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視察
摘要:本文選取我院重癥監護室(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護理干預方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患者給予人性化優質護理干預,對照組40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和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以及生理指標和護理滿意度。從結果看人性化優質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呼吸衰竭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生理指標,緩解不良心理,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人性化;優質護理;重癥監護;呼吸衰竭;應用價值
呼吸衰竭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功能障礙的表現,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呼吸功能障礙,會降低動脈血氧分壓(PaO2),也可能會增高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進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綜合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重癥監護室(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經臨床檢查確診,將本組患者根據不同護理干預方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患者給予人性化優質護理干預,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5~81歲,平均(55.48±11.54)歲;病程1~5個月,平均(2.46±1.31)個月。對照組40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35~82歲,平均(55.39±11.65)歲;病程1~6個月,平均(2.35±1.26)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研究。
1.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再給予人性化優質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熱情接待,并及時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呼吸衰竭相關知識;②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定時為患者吸痰、翻身、拍背,并及時將其口咽部的分泌物清理;③護理人員與患者積極交流,傾聽患者訴說,了解患者心理,對其進行心理疏導;④病情監測: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識狀態、血壓、脈搏、皮膚顏色等變化。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和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以及生理指標和護理滿意度。①護理效果: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無任何改善或加重,動脈血氣無任何改善;一般: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較之前有所改善,動脈血氣有所好轉;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動脈血氣恢復正常。②焦慮、抑郁程度:分別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分值均為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抑郁和焦慮越嚴重;③生理指標:包括心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分壓(PaO2);④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分為不滿意、一般、滿意,滿意度=(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選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療效比較采取 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t檢驗,完成組間臨床指標的比較,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92.50%/80.00%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對比:護理前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均明顯下降,但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生理指標對比:觀察組患者心率、PaCO2、PaO2生理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00%/80.00%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呼吸衰竭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不僅會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還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中,臨床護理工作尤為關鍵,人性化優質護理干預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新型護理服務模式,該護理模式以人為本,強調護理人員與患者的互動,增加護理人員與其的親近感,讓患者感受到關懷,并尊重患者的個人隱私、生命價值,提供優質的護理,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綜上所述,人性化優質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呼吸衰竭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生理指標,緩解不良心理,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侯金蘭.綜合護理干預對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0):27.
[2]楊文梓,湯麗麗,孫亮.早期護理干預對呼吸衰竭重癥監護患者臨床指標及并發癥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7):78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