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提問既可以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能夠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有效提問原則的掌握并不到位,其表現形式有“重數量輕質量”“重提問輕評價”以及“重提問輕傾聽”等,如此便使提問失去了其原有的價值和功能。鑒于此,本文就對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方式與策略作以下分析探討,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提問;目標;分層;評價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于學習思維活躍的高中生而言,問題更是促使他們展開一切學習與探索活動的起點和原動力。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并在掌握一定的有效提問原則的基礎上,立足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數學的學科特點來向學生提出富有啟迪和思考價值的問題,以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問題的思考來自主獲取新知識,從而達到實現師生良好互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著眼目標,指向高效
教學目標作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起著十分重要的導向和支配作用。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來巧妙設置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在提問之前還應做到“心中有數”:提問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還是讓學生自主推導知識的形成過程,抑或是幫助學生鞏固舊知。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使其真正服務于教學目標。
在教學“對數函數”這部分內容之初,為了實現“以舊帶新,逐級遞進”的教學目標,我在導入環節向學生提問道:“用洗衣粉漂洗含1個單位質量污垢的衣服,若每次能洗去污垢的2/3,你能寫出殘留污垢x與漂洗次數y的關系式嗎?”之所以利用這一問題導入新課,是想要引導學生從函數實際出發,通過解釋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來將解析式概括到對數函數的表達式。如此,通過由指數函數一節曾經做過的一道習題改編入手來引入新知,不僅檢驗了學生指數式與對數式互化的學習情況,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有利于實現高效化教學。
二、層層推進,由淺入深
數學一直以來都是一門令很多學生感到畏懼的學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這一學科極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征,這便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因此,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在提問時要特別注意控制提問的深度和難度,并根據“層層推進,由淺入深”的原則來進行提問,以使學生能夠拾階而上,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
在教學“集合的含義與表示”這部分內容時,由于“集合”這一概念較為抽象,再加之學生在先前的數學學習中并未對其建立認識,所以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有效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先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了事先制作好的flash動畫。在動畫中,我將每個集合所包含的元素自動歸為各個集合。在集合形成的過程中,我向學生問道:“藍色的元素屬于哪個集合?”待學生回答完之后,我又引導其繼續觀看動畫,并接著提問道:“A、B這兩個集合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如此,通過層層推進,由淺入深的提問,不僅使學生了解了集合的有關知識,而且還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優化了課堂的教學過程。
三、及時評價,鼓舞信心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雖然在課上精心準備了一些問題,但是卻喜歡打斷學生的回答,或是對學生的回答不做評價,長此以往便會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鑒于此,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在提問過后要耐心傾聽,并在學生回答完之后及時進行評價。針對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我們要對其予以充分的肯定與表揚;針對完全錯誤的回答,我們也不應一味指責,而是應先肯定學生積極思考的精神,再為其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以此來鼓舞學生的學習信心,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
在教學“直線的方程”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道計算題:求過點(-3,-2),且在兩坐標軸上截距相等的直線方程。實際上,這道題目的結果有兩個:2x-3y=0或x+y+5=0。但是大多數學生都只是按照常規的方法去解題,而忽略了截距是0這種特殊情況。這時,我并沒有直接向學生點明錯誤,而是先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并適時向學生問道:“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另外一種情況?這條直線的截距可不可以為0呢?”如此一來,既完善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與求知欲,使學生在回答課堂提問的過程中都能夠有所收獲,從而有助于鼓舞學生的學習信心,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
總而言之,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要想從根本上扭轉傳統課堂長期以來低效的現狀,就必須要認真領會新課改精神,積極適應教改要求,并根據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教學的具體內容來巧妙設置問題,以此來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從而達成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參考文獻
[1]蔡海洲.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9):67+69.
[2]符曉冬.巧提問,引思維,得實效——試探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提問途徑[J].中學數學,2016(17):30-31.
[3]殷長征.學生有效提問的特征及策略分析——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為例[J].中學數學雜志,2017(03):13-16.
[4]殷長征.學生有效提問的特征及培養策略——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為例[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7(05):1-4.[5]顧亞云.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誤區及有效提問策略分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8(21):38-39.
作者簡介:姓名:雷大放,出生年月:1968年9月,性別:男,籍貫:江西鄱陽,所在單位:德興市第一中學,職稱:中教高級,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