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奕尖
摘 要:數學是學生課程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高中數學尤其重要,是文理科中必不可少的課程,數學中所運用的數學思維對高中學生的思維培養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對概念有所掌握,還需要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具有一定的應用能力,可見數學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因此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增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頭腦的靈活性,并且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在生活中更好的進行應用。本文結合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展開探究,目的在于找出更為有效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應用。
關鍵詞:高中數學;應用意識;思維能力;養成探討
隨著當前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教材中的內容也越來越與實際相結合,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模型,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之中,并加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從而更好的對自身的數學掌握情況進行提升。一般說來,數學思維大致上包含三方面:邏輯、形象以及直覺這三個部分。在這三個部分中,邏輯這個思維領域指的是把邏輯里涉及的規則運用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去,將知識進行邏輯串聯,并運用這種思維進行總結和分析,從而解決數學中出現的難題;其次,形象這一部分指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生活中的可以看得到的東西來思考或者解決高中數學中出現的問題;第三部分即直覺思維指的則是高中學生要運用在平時學習過程中鍛煉的習慣性思維來解決數學問題。以上所說的這三部分數學思維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如果高中生能夠熟練掌握這類數學思維,定會把高中數學遇到的難題得到解決。
1.高中數學的學習目標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除了需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掌握并熟練應用,同時還需要學生加強思考,鍛煉思維,并且將知識應用到今后的生活之中。數學是高中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科目之一,由于小學初中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因此在高中階段需要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并建立起用意識,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從而在增強學生數學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如何養成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
在高中學習過程中教師除了需要對知識進行教授,還需要對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對教學過程中對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并展開探究,本文結合之前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以下方法。
2.1結合教材,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加以培養
高中教學的過程中,主要以教材作為依托,教師所講內容,都是結合教材中的知識,只有讓學生熟練的對教材上的知識進行掌握,才能夠幫助學生對數學思想進行樹立。教師在對知識進行講解前,可以讓學生進行預習,預習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通過對全新知識點的思考,能夠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將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后,在課堂教學中對于相關的知識點進行重點關注,能夠進一步為學生提供思路,從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促進作用。
但只是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教師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還需要加入擴展部分,將教材作為基礎,從而帶領學生進行深入的挖掘,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對函數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教材中的第一個小章節進行應用,來對函數的意義進行介紹,只有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對函數進行詳細的初步介紹后,才能夠讓學生對函數有基礎性的了解,以方便之后學習的開展。就是在結合教材的知識進行講解后,還可以對相關知識進行拓展,加強學生的思考,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合理的利用教材來幫助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2.2合理的對數學模型進行建立,提升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模型的建立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是十分有效的,并且對數學模型進行建立也是數學教學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數學模型的講解,并且提升學生對數學模型建立的能力。學生在學習的前期很難建立起數學模型,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對學生進行指導,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升對數學的認知,更好的促進學生熟練的對數學模型進行應用,從而解決數學中的難題。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對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整理,讓學生對相關的數學模型進行建立,從而有效的將數學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在對數學模型進行建立的初期,需要培養學生,通過數學語言來描述問題的能力,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及時提出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的將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
隨著教學技術和教學思想的不斷發展,高中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不僅僅局限于把數學知識教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還更加注重如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不等式的知識。數學思維引入到高中數學不等式的教學中來,能夠讓學生不再把這部分的知識當成是一種負擔,而是能夠很好地把不等式這部分知識很好地學習與運用。高中的數學對于學生來說,本來就是一門不容易學習的課程,需要學習的知識點也相對較多,所以如果高中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數學思維的學習方法,就會對數學課程產生很好的興趣,能夠提高數學成績,同時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2.3結合生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對學生的應用意識進行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的初期不具備應用意識,因此需要教師在初期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知識的掌握能力。隨著學生掌握能力的不斷提升,教師可以逐漸加強對學生應用價值的培養,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與生活中的相關情況進行結合。學生在初期不會對相關的模型進行建立,因此可以首先讓學生對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進行觀察并記錄,將自身的數學思維加以培養,后期則可以讓學生逐漸對模型進行建立,存在問題則可以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從而對一個完備的模型進行建立。例如生活中股票投資方面就是對數學中科學計數法的應用,天文學的發展過程中則是將對數據進行應用。可見生活中處處都與數學相關,因此就需要學生加強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增強自身的思考,并且還要加強應用題的訓練,微信和數學模型的建立打好基礎。就是在這一過程中應做好積極的引導作用,督促學生將生活與學習內容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生自身的數學應用意識。
3.結語
隨著當前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習目標也進一步得以改變,傳統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對教材上的基礎知識進行熟練的掌握,對學生開展應試教育,而當前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局限于讓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識,還需要不斷的加強學生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因此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對高中生的自身能力進行培養,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維。本文結合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方法展開探究,提出了相關的方法。通過探究得出結論為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熟練的掌握,還應該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自主思考,幫助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還需要增強學生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的能力,幫助學生結合實際建立起數學模型,從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提升,并且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從而更好的對學生的數學能力進行提升,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
參考文獻
[1]侯程迅.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J].決策探索,2017,(2):70.
[2]楊子孺.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分析[J].中國科技投資,2019,(2):263.
[3]李佳燁.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10):155.
[4]姜小舟,韓志紅.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J].教育現代化,2017,4(51):385-386.
[5]王任芳.數學思維在高中數學不等式教學中的重要性[J].速讀(下旬),2018,(12):74.
[6]惠敏敏.高中數學核心素養背景下課堂教學研究——以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學設計為例[J].中學數學,2017,(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