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摘要: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互聯網科學技術手段不斷革新,引發社會生產生活領域產生一系列變革。其中在教育領域,則表現為新的教學模式的興起,即微課模式。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而言,恰當運用微課模式來轉變教學理念,改良教學方式,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而,本文以微課模式的定義出發,在給出這一定義的基礎上,展開相關探究,尋找在微課模式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可行路徑,系統性地對這一問題做出回答。
關鍵詞:微課模式;小學數學;有效性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呼聲,互聯網技術手段被更多地融入教育領域特別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來,而微課模式就是這一結合下的產物。相較于傳統教學方法而言,微課具有靈活性更高、更加生動形象、突破時間空間限制、表現形式更具有創新性等特點。在小學數學的授課過程中,合理利用微課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教師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應當怎樣恰當運用微課手段,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下面將從三個方面展開回答,進行相關探究,探索并且歸納總結得出這一教學模式運用過程中應當注意的重要事項。
一、增加課堂導入環節
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齡階段的學生,由于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心智年齡仍不成熟等特點,在數學課堂的授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對前后講授內容無法串聯起來、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等問題。微課模式的出現則恰好有針對性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則表現為教師應當考慮學生的年齡、學習狀況、思維能力等特點,靈活地制定教學計劃及授課安排,對于授課則必須增加課堂導入環節。課堂導入環節,看似毫不起眼,甚至被一些教學理念落后的教師看作是一種浪費有效課堂教學時間的行為,然而,對于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這一環節的確非常必要的。在講授新知識之前,先進行本堂課程的導入環節,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對本堂課程所要學習的新內容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則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將教材內容同現實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相對應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講授圓柱體的表面積這一課時之前,如果教師直接進行授課,對著學生講述相關計算公式及定義,不僅會讓學生無法真正理解相關定義內容,使得整堂課程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無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及預期的授課效果。因而,教師在使用微課授課之時,必須先進行課程導入環節,比如“同學們,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是圓柱體的表面積,首先,我們先來討論一個問題,什么是圓柱體呢?老師來為大家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茶葉罐、水管、刷墻的滾軸,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圓柱體,有哪位同學可以通過歸納來概括一下圓柱體的特征”,同時在屏幕上以圖片的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明白生活中圓柱體的樣子,進而能夠對其進行概括,從而在正式授課過程中對圓柱體的含義了解地更深刻。
二、明確教學重、難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任何知識點都采用微課方式進行授課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此外,微課的一大特征就是針對性地對某一個教學知識點進行精講,降低知識接收難度,因而,教師在授課之前,必須在教學計劃的制定過程中便明確教學重、難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非常清楚地劃分哪些知識點內容應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哪些知識點應當采用微課模式教學,有計劃、有安排地合理劃分課時,安排教學任務,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復習鞏固
微課往往是教師在學生的互動配合下以視頻的形式錄制完成,能夠突破地域以及時間的限制,無論學生是否此時身處課堂,無論教師是否已經講述過該知識點,學生都能夠隨時隨地以觀看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因而對于學生復習鞏固而言非常方便。此外,視頻的暫停播放等功能,也能夠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安排學習內容,做到對每個知識點完全根據對自身了解進行消化吸收,對于課堂教學中不太理解的部分可以反復觀看視頻,有助于學生鞏固教學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語
歸根到底,微課模式作為新課改背景下較受教師、學生群體歡迎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師生雙方都帶來了新的學習體驗。然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明確一點,微課模式只是輔助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手段,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依然在教室這個傳統的地點內。教師作為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計劃的安排制定者,必須劃分好微課教學及課堂教學的明確界限,在不耽誤課堂教學進度的前提下,合理恰當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以微課模式,通過以上三種渠道來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圩上橋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