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蒙 王夏
摘 要: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本文以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為例,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點和新形勢,形成了多維互動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工作內容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同步推進,協同發展,發揮合力效應。通過創新德育工作新途徑、新模式,拓展了工作整體推進思路,切實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建設;探索實踐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建設背景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即中發[2004]16號文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支持。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的建設給予了明確指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如何構建一個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團隊,是一個重要課題[1]。本文以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為例,探索創新德育工作新途徑,由單一德育載體向多維載體轉變,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體推進思路為切入點,做了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思考[2]。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建設思路
2013--2018年六年來,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點和新形勢,聯合思政部、系專職教師創造性地形成了多維互動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工作內容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同步推進,協同發展,發揮合力效應,構建朋輩幫扶新模式、開拓學業輔導新思路、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徑,切實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3]。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機電工程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經過六年的實踐和完善,“輔導員+輔導員助理+專業導師+思政導師”團隊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機制,有效協同,使該團隊的工作內容不斷豐富,影響不斷擴大,得到了一系列的成果和顯著的工作成效,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
(一)輔導員+輔導員助理,構建朋輩幫扶新模式
每年新生入學前,舉辦輔導員助理培訓班,由資深輔導員負責七個專題14個課時的授課,并組織研討與拓展。最終,輔導員助理從綜合素質突出的高年級學生選拔擔任,按專業對應原則,為每個自然班配備一名輔導員助理。輔導員助理在入學教育、班級建設、校園文化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引領新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通過朋輩教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生活幫扶、日常管理工作,充分發揮朋輩教育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的作用,做新生學業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貼心人、成為輔導員的得力助手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團隊的有益補充[4]。輔導員助理從新生入學開始介入工作,覆蓋全體新生。
(二)輔導員+專業導師,開拓學業輔導新思路
每年新生入學前,由系教學主管部門對專業導師進行崗前培訓,并進行交流研討。專業導師的選拔是以系優秀青年專業教師為主體,按專業或自然班為單位配備。專業導師負責指導、幫助學生開展學業規劃、專業學習、專業實踐。利用業余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掌握更加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全程指導班級合作學習小組開展活動。為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在學生學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配合輔導員協同育人,協同培養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輔導員與專業導師密切配合,積極組織班級合作學習小組開展活動,注意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5]。通過專業導師團隊建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團隊建設,確保高質量的、創造性的開展工作。
(三)輔導員+思政導師,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徑
思政導師于每年8月新生入學前,由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部對思政教師進行崗前培訓。思政導師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部教師為主體,按專業配備。主要依托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第二課堂活動、社會實踐等常規載體開展工作,輔助開展就業指導、心理咨詢、特困生幫扶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在思想、學習和生活方面存在的問題,與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同步推進、協同發展,使德育工作充滿活力、貼合實際,富有實效,促進學生全面成長[6]。為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機電工程系探索和創新“輔導員+思政導師”德育工作新途徑,滿足學生多層次的心理需求,引導廣大學生健康成長不斷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德育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薛玲.微信公眾平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路徑研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1):8-10.
[2]張然.論“問題導向”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1):5-15.
[3]張珍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家校聯動價值初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8(02):110-113.
[4]毛小菊.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學周刊,2018(11):29-31.
[5]吳慶華.教育自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契合[J].簡小烜,長沙大學學報,2017(01):46-48.
[6]褚遠輝.堅持開放性與滲透性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06):57-58.
作者簡介:吳蒙(1984-),女,河北秦皇島人,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專職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