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波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對課堂節奏進行有效把握,不僅有助于優化課堂結構,同時還能使課堂氛圍張弛有度,提升課堂教學水平,鑒于此,本文主要對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節奏的有效對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節奏
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雖然小學數學中的知識都比較基礎,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理解和學習能力有待提升,因此也要求教師明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引領著學生逐步向前,在幫助其學習更多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一、借助多媒體技術,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目前,人類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應用十分廣泛,它能夠將各種視頻、動畫、圖片、聲音等進行有效融合,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可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對多媒體技術進行靈活應用,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組織學生開展“數據填充小游戲”,首先,教師可在屏幕上出示一段小動畫,并搭配上合適的音樂:數字“6”和“2”經常在一起玩耍,共同組成了“6+2=8”,有一天,數字“6”突然有事離開,出現了算式“()+2=8”,在教師的一番生動演示之后,能夠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調動,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氛圍。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滲透一些與加減法相關的知識,在多媒體技術的配合之下,可對課堂的視聽形象加以豐富,以一種生動、直觀的方式傳授教學內容,加快教學節奏,提高數學教學質量[1]。
二、通過合作學習,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基本上都是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為主,教師與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較少,長此以往,也會形成固定的教學節奏,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為改變上述現狀,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中應用題十分常見,在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這一單元時,教師可為學生出示以下問題:某商店原來有一些面粉,每袋面粉的重量約6千克,在賣出5袋面粉后剩余50千克,問題是該商店原來有多少面粉?在本節課中,教學的關鍵在于使學生明確數量關系,并嘗試列出方程。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仔細閱讀題目,明確其中的已知條件,之后進行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每袋面粉的重量×賣出的袋數+剩余面粉重量=原有面粉重量;原有面粉重量-賣出袋數×每袋面粉重量=剩余面粉重量。在明確了上述數量關系之后,學生們很快就能列出方程式,精確解答問題[2]。
相比于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節奏,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同時也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交流者,通過與學生共同探討和交流,能夠改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從而也能夠更好的配合教師開展各種教學活動,這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很有幫助。
三、通過教學實踐,把握課堂節奏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一大目的在于,能夠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對這些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因此,強化教學實踐至關重要,與此同時,也能夠改變課堂教學節奏,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調查統計”這一部分內容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語言交流能力等等。例如,當前的城市污染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統計調查之前,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城市污染的危害,以提升其環保意識,之后結合教學主題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鼓勵其翻閱書籍、瀏覽網絡信息,了解城市污染的危害成因,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實踐過程中,教師可將班上同學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以3~5人為最佳,對社區群眾每日使用垃圾袋的情況進行調查,之后對該小區每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進行計算。通過這種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實現課堂內教學到課堂外的延伸,打破以往固有的教學節奏,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的靈活多變,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這對于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很有幫助[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圍繞著如何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節奏展開了分析和探討,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實踐過程中,要求教師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同時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此外,教師還要對各種現代化先進技術進行應用,以此來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邏輯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梅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性實施對策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9):122-122.
[2]王九紅.小學數學教材配套光盤引發的教學問題及對策[J].現代教育技術,2015,20(12):34-36.
[3]周富強.抓住課堂不足力爭創新教學——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村教育, 2016,47(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