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海
摘要: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都是根據課本,一個章節一個單元的進行講解,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講的非常透徹,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也非常好。但對于學生的語文思維的培養,卻不能做到緊密的聯系。本文立足于單元融合在語文教學中的思考,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單元整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單元整合 ?教學實踐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習慣于逐篇進行講解,這樣做,教師教的很細致,學生掌握的也很牢固,但有個問題就是時間戰線拉的比較長,導致最后復習時間難以保證。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談一下,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如何突破單篇教學導致的戰線長的問題:
為跳出單篇教學所導致的戰線長的問題,也為了讓語文教學有更大的更高效的突破,開始進行單元整合的梳理和實踐。
根據教材編排,設置了一個“我是超級演說家”的情境活動,是一個表現性評價任務。首先引導學生挑選出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內容和段落,結合個人理解將其表演和展示出來,可以選擇多種形式進行展示,努力展示出演講詞的語文風格。其他同學認真觀看,并做好評價的準備,評價時關注到表演者是否把語言風格表達出來,他是如何進行展現的?
課上同學們非常積極踴躍,表演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直接使用四篇文章的部分內容作現場演講的;有通過部分改編,用曲藝形式表達的;也有模擬電視臺專訪,在訪談中慷慨陳詞的;還有依托課本劇進行劇情編排的……后半節課變成了學生展示風采的舞臺,孩子們興奮激動極了,表現的很精彩。這些不同形式的表達,是基于學生對文本的不同理解,也基于學生擅長的領域的不同,而選擇了更加適合自己的方式。他們的真誠和熱情,以及表演的投入,讓作為觀眾的學生和聽課老師一直被深深的吸引。
現場觀摩之后大家分組研討中,老師們普遍認為這是一節開放意識很強的課,學生自信從容的表達是這節課的亮點。康主任在最后的總結中也說:“這是生本課堂最具代表性的形態之一,老師給了全體學生機會,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發自肺腑的進行創造性的表達……”
在課后進行評議課時,覺得學生的參與度很高,但是仍然覺得似乎教師的引導不夠,尤其是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一些詞語的應用時,學生似乎不太清楚指令,就有生拉硬拽的嫌疑。再者,最后設置的情境活動雖然讓學生活躍了起來,但是其目的究竟是為了什么,想要學生獲得什么?學生評價時明顯只關注到表演者的動作、表情、聲音等外顯的層級,關于更深層次為什么這樣表達,怎樣表達更好卻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導。
按照布魯姆的分類學目標“知道”“領會”“分析”、“綜合”、“評價”來看。學生判定語言風格,應該屬于“領會”“分析”這樣初級的層級;而讓學生進行再次創作展示,就屬于“綜合”的層級;學生表演完之后,其他同學對表演的評價是布魯姆分類學中最高層級的“評價”層級(要求學生對于表演好壞給予具體的評價)。目標設置的能力層次為低層,而表現性評價任務則為高層,是否有些過分拔高了學生的能力?而部分同學評價的切入點停留在聲音的大小、表演是否停頓、卡殼上,而沒有上升到更加專業的情感表達是否得體、文本思想是否體現上,原因究竟是教師的引導不夠,或者是本身設置問題時缺乏明確的評價標準使然?
但在這節課,最為欣慰的看到孩子們愿意在短時間將自己的思想表達,雖然不夠成熟,但在八年級這個不愿展示自己的時期實屬不易。如果還是單獨進行逐一教學,不僅時間跨度會更長,再者也難以關注到這其中的聯系,還有就是活動探究單元的整理性也會被割裂。我個人覺得,有些文體比較類似、體裁相似、感情雷同、創作背景相似的文章,都可以打破教材原有的編排方式,而進行比較閱讀或者同步閱讀,這樣或可達到聚焦同質、求同存異的結果。
再者,在進行單元整合時,最為重要的便是要關注到學生的學情,課前要做一些基本的調查,以做到有的放矢。
應該以一種包容和開放的心態對待課堂、對待學生的教師,才會時常有新創意,而把課堂毫無保留的還給學生,老師只做一個觀察者更彰顯出一個教師的教育智慧。也許學生的表現還有瑕疵,但從學生高漲的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中看的出來,這是語文課該有的面目,因為它深度地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現在的課堂(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為導向的課堂),越來越少有教師敢于讓學生在課堂上原生態的呈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并帶有一些爭議的進行二度創作。因為按照傳統的觀點看,這是極具風險的:它也許有悖于部編教材的編寫初衷、也許有悖于單元目標、更有可能有悖于聽課教師固有的教育觀念。但這一切比起課堂上學生因個人才華的施展所迸發的能量、超出常人想象的求異思維的生成來講。這節課的意義已經不止是學生學到了哪些知識,而更應該著眼于這節課中學生以文本為跳板升華完成了對語言的駕馭,實現了語文教學最終要完成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高階目標,而且是充分的、極具藝術性的去完成。
總之,“單元整合”教學無論一線教師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都倏然而至。擺在了每個追求教育破冰、有更強挑戰向往的教師面前。一旦能在單元教學模式的探索上有所突破,必將像生活中從3G時代跨越到4G時代的網絡一樣,讓課堂容量的擴大和學科能力的快速提升成為可能,為核心素養的最終落地創造一個嶄新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徐彩梅.初中語文主題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探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8(09):44-46.
[2]李華.實施語文大單元整合教學[J].江蘇教育,2018(65):61-62.
[3]楊紅兵.突出自主學習的單元整合教學[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