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暢
摘 要:以往的英語翻譯教學中過于重視翻譯知識、方法的傳授,忽視了語言社會環境和文化差異的介紹,使學生的英語應用交際能力低,專業素質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英語翻譯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的理論。本文就此展開了論述,以供參閱。
關鍵詞: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跨文化意識
引言
語言形成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從而改變一些詞、句的本身意義,形成不同意義,可以說任何一種獨特的語言均有其文化背景的影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語言可能會表達出完全不同的意思,如果譯者對此類文化不太了解,對于那些隨時間或特定場合出現的詞句,就很容易翻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接觸到的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截然不同,所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能力是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
1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意義
如今,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因此,在實際的大學英語教學當中,注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不但能夠解決實際教學當中的問題,而且能為培養大量的英語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意義顯著,具體來說,一方面,在大學英語教學當中,文化交際是主要內容,注重跨文化意識培養,不但能轉變傳統單一式的教學模式,還能優化教師的英語知識結構,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要想進行有效交際,掌握語言知識是基礎,沒有語言就不能正常交際。但要想保證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的有效與得體,必須明確文化差異性。如今,經濟全球化已經將不同國家引入了“地球村”當中,促進了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以后,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量增加。在這種全球化發展與交流趨勢下,如果不掌握英語國家背景文化知識,是無法進行正常的英語跨文化交際的。因此,必須將英語文化教育融入到整體的英語教學當中,促使學生積累足夠多的跨文化英語知識,確保跨文化英語交際成功。
2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
2.1培養學生文化理解意識
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意識,促使學生在進行原文翻譯時,能夠準確無誤的將原文的意思表達出來。學生的正確理解是英語翻譯的重要基礎。學生通過對西方文化的學習,能夠意識到東西方文化的相同與差異,正確地運用西方的思維方式,進行原文的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學生針對不同的文化,對不同的文化產生不同的理解認知,有效的結合西方文化進行原文的理解認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對文化的認知錯誤,并及時對錯誤進行糾正,提高學生對知識認知的印象,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促使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準確無誤地將體現西方文化的因素進行翻譯。
2.2重視文化差異
培養大學翻譯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最主要目的還是使學生充分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如此才能更有效地進行翻譯教學。此類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語言形成與其密不可分,且它在形成過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如地域、政治、文學、生活等因素。例如我國寫名字或是向別人介紹全名時,通常姓前名后,但西方國家卻大多數先提到名字,然后是姓氏。我國對于日期的排序方式是年月日式,例如x年x月x日x時,而西方國家則是日月年式,即x日x月x年。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此類文化差異,使學生從方方面面出發,從西方英語使用國家的文化、生活等層面入手,更深地了解語言與文化之間關系,翻譯時能從其文化背景出發,逐漸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2.3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而言作用不大,甚至存在一定的反作用力。筆者通過深入高校展開調查研究,發現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使用對比教學法,將能夠加速本土文化和外國文化的認知與交流。對比教學法作為當前一種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常用于各類學科的教學。大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過程中,通過對比教學法,能夠對中外文化進行一個系統、全面的對比分析,便于學生更加了解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6]。比如:中國人在寫名字的時候,會將姓寫在前,將名寫在后,而英、美等西方國家卻將名寫在前,將姓寫在后;在地址填寫過程中,中國人通常先寫大地方,再寫小地方,由大到小,而西方人通常先寫小地方,再寫大地方,由小到大。日期排序方面,中國人的排序方法是年、月、日,而西方人的排序規則是日、月、年。這些都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通過對比分析,能夠明確二者之間的差別和區分,便于對中西文化特征的理解。另外,在對比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被激發,能夠積極參與探索,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對外國文化有所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2.4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學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是指在翻譯活動中能自覺的轉換文化立場,使自己不受本土文化的約束,領悟理解另一種文化及其情感,這種能力也是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和藝術。在日常翻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移情能力,要注重中西文化差異的介紹。如中國人面對贊美時,會表現的謙虛,而西方人則會表現出接受和感謝。此外漢語中有的詞、句子除了具有表面含義外,還有更豐富的內涵意義。這些內涵意義在特有的文化背景、漢語習慣的影響下會變成主要意義,但西方文化中并沒有這種含義和用法,直接照字面翻譯,可能會產生誤會。可見翻譯除了要考慮中西文化差異外,還要結合上下文、具體情境。
結束語
總而言之,翻譯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的交流,翻譯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注意學生語言表層互譯能力的培養,應將翻譯教學置入跨文化交際的大背景之下,著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翻譯活動成為有意識、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學生在形成翻譯能力的基礎上,同時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形成寬容平等的文化意識,作為翻譯教師,應該在傳授翻譯技巧、講授翻譯理論的同時,注意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文化之間的差異,并在學習翻譯的過程中融入跨文化的意識。唯此,方能培養出既懂得翻譯技巧,又能夠理解文化差異,從而能夠在中英文之間傳情達意的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黃燕平.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瘋狂英語(理論版).2018(08)
[2]張琛.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路徑[J].英語廣場.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