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構成以及運維工作的類型;其次分別從標準陳舊、指標較少,運行機制有待健全、監控工作難以形成合力,多系統運行導致數據難以有效共享三個方面分析了現階段監控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困境;最后分別從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拓展數據融合應用三個方面分析了提升監控工作效率的措施。
關鍵詞:污染源;自動監控;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7-0-01
Abstract: Firstl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of pollution sources and the types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work are analyzed. Secondly, the standard is obsolete and the indicators are few;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monitoring work is difficult to form a synergy; the multi-system operation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of effective sharing of data,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dilemmas of the current monitoring work.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from three aspects: furthe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and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fusion.
Keywords:Pollution source;Automatic monitoring;Problem analysis
1 污染源自動監控工作的新形勢、新背景、新要求
政府、社會媒體及公眾逐漸認識到了環保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政府對環保部門全面開展和實施對污染源的自動監控工作也提出了明確的指示、指導意見并制定了相應的實施規范和考察檢查標準,同時,對于自動監控系統所取得的各類數據,也統一應用于排污費用的收取以及對排污企業的治理工作中。各級環保部門在這一大背景下,也著力推進對污染源的自動監控工作的開展,通過提高自動監控系統的整體覆蓋率、提高監控檢測準確率等有效手段以達到新形勢、新背景下對環保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不僅如此,隨著環保工作主管部門相繼出臺《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現場監督檢查辦法》等一系列相關法規,也對自動監控工作的制度建設、運行保障工作、獲取數據的共享和應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自動監控系統的構成和運維工作分析
針對污染源的自動監控系統主要是由各項監控設備設施以及監控中心兩大模塊組成。其中,各項監控設備設施主要包括了針對各類污染源現場進行安裝運行的用于檢測各類對大氣和環境有害物質排放的儀器、用于檢測污水等排放的流量計和流速計、用于記錄和檢測污染治理設備運行狀態和穩定性的記錄儀器、對所采集數據完成傳輸工作的傳輸儀器等;而監控中心則主要是由對所采集數據進行接收和處理的處理器組成。監控中心通過與監控設備設施進行連接以實現獲取污染源排放數據的目的,而所采集和處理的數據則主要用于對各類污染排放企業的排污申報進行相應的審定、對排污進行總量控制以及根據污染排放收取相應的排污費用等。
目前,自動監控系統的運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類:第一類是政府全面托管并通過出資招標的方式,引導第三方公司針對自動監控系統開展相應的運行和維護工作;第二類是由污染排放企業自身出資招標第三方公司針對系統進行運維,并將所采集的數據實時傳輸給環保部門;第三類是由污染排放企業自己針對系統進行運維。以上三類運維方式可以說是各有優勢,例如,第一類方式的優勢在于由第三方公司進行運維不但能夠有效減少政府部門自身的人力資源成本,還能針對一個地區內的全部污染源進行統一的監管;第二類和第三類的優勢在于由企業自身進行出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政府的公共支出,但劣勢在于存在數據造假的問題。
3 污染源自動監控工作存在的問題
3.1 標準陳舊、指標較少
現階段我國污染源自動監控工作存在的問題是檢測標準較為陳舊、可參考的檢測指標整體較少。目前,環保部門所采用的各項污染源檢測監控標準主要是2007年制定的《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以及《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運行與考核技術規范》等。這一系列規范距離制定并實施已經有較長的一段時間。而通過上述討論可以看出,我國的環保工作在這一段時間里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面臨著新要求、新挑戰。因此,我國環保部門針對污染源自動監控現行的各類標準存在著較為陳舊、急需更新的問題。同時,現階段自動監控設備主要是針對污染源所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塵以及污水進行監測,這一類均屬于常規監測項目。而部分污染企業所排放的污染物不在監測項目之中,也有部分能夠表征污染情況的監測指標并沒有列入自動監控系統的采集系統之中。例如,部分金屬加工企業所排放的重金屬離子會對土壤、水系產生不可逆的破壞和污染。同時,不同類型的重金屬加工企業所排放的重金屬離子也是各不相同。但無論是現行的各類監測技術規范還是監測指標均難以有效對所有的重金屬離子實現完全覆蓋。因此,有必要對現行的各類標準、指標進行相應的更新。
3.2 運行機制有待健全、監控工作難以形成合力
現階段我國污染源自動監控工作還存在運行機制有待健全、監控工作難以形成合力的問題。開展針對污染源的自動監控不僅僅需要環保部門中的監察監測部門、信息部門的參與,也需要各個排污企業以及針對設備開展維護工作的第三方公司的參與。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建立有跨部門、跨單位進行協調的工作機制和流程,但現階段存在著單位之間、部門之間思想難以形成有效統一以及協調工作壓力較大的問題,尤其是針對自動監控系統的管理歸口,不同地方也存在著歸口不統一的問題。
例如,有的地方將管理職責劃歸于監察部門、有的則劃歸于信息或應急部門。這就導致在管理上存在混亂和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進而影響了對污染源的統一監控工作的開展。而一旦難以對污染源的排放進行有效監控,就會給各類企業逃避監管留下操作的空間,進而影響了監控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3.3 多系統運行導致數據難以有效共享
現階段我國污染源自動監控工作還存在數據共享的困難。雖然近年來我國各地的環保部門已經上馬了自動監控系統,但各地的系統仍舊存在著平臺不統一、多系統并行的問題。省級、市級以及縣級的監控系統由于平臺不統一,不但增加了基層監控人員的工作量,還導致了部門內部難以進行有效聯動、數據難以實現共享的問題,這無疑會增加污染源監控整體數據的管理難度。
4 強化自動監控工作的建議和對策
4.1 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強化自動監控工作可以從完善管理制度這一角度入手,通過對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應用,建立起一套針對污染源自動監控的管理制度,通過對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內部的各個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進而通過分級管理的方式提高部門內部協調的有效性;同時,通過進一步明確環保部門與外單位之間協調的職責以實現理順環保部門、排污企業和第三方公司之間的關系,進而實現環保部門做好監督工作、第三方企業做好設備運維工作、排污企業做好各類配合工作的目標。
4.2 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強化自動監控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使其積極配合環保部門、勇于承擔相應責任、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針對重點排污企業,環保部門需要主動作為,了解其排污方式、總量以及污染物構成,進而有針對性的對自動監控設備和系統進行相應的配置。同時,在承擔相應責任中,要逐漸摒棄污染物監控是對企業枷鎖的錯誤理念,通過主動承擔責任、接受社會和環保部門監督的方式提高監控設備運行的穩定性。
4.3 拓展數據融合應用
強化自動監控工作還需要對監控系統進行升級,進而實現拓展數據融合應用的目標。從國家層面著手,建立一套各個省區統一的監控平臺,或對已有的平臺和系統進行統一更新,使其能夠實現跨省區的信息數據共享,進而真正做到資源的整合,最終提升監控污染源的準確率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1]奚務儉,孫翔,朱曉東.如何強化污染源在 線監控數據的應用[J].環境保護,2012(17):52-53.
[2]陳樹沛.江門市污染源在線監控系 統數據的應用現狀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4(3):137-139.
[3]李佳樾,關明蔚,李振遠.談污染源在線監 測系統在污染減排中的作用[J].品牌(下半月),2014(8):45.
[4]高翔,蒙海濤,陳曼丁.天津市污染源在線 監控系統建設運行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1,38(2):49-51.
[5]任竹梅.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日常 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山東工業技術,2015(14):235.
[6]王國平.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價值在于應用[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9,20(6):5-6.
[7]鄭儉彬.探析環境信息化技術在環境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2(5):242-243.
收稿日期:2019-03-15
作者簡介:安磊(1987-),女,漢族,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信息及在線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