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君
【摘? ? 要】詩歌作為一種舊的文體形式,屬于考試時的必考篇目,當然也是讓很多學生都覺得煩惱的篇目,因為詩歌大多數都較為簡短,并且在閱讀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其中可能會有一些生字,使學生們的閱讀產生障礙,但是當學生理解了詩歌的韻律之美后,學生就會發現其實詩歌學習也很簡單。
【關鍵詞】小學語文? 詩歌?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135
在語文里面,詩歌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從古便流傳下來的古代詩歌,一種則是由現代詩人創作的現代詩歌,無論是哪一種詩歌,其中都有優美的文字,更有優美的韻腳,使得詩歌讀起來更加的朗朗上口。如果學生想要認識詩歌,那么朗讀則是一個關鍵點,緊接著便是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詩歌創作時的時代背景,只有了解了作者生平以及時代背景,學生們才能更好地去體會詩歌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學生便要進行思考,將作者的生平以及相關時代背景帶入詩歌之中,去理解并體會作者是在什么樣的情景下寫的詩歌,詩歌中所傳達的精神為什么值得學生們去學習,詩歌想要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做好詩歌教學工作做出探討。
一、注重朗讀教學
在每篇詩歌的后面都會寫到讓學生們朗讀詩歌,因此朗讀詩歌也是學生們學習詩歌的第一步,因此學會如何朗讀也是我們需要教給學生并且要求學生掌握的。對于朗讀,很多學生都會認為,朗讀只需要大聲地讀書就夠了,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中國人講究平仄相對,中國話之所以在外國人眼中很難就是因為它有四個音調,而同一個字在音調不同時,也會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因此我們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生朗讀詩歌的時候,也需要充分地運用各個音調的不同,來表達出詩歌中所蘊含的作者情感,使朗讀有相應的起伏感,不會毫無感情、平淡枯燥。
(一)找準音調,避免錯音問題
在我們的漢字中有四個音調與之相對應,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認清楚某個字到底應該讀什么音調,并且還要教會學生一些關于音調朗讀時的相關技巧,比如:“上上連讀,前字讀為陽平,后字讀音不變”等等。這些朗讀的技巧需要學生平時的細心,也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范讀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平時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才能用高標準來要求學生。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因此,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在讀詩歌時找準讀音,避免錯音。
(二)注意詩歌中的韻腳,體會韻律之美
由于詩歌分為兩大類,一部分為古代詩歌,一部分為現代詩歌,在現代詩歌中韻腳不屬于非常注重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此時說的韻腳一般指的都是古代詩歌中的韻腳。韻腳是韻文(詩、詞、歌、賦等)句末押韻的字。一篇(首)韻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采用韻腹和韻尾相同的字,這就叫做押韻。因為押韻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稱“韻腳”。因這些字的韻母要相似或相同,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當我們在教學生進行朗讀的時候,要有意地去引導學生體會韻腳中所含的韻律之美。
(三)注重朗讀時的抑揚頓挫
朗讀是初步了解詩歌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生朗讀詩歌,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詩歌的朗讀并不是語言平平,而是一件比較難教學的一項工作。詩歌一般講究平仄相對,因此在進行朗讀教學時我們應當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而不是很平淡地讀完全篇即可,在朗讀時,應當掌握詩歌情感的變化,這樣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歌,掌握詩歌的情感。
二、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時代背景
詩歌的創作與作者的生平以及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因此了解這些是非常重要的,從這些時代背景中,學生可以了解到作者在本詩中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并且能夠增加對詩歌的掌握程度,更加有利于小學生學習詩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分析作者生平以及時代背景。
(一)作者生平
在看作者生平時,主要了解的便是作者當時所處的朝代,并且是否在朝廷為官,該詩歌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完成的,例如,在《游子吟》這首詩歌中,在查看作者生平時我們就應該給學生講解作者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完成的這首詩歌,我們可以知道這首詩唐代詩人孟郊在結束了一生的漂泊以后與母親團聚后寫下的一首歌頌母愛的詩歌,因此便可以感受到孟郊在漂泊之后渴望團聚的心情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贊頌了母親的無私奉獻,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體現了母子之間的孺慕之情,同時也寫出了作者經歷一生漂泊之后滿身的疲憊。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給學生講解詩歌的作者生平知識,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
(二)時代背景
時代背景與作者生平一樣,都是賞析詩歌的重要因素,可以從中找到詩歌的創作原因,以便于學生能更好的體會詩歌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講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詩歌的背景知識,還可以拓寬學生的文學常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深層次含義。
三、詩歌的靈魂——思想感情
為什么說思想感情是一首詩歌的靈魂呢?其實在本文中我們所說的最多的便是詩歌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不管是從朗讀出發還是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時代背景,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教會學生如何去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說,思想感情便是詩歌的靈魂,它能夠告訴我們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詩歌,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了這首詩歌,以及想要借這首詩歌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的,這些都被抽象化的藏在了這首短短的詩歌中,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理解詩歌,便要抽絲去繭地教會學生如何去按照這些隱藏在詩歌中的線索去找到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情感。
綜上所述,詩歌作為語文中的必考科目,它是具有價值,具有意義的,它是我們研究古人情感的憑證,或許已經沒有人知道他們長什么樣子了,但是我們卻能從他們留下的詩歌中來想象他們的形象,例如,李白是衣袂飄飄,有高力士脫靴的瀟灑模樣,而詩圣杜甫則更加的親民,他沒有李白的瀟灑,但是卻始終有一顆為貧苦勞動人民著想的心等等。我們想要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更希望學生能向這些風格迥異的人取長補短,真正的領略到詩歌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羅淑梅.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方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2,28(10):94-95.
[2]伍娟.小學語文,改革創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5(12):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