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摘要:在當今社會,不管是企業、國家行政單位,還是自主創業,對人的能力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也只有這樣,才能突出時代的發展,而在這個不斷發展強大的國家,需要不同能力的人來為之添磚加瓦,尤其是團隊的合作能力,更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人才從哪里來,從國家的教育中培養而來,所謂”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所以,在學校教育中,不管是哪一科目,都有合作學習活動。可從社會對人才提出了團隊協作的能力要求后,教師也開始積極探索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合作能力培養的策略,而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就是能滿足這一教育要求的活動。但是,從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合作學習活動的情況來看,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活動沒有真正發揮出他的教學價值。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合作學習活動在數學課堂中的價值,筆者提出以下方法:科學分配組員、教師有效參與,以及開展多元評價等策略,淺談如何有效地優化合作學習活動,讓數學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分配組員
合作學習活動是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一項傳統教學活動,有效地應用合作學習活動,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深化對基礎數學知識的認識,同時,能夠彰顯出學生在課堂中的本位性,從而落實現代教育理念中對學生的要求。那么在實際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中,教師應當如何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優化,才能夠讓合作學習活動在數學課堂中體現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呢?
一、科學分配組員
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在智力的發育水平和發育的方向上存在自己獨有的特點,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意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但是,在傳統數學課堂中,教師往往是根據座位相近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安排,造成不同小組之間的差距較大,學生不能很好地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因此,為了提高合作學習活動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效果,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對學生進行組員的科學分配。從而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例如,在《倍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基于日常的課堂教學經驗,將學生按照數學素養的不同,進行層級的劃分。隨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安排,使得每個小組當中既有數學素養發展水平較高的學生,也有數學素養發展水平一般和較差的學生。之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安排好的小組形式共同開展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并讓小組中數學素養發育水平較好的學生,對組內的其他學生進行指導和輔助,使得學生在差異化水平的組員之間進行有效互助,從而提高本節課中應用合作學習活動的價值。
可見,在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活動,教師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優化,能夠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本位性,從而強化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和合作學習真正目的的實現,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在合作中的角色作用,也更能實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對不同能力學生的要求。
二、教師有效參與
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指出,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通過自身的知識建構完成對新知識的學習,但是,在該理論中也指出教師存在的價值,認為教師起到將學生需要認知的知識帶到學生面前的作用。因此,除了在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時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之外,教師也不能忽略自身在合作學習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應當更好地突出自身在這一活動中的充當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這一作用,讓這次合作學習活動在數學課堂中得到很好的應用。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課的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先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基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向學生設定“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嗎?”的合作學習任務,為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指明方向。隨后,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進行密切的關注,當學生在相互交流和互動中產生問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促進合作學習活動在本節課中更加順利地開展。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忽略。而且也應當更好地開發自身的價值,為學生指明進行合作學習的方向,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完成合作學習活動的任務。
三、開展多元評價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環節,但是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看出,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環節時,常常以自身作為評價的主體,學生作為評價的客體,以至于弱化了學生在評價環節中的參與性。而在應用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的環節中,從而創建多元參與的評價形式,讓學生更加全面、綜合地認知自身在數學課堂中的表現,同時也讓不同差異的學生在能力上得到一定的鍛煉。
例如,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活動后,教師先對參與合作學習的小組進行評價,再對小組中的個人進行單獨評價,讓學生可以從教師的專業性評語中獲得改正的方向。之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組內互評,使得學生可以從同伴的評價中,獲得更直觀的評改意見,促進自身不斷改進。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讓學生在反思中深化對自己的認識,促進自身改進學習行為。
總而言之,教師對合作學習活動進行優化能夠有效提高其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價值,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本位性,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但是,這些卻不是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在之后開展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繼續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對合作學習活動的細節進行優化,從而構建完整的合作學習活動的教學體系,提高數學合作學習的價值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翟曉琳.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建構與運用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152-153.
[2]朱悅.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