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星
摘要:一直以來,語文都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寫作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普遍重視。但仔細審視實際教學效果,可以發現其中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學生作文空洞無物、缺乏感情、“湊字數”的現象比較嚴重等,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還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本文從放開寫作限制、聯系現實生活、重視讀寫結合等方面,淺談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供廣大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提升策略
小學生年齡小,思維活躍,表達欲望強,這是寫作教學得以順利開展的有利因素。但實際情況是,部分教師的教學策略壓制了小學生心理性格特征的發展,造成學生的反感與不配合,導致學生失去寫作興趣,很多時候只是在“應付差事”。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多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學策略上盡量貼合他們的興趣或需求,這樣師生間才能形成默契的配合,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確立與鞏固。此時再采取靈活豐富的教學方法,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放開寫作限制,提供自由寫作環境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提出過多過嚴的限制,比如題目、體裁、字數等,而且很少會在寫作方向上聽取學生的意見。這種情況下,寫作很難與學生心理上的需求相契合,但是學生又不得不完成教師安排下來的任務,只能勉為其難“湊字數”交差了事。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會呈現出各種問題,學會的只是完成作業的套路而已。所以,教師應該盡量放開寫作上的限制,首先讓學生喜歡上寫作這種表達與溝通途徑,逐漸培養起他們的動筆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安排他們每周完成一篇小作文,游記、周記、學習或生活中的感悟均可,在具體的寫作方式上不做太多的限制。既可以是記錄自己在游玩中的活動軌跡,也可以是針對某一景物的具體描寫,字數限制上也要較為寬泛一些。隨后挑選合適的時間安排分享會,大家閱讀自己的作文,由其他同學進行評判,教師進行總結。評價最高的,由教師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一來,學生們的寫作空間就被大大拓展了,還能從中獲得寫作能力提升的成就感,逐漸養成寫作的習慣。
二、聯系現實生活,激發學生真情實感
小學生缺少必要的生活經歷,感情豐富但往往不夠深刻。他們不容易理解較為深奧的主題,在進行這類主題的寫作時通常會浮于表面,無法從內心的共情上獲得足夠的寫作資源。因此,教師應在平時注意觀察學生的現實生活,從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中搜集并提煉寫作主題。在寫作前,教師還可以先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把學生的思維引導至對寫作主題的思考上,促使學生主動回憶自己的生活體驗并與寫作主題相對照,激發他們內心的情感。
例如,教師給出一個寫作主題“我和我的家庭”。小學生雖然非常依賴父母家人,但尚沒有產生比較深刻的對于親情的認識。為了充分激發出他們對父母、家庭的愛,教師可以提問:父母每天下班回家后累不累?他們是不是在很疲憊的情況下還為大家做飯、陪大家玩耍?大家有沒有做過一些事情,來想辦法分擔或緩解父母的負擔呢?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與回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能夠較為清晰、深刻地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感情,從而激發出內心對父母的熱愛與依戀,成為他們寫作的動力和內容的感情來源。
三、重視讀寫結合,通過閱讀積累素材
學生寫作時僅有充沛的感情是不夠的,還需要足夠的詞匯量、寫作技巧等才能合理地把自己的感受、觀點或經歷表達出來。詞匯量或寫作技巧等,都可以視為寫作時所必需的素材,需要依靠平時的積累。閱讀就是完成這種積累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注重讀寫結合,在閱讀教學中帶領學生去分析、總結課文,讓學生能夠充分消化其中的營養,為寫作時的靈活應用打下基礎。鑒于教材課文篇幅有限,教師還應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將其與學生的寫作練習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例如,學習《陶罐與鐵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擬人的寫作手法,讓學生理解并記住奚落、傲慢、相提并論等詞語的意思,還要分析作者是怎樣通過神態、語氣的描寫來賦予陶罐與鐵罐生動鮮活的形象的。這些都會成為學生今后作文時的有力工具。如果發現學生普遍對這類寓言故事感興趣,教師可以為他們推薦優秀的寓言或童話故事集作為課外書,每隔一段時間舉行一次讀書分享會,掌握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態,幫助他們捋清課外書中值得學習和積累的內容。
總而言之,小學是學生打基礎的時期,會對學生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小學生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生活與工作中有無數的場景需要寫作能力的支持,小學階段積極有效的寫作教學可以為他們的人生選擇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清自己肩負的重要責任,在教學中勇于突破創新,通過不斷地實踐提升寫作教學水平,為祖國優秀人才的培養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云鋒.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9(02):117-118.
[2]楊靈霞.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如何進行[J].學周刊,2019(0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