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濱
摘 要:基于中學教材,結合學生認知水平進行課堂教學活動設計,進而促進其學習興趣和認知能力提升是教師不可推卸的崗位職責。教師應具有“授之于漁”的意識,鼓勵學生通過自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學習保持良好的興趣,主動去研究去探索。本文遵循深入淺出的原則對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就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初中數學 積極性 主動性
一、概述
學習應該一種主動要求且有趣味的活動。一直以來,受傳統教育觀點影響,我們夸大了教師的作用,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創造性的培養,在課堂中,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的學生極易出現逆反心理,甚至抵觸學習。針對上述情況,教師有必要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適當做出調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初中數學激發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只讓學生去看、去聽,不讓學生動手實踐則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需要改變以前的這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給學生動手練習的機會,可以一邊講解一邊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如在教學圓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先對學生講解圓的基本知識,如“圓心”、“半徑”“直徑”等相關的圓的概念,然后教師再結合這些基本知識向學生演示和操作這些基本概念,在教師演示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給學生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機會,如讓學生學會用圓規來畫圓,畫好圓之后再指導學生將圓的基本概念等標注出來,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讓學生去看、去聽數學知識不如讓學生去親自動手去實踐,對于學生而言,隨著實踐活動的開展,當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予以融合,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將會愈加深刻。因此,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節奏的情況下,教師應注重類似練習的增添,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以便獲得全新體驗。譬如學習“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和“相交線和平行線”、反比例函數”等的知識時,教師即可為其提供實踐機會,提倡活學活用,使其沉浸到學習中。
(二)充分利用教材
數學教材是考察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但是數學題千變萬化,要想使學生提高做題能力,必須引導學生充分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而教材中的內容都是最基礎的知識,教師要在教材內容的講解中,不斷擴展知識,讓學生在學習好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經典案例,這些類型的題目在考試中也會經常出現,但是會在題目形式上或內容上等做出一些改變。因此,教師應對教材應用價值進行深挖,同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自我探索機會。譬如當基本理論知識講解完畢后,以課本上的習題為例,安排學生進行練習。此舉不僅有助于課堂所學知識點的鞏固,且有助于其數學學習,特別是在剛學習完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能更好的通過練習檢測掌握情況,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課上練習情況,針對學生一些掌握的不是太好的知識進行再次講解,以幫助學生積極解決問題。
(三)精講要點,掌握知識
教師要注意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當學生學習完一個章節的知識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進行章節內容復習和鞏固,和學生一起將本章節中涉及到的知識點等進行總結,并讓學生在復習回顧過程中對一些掌握的不是很好的知識點進行再次消化和吸收,在進行單元總結時,教師也要將這一任務交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己在課下完成這一任務,然后再在課上對本單元知識點等進行復習,教師在單元總結的過程中要建立知識結構,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碎片化”知識統一起來,換個角度加以審視,定會有著新的發現。在筆者看來,當彼此相關的知識點集結到一起時,一方面有助于其邏輯分析能力的提升,思維能力的鍛煉,另一方面能夠對所學知識有著更深的了解,其分析單元知識結構的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改進。簡而言之,這一方式為復習和知識總結提供了可行路徑。
(四)課上師生之間交流互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多交流和互動,進一步分析,如果師生之間不存在良好的關聯,勢必會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推進,學習良好學習狀態的保持,長此以往,師生之間定會出現隔閡,其負面影響范圍將會不斷擴展。鑒于上述情形,教師應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養成和維系,主動與學生進行互動,從多個角度出發,全面了解學生在學習道路上所面臨的困難,為其出謀劃策,擺脫困境,促進其數學學習興趣的提高。隨著師生良好關系的確立,不僅可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改善,也更利于學生主動去詢問教師,對不會的問題能及時解決,教師也要主動與學生交流和互動,在課上多提問,讓學生能通過不斷的思考去提升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課下,學生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教師也要予以支持和鼓勵,并指導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數學練習提高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要掌握數學知識可以通過數學練習,如指導學生如何去做題,在題目練習中發現問題,然后做上標記詢問教師或同學,一起去解決問題。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解題或面臨錯題修正時,給予學生相應的幫助,譬如進行必要指點。部分學生總是會出現同一類型題目反復犯錯的行為,此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同一種類型的錯題進行記錄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錯誤點,然后積極改進,并時常去復習,針對錯題建立專門的錯題集,以更好的去分析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三、總結
在教授初中數學時,教師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扮演好“傳道受業解惑者”這一角色,給予學生一定的發展空間,為其提供必要的實踐機會,注重其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的自覺性的形成也來源于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適合學生學習數學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探索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將動手實踐和思考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也要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數學學習思路,指導學生提高主動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范國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J].未來英才.2017.07.
[2]石永會.W初中數學潛能生成因分析及轉化的實踐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5.11.
[3]李晨.類比導入法對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影響和衍生研究[J].學周刊.2019.07
[4]李廷強.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