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定坤
摘要: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極高的要求。分數乘除法,尤其是乘法和除法混合的應用題難度更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技巧。本文從合理審題、創設情境、思維發散等手段探討小學數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有效探討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教學策略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應用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但因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教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難,學習起來比較吃力。不過,有研究表明,只要在實際教學中,找到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掌握應用題的解題特點和技巧,往往也能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是當下小學數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合理審題,找到單位“1”的量
小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教學中,審題是關鍵的,審好題能明確題目中各個數值之間的關系。熟讀題意后,才能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其突破口就是要準確地找到單位“1”的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或特殊字,常用的特殊字或關鍵詞如占、比、是等,這些詞后面的那個量就是單位“1”的量。比如“A是B的2/3”,這個題中,關鍵字就是“是”,后面的B就是單位“1”的量。同時,要引導學生找到隱藏的量,如“一條褲子漲價了1/4”,這個題中就沒有特殊字,但認真審題后會知道,是在原價的基礎上漲了1/4,顯然原價就是單位“1”的量。
二、結合生活,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
教育與生活往往是密切相關的。小學數學乘除法應用題因難度大、復雜的特點,給學生很大的壓力和學習的挫敗感,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和解決,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將應用題內容與生活相結合,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如圖文、視頻等創設靈動、輕松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比如在“1/3的12倍是多少”的相關知識點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其生活化,如設置這樣的一個生活情境:“昨天小紅跟爸爸去超市買東西,爸爸給小紅買了一個發夾,付款的時候,爸爸給收銀員阿姨12元錢,還剩下1/3,那么小紅這個發夾花了多少錢?”通過設立這樣的生活情境,學生能將乘法應用題和自己生活中貼近的事情聯系在一起,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時,為了更快找到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討論,幾個人共同努力的力量肯定比一個人大,大家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三、舉一反三,發散學生的解題思路
在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思維教學的應用,抓住學生思考方向,及時引導學生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掌握應用題的本質。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主要有求分率、乘法應用題、除法應用題三種形式,復雜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通常有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少或多個幾分之幾,這樣的應用題就需要舉一反三,化繁為簡。
比如“小明家今年的橘子熟了,分三次賣光了,第一次賣了1/3噸,第二次賣了1/2噸,剩下的全部橘子的1/4賣掉,請問小明家今年總共收獲了多少噸橘子?”解這個題目的重點是要讓學生分清楚題中三個不同數字的區別,即全部單位“1”中的“1/3”、“1/2”是具體數據,“1/4”是全部單位中的剩下的“1/4”,該題就簡單化了,分兩步,第一步就是簡單的求分率,用1-1/4得到的數是3/4,第二步也是簡單的除法分數運算,即用5/6即(1/3+1/2)的和除以3/4得到答案。通過舉一反三,讓學生清楚理解了乘法、除法以及乘除法混合運算之間的關系和轉化,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幫助學生厘清了解題思路,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總之,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是小學數學中難度較大的內容。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通過合理審題,找到單位“1”的量;與生活相結合,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舉一反三,積極發散學生的解題思路。
參考文獻
[1]竇興成.試析小學數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7(11):141.
[2]吳誠煌.關于小學數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解題研究[J].考試周刊, 2017(10):37.
[3]向秋紅.小學數學分數乘除法及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題的解題規律分析[J].中華少年,2017(20):99.
(作者單位:江西省鉛山縣葛仙山鄉港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