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珍晶
摘要:本文基于識字教學理論,結合相關示例,對小學低段識字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漢字是世界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現存文字中使用時間最長、人口最多且延續至今的文字。對于入學之始的小學生來說,識字毫無疑問是他們的學習重點,同樣也是開啟通往學習之路的開端。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識字教學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較為直觀的形象教學,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來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基于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學理念,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心理特征、認知規律、識字教學實際內容等方面,來為其創設豐富、有趣的識字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學習興趣。
二、識記字形,巧記字音
根據漢字的構字規律,教師可以采用順口溜的方式來讓學生記憶字形,需要遵循簡單易懂且又不失字理的原則,如“州”字,川字中間三滴水等等。此外,順口溜還可以用在形近字的辨析上,教師可以將需要辨別的形近字排列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異同,說一說字的差異所在,并將每個字不同的部分用不同顏色標記出來,在這一環節結束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教學,如“渴”與“喝”,渴了要喝水(氵),喝水要用嘴(口)。“晴”與“睛”,有日天轉晴,有目是眼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并把我順口溜是如何對每一個字進行解釋分析的,重要的部分要進行重讀。
多音字的識記可以用“編句子”的方法來幫助理解,也就是將一個字的幾種讀音編入一句話,讓學生根據不同詞語確定字的讀音。教師可以預先準備一些含有多音字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并為多音字加上正確聲調。如“蝸牛的‘背’上‘背’著重重的殼。”“成‘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們‘都’喜歡它。”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嘗試用多音字來組詞,其中有些合適的詞語還可以編寫為一個整句,如“少”字的兩個音,組詞有“多少”“少許”“少年”……,造句:有多少學生在少年宮里參加活動呢?當然,將多音字的不同讀音都編進一個句子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這需要教師自行把握尺度。一般地,多音字教學盡量還是要以將多音字不同讀音分別進行組詞造句為主。
三、滲透文化,優化內容
1、教師自身文化底蘊的加強
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應該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是自己成為源源不斷的“活水”,如此才能“問渠清如許”。小學語文教師加強漢字學方面知識的學習,以及強化自身漢字學方面的底蘊,對于識字教學有著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對漢字的起源、形成、特點、演變、構形理論、部首、規范等方面均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如《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漢字部首歸部規范》《現代常用獨體字規范》等書籍都是國家語委為規范漢字應用所制定的一系列語言文字規范,這些都與識字教學之間有著緊密聯系,是教師必須要有所了解的。
2、巧用字理,開展教學
漢字作為保存至今的古老象形文字,每一個字都有著獨特的構形依據,每一個漢字的背后也都有著各自的故事。漢字是根據六書中的象形、會意、形聲、指事、假借和轉注六種方法規律進行造字的,那么學習漢字也應當遵循這一規律進行,抓住字形與字義之間密切聯系的特征。巧用字理,即是運用字理來進行識字,先教字音,根據拼音學會讀生字,然后再解析字理,進行組詞造句,最后分析字形,對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等逐一進行教學,按照部件分解合體字,在書寫練習中完成教學。在這一系列教學過程中不難看出,字理教學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手段,在解析字形時可以運用字理,而在運用字理時又必須依靠集中、分散以及歸類等基本的識字方法,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夠有效的滲透文化。例如,在學習“肉月旁”漢字時,教師通過古漢字中“肉”字和“月”子的演變圖進行導入,從而使學生明白帶有“月”字旁的漢字大多是與“肉”有關,如“臉、膀、腰、股、胸、肝、肺”等等。
3、誦讀經典,注重積累
我國古代誕生了許多經典的童蒙類讀物,如《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等,這些讀物中內容往往合轍押韻,瑯瑯上口,十分適合低齡兒童吟誦,且每一句字數不多,將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與人格修養教育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低段的小學生年齡大多在10歲以下,他們還處于具象思維階段,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這些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在初識漢字時,一定是困難重重的,教師通過這些自成趣味式的誦讀內容,來讓學生領略其中的傳統文化,又將識字教學與經典誦讀結合在了一起,使學生在學習基礎文化的同時,領略傳統文化內涵,學習基本常識和道德規范。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是小學第一學段中的教學重點,其作為語文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基礎,需要教師從自身入手,在方法上進行不斷探索,在手段上靈活選用,真正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其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萬武.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55-56.
[2]孫麗芳.淺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