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友芹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對早產兒的臨床常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以促進今后的護理工作。方法:選取石阡縣人民醫院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的28名早產兒臨床護理情況進行分析。結果:28例早產兒,經及時的治療和良好的臨床護理,最終全部治愈出院。結論:醫護工作者應對早產兒常見的問題進行精心護理,促進是產兒的成長。
關鍵詞:早產兒 常見病癥 護理措施 方法探究
通常把胎齡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產的嬰兒稱之為早產兒,相對于足月兒來說,早產兒的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比較差,應給予精心細致的護理。
1.一般資料
選取石阡縣人民醫院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的28名早產兒在臨床護理中出現的情況進行探析,本次研究的患兒胎齡在28周到34周之間,體重范圍在1000-1500克間。
2.易發病癥:早產兒易發生院內感染、消化道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暫停、代謝性酸中毒、黃疸、腦梗死或出血、貧血、視網膜病等病癥。
3.臨床護理措施
3.1保暖的護理 早產兒入室后要先安靜4h,頭要側向一邊,使口內黏液向外流,之后每2~3h進行體位交換,每4h測體溫1次,房間里的溫度要維持在24-26℃,濕度在55%~65%。護理中要注意防止體溫下降應將早產兒置于事先預熱到中性溫度的暖箱中。每日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之差不要超過1℃,使體溫維持在36℃~37℃之間。早產兒在臍帶脫落、創口愈合之前每日可在暖箱中進行擦浴,每日兩次,待病情穩定之后才可以進行沐,沐浴的時候事先要將室溫調至26℃~28℃之間,沐浴的水溫在38℃—40℃之間,最好使用專業的溫度計來測量水溫,冬季洗澡要注意防止感冒。
3.2密切監測血糖 為防止早產兒發生低血糖,對可能發生低血糖癥者病情允許時生后1h可試喂5%葡萄糖溶液,2-3h后開始喂奶,使血糖維持在7mmol/L左右,表情未穩定或者未開奶的早產兒注意監測血糖值變化,根據血糖值變化合理調整葡萄糖輸注量、速度以及糖速。
3.3注意預防感染 護理處置前應該嚴格執行手衛生、帶上口罩,以避免發生醫源性交叉感染。護理中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的換氣,每日開窗通風2次,每次30分鐘,病房每日要定時進行紫外線照射消毒,每次照射l-2h,每日消毒2次;
3.3.1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①與患兒接觸的物品,包括暖箱、霧化器、管道、監護儀、呼吸機等均嚴格消毒后使用;患兒所用的所有物品隨臟隨換,使用一次性奶瓶喂養,使用中的暖箱每日用清水擦拭暖箱內外面,住院超過7天時應更換暖箱用250mg/L有效氯進行終末消毒處理,出院后對暖箱也要進行終末消毒后備用。②護理人員每次接觸患兒前均須洗手或手消毒;③吸氧采用一次性輸氧裝置;④機械通氣的患兒:呼吸機過濾網每日清洗,管道中冷凝水及時消毒并倒掉,呼吸機管路每周更換2次,嚴格消—洗—消原則,達到滅菌效果。
3.3.2做好基礎護理:做好眼部、臍部、臀部、口腔及皮膚皺褶處的護理,每天2次。尤其重視口腔護理,防止致病菌下行,引起肺部感染。此外,減少使用膠帶、卷尺、導線和眼罩,認真保護骨突起部位的皮膚。
3.4注意呼吸道管理及供氧 由于早產兒出生后呼吸功能不成熟,呼吸道的管理及護理尤為重要:①患兒頭部稍向后仰(鼻吸氣位),也可側臥位,防止分泌物或嘔吐物誤吸入氣道;并做好患兒的翻身、拍背、濕化氣道及吸痰的工作。②如有肺不張形成,應減少患兒側臥位時間。俯臥位使肺膨脹增加,有利于分泌物排出而大大增加通氣。③必要時進行吸痰處理,吸痰的指征:聽診有痰鳴音、患兒煩躁、呼吸困難或PaO2及TcSO2降低或不穩定;根據痰液情況決定吸痰頻率,一般每4h一次,必要時每2h一次,不提倡定時吸痰,因為過多的吸痰刺激呼吸道黏膜,反而使分泌物增加,做到有痰及時吸出,并吸徹底,注意拍背及濕化,拍背及濕化是達到有效吸痰前的必須步驟,通過翻身拍背產生的震動,使痰液與氣道管壁松脫,有利于痰液吸出;而濕化有利于痰液稀釋,更容易由支氣管排出,易于吸出。對于氣道分泌物多者,給予霧化吸入及拍背吸痰4-6次/天;對于氣管插管的患兒,如痰液粘稠,可在吸痰前先注入生理鹽水0.5-1ml,用復蘇氣囊加壓6-8次,使分泌物稀釋然后吸出,嚴格無菌操作,嚴密觀察患兒的反應。④氣道濕化與加溫:呼吸機濕化液每日更換,必須使用滅菌注射用水,水溫保持32-36℃,避免氣道受冷空氣的刺激引起痙攣,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纖毛活動減弱,甚至痰液、血漬形成痰痂、血痂不易吸出。⑤氣管插管的護理:保證氣管導管的正確位置 由于新生兒氣管插管短,末端常位于氣管隆突位置;新生兒體位改變可導致氣管導管位置的改變。因此,需要對不同體位的氣管插管的位置及深度變化有準確的觀察和記錄。密切觀察雙肺部呼吸音是否對稱。插管完畢后,立即聽診兩肺呼吸音是否相同,觀察胸廓運動是否對稱,判斷導管是否在氣管內,做好深度標記。每班檢查插管深度,固定導管應減少周圍皮膚粘膜損傷,選擇有效的導管固定方法,每日將導管移向口角的一側,減少導管對牙齦、口腔粘膜和舌的壓迫。
3.5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要做好早產家庭的心理疏導工作,態度熱情友善,多與產婦交流,耐心解決產婦遇到的困難,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和科學的喂哺方法,鼓勵她們與早產兒盡早地接觸,仔細地觀察孩子的變化,以便及時發現病情。
4.結果
通過精心的護理,28例早產兒最終全部治愈出院,醫護人員獲得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5.討論
早產兒的臨床表現通常比較復雜,病情變化也較快,護理過程中要仔細觀察,除了監測其血壓、體溫、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外,還需觀察患兒面色、精神狀況、哭聲、肢體末梢的溫度、患兒進食的情況、大小便的次數等,并把發現的情況詳細記錄??傊?,早產兒的生理功能發育不成熟,臨床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注意觀察早產兒的病情變化,及時采取科學的護理和有效的搶救措施,從而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質。
參考文獻:
[1]郭倩.早產兒臨床的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醫學創新,2013(13).
[2]鄧建平.早產兒常見的臨床問題及護理[J].醫學信息旬刊,201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