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瑞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春風吹遍大地,在改革的大形勢下,音樂教學首當其沖的成為了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必要課程,成為了啟發培養學生藝術和審美重要內容。隨著進一步改革的推進,音樂課在小學課程藝術培養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實事求是,小學音樂的改革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同時也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和努力的過程,目的是充分的激發學習的興趣,有效的提高教學的質量,以達成優質的教學目的,為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
音樂課屬于藝術修養課程,既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了解到一些創作背景環境和故事愉悅學生身心,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們審美與創新能力,陶冶情操培養藝術品味。積極響應教育改革的政策,音樂課自然也要緊跟步伐,對于傳統的小學音樂進一步優化,以適應新時代小學的課堂理念和現代化教學要求。作為新時代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有效利用多種現代化教學工具,多媒體恰恰符合了音樂教育的要求,視聽巧妙運用達成視覺和聽覺盛宴,同時教師也應該積極拓展更好的教學資源,為小學生提供更有效的學習機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讓音樂課充滿生機和活力。作為一名合格的新時代教師,應該在日常的生活中積極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潛能,嘗試教學新思路,好好的利用每個人都喜歡就行歌曲的特點作為音樂課的切入點,還音樂課堂本該有的輕松和愉悅。而傳統音樂課存在的問題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導致對音樂重視度差,教師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不能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動力差等。因此新課改的有效推進是音樂教師應該深思和探究的問題。
一、音樂教學的意義
音樂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是教育中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必要途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音樂凝聚著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伴隨著文化的成長,從古到今音樂都受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好,音樂作品分為各種題材、曲風,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鑒賞能力,通過音樂的表現力,給學生提供美、丑、善、惡的標準,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這種思想上的碰撞會在腦海中留下藝術的種子,會體現在今后的教育和生活的情趣,提高神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小學音樂課程能帶給學生聽覺盛宴,唱的體驗,和樂器演奏,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啟發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音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不夠強
音樂課是小學生喜歡上的課堂之一,但是這種喜歡不是對音樂的喜歡,是因為音樂課上能給學生帶來放松感,減輕一直緊繃的神經,因此很多學生上課就是來放松的,導致上課積極性不高,興趣性低,課堂上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促使教學質量下降,遠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長此以往,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學生對音樂課的熱情每況愈下,在課堂上精神萎靡不振,無法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想要學好音樂,需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去感悟去探索去品味,認真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而這些都需要基于對學科的興趣和態度,如若不然必會對所學科目不負責任。
2、課堂教學模式固化
在實際的音樂課教學中,課堂的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組成。教師需要事先備課,擬訂教學的節奏和進度,然后按照事先模式化的準備講解課程,教師成為了教學機器,不能有效的針對性解決問題,學生接受知識也模式化機械化,約束了學生的思維,打消了學生的興趣,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限制了學生發揮潛力的空間。
3、缺乏學生樂感的培養
教學授課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出現有各式各樣的問題,教師不能一味的教授,而是一個通過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全面熟悉教學內容,提前做好相關知識的掌握,課堂上需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與學生溝通互動,引導輔助學生去感受音樂帶來的意境感,多聽多交流多學習。讓學生們通過用心感受對比總結對音樂的所感所悟,逐漸培養孩子的樂感,這樣日復一日學學習,使基礎扎實牢固,樂感的養成將提升學生音樂欣賞力的一個層次。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
1、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是所有教學的啟蒙期,所有學科的第一印象都是在小學期形成的,而好奇心強也是小學生的一大特點,因為興趣起源于好奇。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需要凸顯審美的核心,多聯系日常生活,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產生共鳴激起對音樂的興趣,這是老師與學生思想的交流,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的情感交流,燃起學生對音樂審美的渴望,用心挑選充滿新意獨具匠心的音樂作品共同分享體會,是一堂成功課程的必備。這樣一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日復一日,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課堂上也生機盎然,教者得心應手,學者輕松愉悅。
2運用豐富的課堂形式
教育改革所要求的把課堂主體還給學生,這說明學生必須要參與其中這是一種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革命性舉措,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也更容易被分散,而且學生的注意力有時效性,長時間不更頻率的教授,學生注意力很難堅持集中。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應該敢于采用或者嘗試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以集中學生精力為目的,打造不失效率的新課堂。教師可以截取不同音樂代替不同的場景用來游戲,就和我們手機使用鈴聲一樣,用來表達開心、憤怒、哀傷、正確,錯誤等于學生互動,運用挑選出來的音樂,表達此刻的心情表情,寓教于樂,學生們既能用心感受音樂帶來的意境,也能不知疲憊的參與其中,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
3、融洽師生關系,指導音樂技巧
小學是學生知識的啟蒙期與基礎期,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對今后的學習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小學老師應該具備融洽良好的師生關系,亦師亦友,多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用心了解每一位學生,以便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和學生打成一片,像朋友一樣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生活中的問題,才能更真切的傾聽學生們的心聲。與此同時,從實際角度出發優化教學教學課堂,加強對音樂學習的指導,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提高音樂課的有效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了解彼此才能更好的制定教育方法對癥下藥,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悅,才能更有效的指導學生們音樂學習的技巧。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氛圍是濃郁的,學生的參與性是積極的,學生的熱情是高漲的,又有什么理由課堂效率不提高的呢?
4、延伸課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新課改提倡開放式教學,不能單一的將學生的思維鎖定在教材上、課堂內,而是要讓音樂學習的這股清流融入到大江大湖大海中去,要想學生的音樂素質提高,就應該不僅限于教材和課內,應該放飛學生的思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更廣闊的空間,這樣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見聞,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優秀的教師也有自己的短處,教師可以推薦給學生們一些課外能夠培養學生音樂素質的地方,更廣闊的接觸音樂才能真正的感受音樂帶來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才能真正的對音樂愛不釋手。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興趣愛好成立興趣愛好小組,開展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比如唱歌、樂器、舞蹈等,讓學生更多的展現自我,釋放個性,全面提高學生音樂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總之,音樂是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小學音樂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反思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豐富教學手段,加強師生溝通,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許萍.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7(04):174-175.
[2]包成玲.如何有效提高小學音樂課的教學效率[J].音樂大觀,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