布于40-65歲之間,平均年齡約為53歲,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病程分布于1.5到5.0年之間,平均病程約為2.4年。觀察組患者按患者癥狀分類包括:出現呼吸障礙癥狀的患者32例,出現氣喘、胸悶患者18例。
納入標準:所有參與實驗的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全部實驗流程,全部同意參與實驗,并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經臨床檢查明確診斷患者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排除標準:患者有其他嚴重疾病;患者有其他器官(如心、腎等)的嚴重疾病;患者或家屬不同意參與本實驗,不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對照組均進行一般治療。主要內容包括:使用支氣管平滑肌舒張類藥物,要求患者進行口服。藥物一般包括稀釋茶堿制劑、β2受體阻滯劑等支氣管擴張藥物并且使用包括糖皮質激素、排痰劑等其他藥物輔助糾正患者紊亂的體液電解質,共同治療患者的支氣管痙攣癥狀。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為了提高患者血氧飽和度,要為患者進行吸氧治療,同時應對患者進行營養補充。在必要時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以降低患者緊張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在進行與對照組相同的一般治療的同時,配合無創呼吸機進行輔助治療。在進行呼吸機治療前要向患者強調注意事項以及治療流程。護士應為患者戴上呼吸面罩, 準確連接呼吸機的輸氧管, 并為患者進行調節松緊度直到患者確定舒適以后。在固定好面罩位置后應當進行面罩漏氣檢查,確保面罩密閉性,防止影響后續治療。每次的治療時間為10小時左右,應該連續進行七天。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使用時間。
制定結果判斷標準,并通過有經驗的醫護人員進行判斷,防止人為因素的影響。
1.3 標準:患者呼吸功能變化,包括呼吸頻率、潮氣量、通氣量
患者血氣指標
患者癥狀治療效果
2 結果
患者呼吸功能: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呼吸功能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分別治療后,兩組呼吸功能對比有明顯不同(P<0.05)
患者血氣指標:兩組治療前,患者血氣指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分別治療后,兩組患者就氣血指標對比有明顯不同(P<0.05)。
癥狀治療效果: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的治療改善率為96.5%,對照組的治療改善率為76.5%
討論
根據本實驗結果,觀察組經過一般治療配合無創呼吸機的輔助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功能顯著改善,血氣指標也明顯優化,兩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相關指標,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的患者經過治療,不良癥狀治療效果改善率也優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合上述結果,通過使用一般治療并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利于病情的康復,治療效果更明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起初可能沒有嚴重癥狀,但如果疏于對患者的保護,隨著疾病的繼續發展,經常會發生呼吸衰竭,故臨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呼吸衰竭疾病的患者死亡率很高[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表現為一系列呼吸受阻癥狀,因此這是一種氣流限制類的疾病[2]。該疾病患者的主要不適癥狀是呼吸問題,因此改善患者的呼吸已成為該疾病的主要治療目的。無創呼吸機主要通過促進肺通氣來調節肺中的氣壓差,并且可以改善通氣和血液流動的比例。使用無創呼吸機進行輔助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幫助改善患者的不適癥狀,可以使患者對進一步的治療產生信心,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另外,該無創呼吸機對患者沒有額外的創傷,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并且可以減少醫療費用,還可以顯著減輕患者的呼吸困難的痛苦。因此,使用無創呼吸機進行輔助治療通常成為臨床上常用的治療選擇。在實驗中,通過無創呼吸機與一般治療方法相結合,能夠改善患者的癥狀,與僅采用一般治療方法的患者相比,病情好轉的更明顯。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可以在一般治療的同時選擇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
總之,與常規方法相比,使用一般療法和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效果更好。該治療方法具有明顯的優勢,應在臨床上進行深入研究和廣泛推廣。盡可能減少患者痛苦并提高醫療水平。
參考文獻
[1] 潘曉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內科治療臨床觀察[J].智慧健康,2018,4(06):192-193.
[2] 王琴, 杜桂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無創機械通氣的護理研究.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 (10) :2365-2366.
作者簡介:龐宇博 (1982.2-),男,漢族,河北邢臺巨鹿縣人,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