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細娥
摘要:現如今我國教育已經輻射到了各個地區,農村小學建設也在不斷加強,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學習空間。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人數不斷減少,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再加上學生自身缺乏足夠關愛,最終影響到其今后的學習與健康成長。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關愛措施進行詳細分析,以期為今后開展的相關工作提供寶貴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現狀;關愛措施
農村小學作為教學體系中較為基礎的一部分內容,受到地理位置、經濟條件、資金與師資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且缺乏現代化教學設備予以支撐,對留守兒童教學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因此,從實際角度出發來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與關愛措施進行詳細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
在近幾年,我國教育事業有了較好的發展,而教育觀念、方式等也都有所提升,且國家在教育方面予以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增加。然而,就目前農村小學的教育水平與實際教學情況開看,與國家整體教育水平存在明顯差異。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留守兒童也在不斷增加,而農村小學的中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占據了大多數,一些條件較好的家庭,往往都是會將學生送入鎮、縣里的小學,教學條件明顯優于農村小學,這也就與留在農村小學的學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此同時,受到經濟收入、辦學條件等方面的影響,農村小學教師數量也不斷減少,雖然每個班級的學生基本上都不足10人,但是教師仍然存在一人身兼數職、身兼數科的情況,絕大部分教師都負責一個班級兩科以上的課程,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工作壓力,且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專業不同,在課程講授方面,也可能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于學生學習成績提升帶來一定影響[1]。除了學校層面,大部分留守兒童都缺乏有效監管,看護老人無法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管束與教育,加上老人精力有限,且忙于農務,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也有所不足,導致大部分留守兒童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學習效果也無法保證,需要引起相關重視。
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關愛措施
(一)實施留守兒童寄宿制度
為了解決因監護人能力、體力等方面引起的監管不當、監管有效性不佳等等情況,可以通過留守兒童寄宿制度的方式來加以改善,學校可以為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保證學生在時間、空間上都能夠得到較好監管,而教師也要扮演好師者與“臨時父母”的身份,予以留守兒童關愛,避免留守兒童出現不良心理健康問題以及消極學習情緒。
(二)開設心理健康課程
目前農村人口青壯年往往是進入城市務工來獲得經濟報酬,維持家庭支出,孩童則是由家里的老人看護,被稱為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往往會因缺乏足夠關愛,出現易怒、抑郁、自卑、情緒低落、暴躁等情況。因此,學校必須要通過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課程的方式,來疏導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避免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影響到學業與成長。一方面,心理健康教師必須要認真負責,引導學生通過書信、電話等等方式來及時與父母溝通,使得自身感情能夠得到較好抒發,另一房間,則是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要與留守兒童建立起平等的關系,借此來充分了解留守兒童的內心,還要經常到留守兒童家里予以其陪伴,緩解其孤獨情緒,保證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三)改善學校教學環境
隨著現如今國家整體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村小學的教學環境、教學條件也需要做出改善,政府應該予以一定的資金支持,并采取一定的政策扶持,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順利完成奠定基礎。首先,應改善留守兒童的住宿環境,為其提供較為良好的生活環境[2]。其次,則是需要為學校提供一定的多媒體設備,由于大部分農村小學教師都能夠使用多媒體電子白板完成教學,因此學校應盡可能具備這些條件,進而開闊留守兒童視野,提高整體辦學水平。
(四)加強對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
留守兒童關愛,離不開家長的陪伴,為了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學校與家長應定期進行聯系、溝通,保持學校、家長、監護人三者之間聯系密切,也要讓家長充分了解到孩子的近況。在此基礎上,借助家長熱線,學校還應該對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教育培訓,讓其能夠較好的掌握現代教育理念,并定期與留守兒童進行溝通的習慣,可以是電話、微信視頻、書信等等,拉近與留守兒童之間的距離。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留守兒童長期缺乏關愛,加上農村小學教學條件十分有限,這些留守兒童往往會存在較為明顯的學習問題與心理問題。因此,在今后必須要通過實施留守兒童寄宿制度、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改善學校教學環境、加強對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等方式來為留守兒童提供關愛,從多個層面著手,來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促使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學習問題都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徐承俊, 舒靜倩. 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及對策[J]. 同行, 2016(14).
[2]徐殿香. 淺析農村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J]. 新課程, 2018(7): 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