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時玲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手段 變頻器實用技術 多段速控制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4-173-02
引言
2018年,教育部科技司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該計劃要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其中,以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學習空間人人通”三個方面的普及應用為首要任務。在這一行動計劃的促進下,民族地區職校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待進一步的提高。盡管如此,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職業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的明確要求”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民族地區中職學校的教師仍應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要求,在現有的條件下,通過運用信息與傳播技術手段,促進課堂教學優化,最終獲得運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方式的能力,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1.課程分析
變頻器以其優異的調速性能和節電效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已經廣泛應用于許多領域,而且其節能效果顯著。所以,對于21世紀的機電專業學生,懂得變頻器實用技術并具有相關方面的職業能力,對今后求職乃至發展至關重要。但在傳統的《變頻器實用技術》教學中,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忽視知識與具體工作任務的聯系,理論性較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了也無法適應崗位的技能要求。
在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學生對繁瑣的參數設置步驟講解興趣不高,也記不牢;二是由于教師演示時需站在設備前操作,部分學生看不清楚演示過程;三是學生不能迅速理解新知識或接線時不夠細心等原因,時常有接錯線的現象。
2.學情分析
網絡的普及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但大多數學生借助網絡閱讀娛樂信息或者玩游戲。此外,中職學校招生門檻低,學生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對傳統教學、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不高。但活潑好動,喜歡在做中學;思維活躍,對信息技術充滿好奇,愿意按受新的教學方式。
3.信息化建設現狀
學校自2017年以來,新建的自動化綜合實訓室配備了電子白板;2018年完成了校區WIFI無線網絡的覆蓋;教職工和學生均能利用WIFI開展信息化教學和資源搜索,但是學校還沒有建成自己的資源平臺,優質數據資源短缺;每套自動化綜合實訓設備配備了計算機,主要用于編制PLC程序,沒有連接到互聯網。
4.教學策略
針對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不高,喜歡在做中學”的學習特點及設備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重新整合,以任務驅動教學,將理論知識滲透在實訓任務中,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
為了解決課堂上“學生對繁瑣的操作步驟講解沒興趣,也記不住”的問題,針對學生喜歡用手機的特點,將手機應用程序融入教學,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錄制微課,以UMU互動學習平臺發布課前預習資源、課前測試題,課堂上則以學生的實訓為主,通過做中教、做中學實施教學。充分發揮線上線下學習的優勢,利用好學生的課內外時間,確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針對“學生不夠仔細,時常接錯線”的問題,要求學生先完成接線仿真游戲后再在實訓平臺上實際接線,使學生在游戲中加深線路安裝步驟的理解,提高實際接線的準確率。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教學實施
以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變頻器實用技術》中第三章第五節變頻器的多段速控制為例。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通過上傳微課、測試題了解學生預習效果;通過UMU互動學習平臺發布學習資源及實訓任務書。學生通過手機觀看微視頻復習面板操作及參數設置步驟的知識;通過觀看七段速控制線路安裝及參數設置微視頻,學習相關知識并完成課前測試題。教師統計數據了解預習效果。
課中,由視頻引、深入探、小組合、綜合評四個環節組成。
5.1視頻引
大國的崛起需要工匠精神,提前用工匠精神的內涵給小組命名,通過組員齊聲報組名的活動進行工匠精神的滲透。播放工匠精神的傳承者—李斌的故事,鼓勵學生以他為榜樣,修煉工匠精神。
然后,播放工廠應用變頻器改變沖床電機轉速的短視頻,導入此次實訓任務—變頻器的七段速控制。并向學生發送變頻器在實際工作中其他的應用視頻鏈接供學生課后閱讀,幫助學生了解變頻器的崗位應用情況。
5.2深入探
通過分析課前測試結果顯示學生參與率高,但涉及到線路改造方案的測試題出錯率高,因此我結合微課對線路改造方案作了針對性的講解。
學生小組討論分工后,進入本課的任務階段。期間,教師用隨堂評價表對小組的合作情況進行評價。
任務一是線路安裝。要求學生根據變頻器接線圖及平臺線路,討論確定線路改造方案后完成接線。
首先,學生小組討論確定線路改造方案后進行線路安裝仿真練習。借助仿真軟件模擬手動布線,重復觀看自動布線的過程,很好地解決了學生“線路安裝思路不清晰,接線不夠細心、時常接錯”的問題,促進學生準確把握接線步驟,提高了實際接線的準確率。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然后,操作員在安全員的監督下完成線路安裝,記錄員記錄接線步驟。通過實際線路安裝練習,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先模擬仿真再實際接線的教學安排,還培養了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任務二是參數設置及調試,學生需根據任務要求,先后確定運行模式參數、頻率設定參數、輸入端子功能設定參數及其他的基本參數。
首先,學生結合任務書、通過手冊查詢,明確各參數的功能及可設定的數值,小組成員共同討論確定參數的設定值,融合各組員的智慧,確保參數的正確性,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的意識。
然后,按照討論確定的參數值設置參數并調試運行。記錄員記錄實訓數據,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如有疑問可隨時查看仿真軟件和微視頻。
最后,各小組都能完成參數的設置工作,解決了教學的重點。
5.3小組合
在小組合環節,記錄員匯總各組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完成實訓任務書的填寫。宣傳員上傳實訓照片、填寫好的任務書到學習平臺。
5.4綜合評
任務實施完畢,進入教師點評與學生分享環節。
教師播放用學生實訓照片制作成的音樂相冊,根據各小組的實訓表現進行點評,選出優勝組并總結本次課的內容。運用音樂相冊評價學生的實操表現,動感又真實,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各組宣傳員結合上傳到平臺的照片匯報學習心得或實訓成果,促進學生相互學習。學生分享評價采用先進、后進學生賦不同分值的分層賦分法。同組內,后進的學生分享心得比先進的學生分享獲得的分值高,促進先進學生帶動后進學生共同成長。
分享結束后,學生與教師共同完成個人評價表中的自評、互評和師評形成個人評價。與小組合作隨堂評價、音樂相冊評價、分享評價、平臺的大數據評價合成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科學、全面、有效地反映了教與學的情況。
課后,學生登錄學習平臺,完成在線測試,既鞏固了學習成果,又使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學生還可在學習群分享學習心得或探討問題,有疑問還可向老師提問。加強了師生課后互動,也促進了生生交流。
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用到了UMU互動學習平臺,自制微課、手機、多媒體課件、音樂相冊、電子白板、自制仿真軟件、計算機等多種信息化手段,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6.結語
中職學校肩負著培養各行各業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對中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轉變觀念,積極學習信息化技術,自覺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常規的教學活動中,在不斷的研究與實踐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為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貢獻自己的力量。
[ 參 ?考 ?文 ?獻 ]
[1]董改花.對“變頻調速技術”課程改革的探討.中國電力教育[J/OL].2010-25:110-111.
[2]戴勝,吳晟.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以藥物的對映異構為例].衛生職業教育[J/OL.2019(3)86-88.
[3]陳春艷.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方法研究與實踐.電腦知識與技術[J/OL].2019(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