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江
摘 要:美術是初中教學中的一門科目,雖然并未參與到應試教育科目考試中,但是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來說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美術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欣賞美的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如何創(chuàng)造美。情感教育作為美術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加強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與心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正如托爾斯泰所說:“一個人為了要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喚起這種感情,并用某種外在的標志把它表達出來——這就是藝術的起源。”
關鍵詞:初中美術;情感教育;滲透
美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起源于現(xiàn)實生活、自然事物以及人際交往等。如果美術創(chuàng)作中缺少情感,將無法充分表現(xiàn)出美術藝術的靈魂與感染力。初中美術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滲透至關重要。教師應該合理運用美術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熱愛之情,并引導學生善于體驗生活,從現(xiàn)實生活與大自然中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故此,本文針對情感教育如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進行有效滲透展開討論,希望能夠增強美術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一、分析當前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美術教學方法滯后,缺少創(chuàng)新元素
新教育改革持續(xù)推進,使得初中美術教學也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但是在一些初中教學中,美術教師仍然運用傳統(tǒng)型教學模式,只關注理論教學,忽略學生藝術實踐的培養(yǎng)。雖然說一些教師也進行了情感教育滲透,但是由于教師對于情感教育了解不深入,導致情感教育方法不恰當,使得最終難以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嚴重影響美術教學知識,導致學生的美術學習效率較低。與此同時,一些教師缺少創(chuàng)新意識,在實際美術教學中創(chuàng)新性不足,導致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千篇一律。
(二)學生學習興趣低,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
由于初中美術教師采取的美術教學方法較為單調,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嚴重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學生的美術學習。與此同時,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由于美術教學資源有限,教學課堂枯燥無味,制約著學生的美術學習。假若學生仍然“按部就班”地開展美術學習,將無法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受到直接影響。
(三)美術教學無法激發(fā)情感共鳴,與現(xiàn)實生活脫鉤
美術教學中,雖然引入了情感教育模式,但是由于教師并未深入挖掘情感教育的內涵與價值,使得情感教學的引入效果不如人意。與此同時,教師并未將美術作為與現(xiàn)實生活構建聯(lián)系,導致學生無法將美術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融合,美術創(chuàng)作缺少靈魂色彩,無法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情感教學的滲透策略
(一)創(chuàng)新美術教學模式,積極構建課外教學活動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美術教學方法,挖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在實際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運用美術教學資源,例如借助于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進行美術課件的制作與展示等,以便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主觀能動性。最為重要的是,在進行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帶著飽滿的情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使美術作品更具美感。例如,在初中美術《敦煌莫高窟》課件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此為主題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引導學生將自己對敦煌莫高窟的熱愛與尊重進行創(chuàng)作,學生可以按照個人喜好進行繪畫、手工、布貼畫拼接等形式,展現(xiàn)自己眼中的敦煌莫高窟。通過這種教學活動,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與品質等。
(二)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初中美術教師應該清楚地意識到,美術課程的開展絕不是單純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技巧,還應該引導學生美術教學學習中樹立爭取的審美意識觀念,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挖掘美的元素,體會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等。與此同時,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欣賞美術作品,懂得感受美術作品中蘊藏的內涵與情感。在實際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成立相應的美術興趣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針對一幅畫進行賞析,促進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傳統(tǒng)民居的藝術》這節(jié)課,并借助于PPT展示出福建土樓、北京四合院、廣東開平碉樓等傳統(tǒng)民居,并引導學生總結這些民居的建筑特征,體會各個地區(qū)勞動人員對生活的熱愛與激情,感受居住者和和美美、其樂融融的美好場景,進而促進初中生的情感教育。
(三)充分運用情感資源,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在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鑒賞能力與學習狀態(tài),按照現(xiàn)實情況來為學生選擇合適的美術教材與美術欣賞畫作。教師在美術畫作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應該全面掌握,在講解過程中應保證語言邏輯清晰,絕不能只欣賞畫作的表層意思,而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情感分析。教師在講解中應該關注所有學生,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解答,挖掘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元素與情感元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在欣賞《文藝復興的頌歌——春》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感受畫作中蘊含的人文精神,了解畫作的時代背景與主題思想,進而感受畫作創(chuàng)作的情感,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重要科目,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藝,增強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還能夠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故此,在實際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觀念,將情感教育滲透到美術教學課堂,整合美術知識與情感因素,使學生形成健全的品格,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倩.關于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217-218.
[2]劉艷芳.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亞太教育,2019(06):45.
[3]張雪.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方法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03):124-125.
[4]陳新源.淺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美術教育研究,2018(18):137.
[5]胡崇榮. 情感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