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及方式也應當跟隨時代發展需求而不斷革新。結合中職院校學生特點,采取專業教學與體育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方式,體現中職院校的職業特點,同時關注現代社會亞健康趨勢,旨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今后的職業生活與需求。基于此,文章將主要以職業為導向,對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職業導向;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不斷加劇,企業單位對于人才的關注點并不僅僅局限于其知識素養與專業技能,對于人才的身體素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中職院校的職業教育中,目的是為了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所以其中的體育教學不僅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應以職業為導向對體育教學實行有效改革,進而凸顯學校職業特色,這對于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活動中對人才的培養而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以職業為導向的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目標
(一)展開專業的體育鍛煉
在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展開專業的體育鍛煉則是以相關體育項目的專業教學模式進行,比如針對體育專業的學生所展開的體育教育,一定要在教學中凸顯出體育競技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所以,中職院校的課程改革中,針對學生專職體育的教育需要結合市場需求去制定教學方案,從而引導體育專業學生朝著更高目標前進。
(二)展開身體素質的鍛煉
眾所周知,中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目標就在于為社會輸送更多優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然而為了讓學生在今后投入職業工作中能夠適應各個行業領域的需求,則必定要強化人才身體方面的素質培養,進而能夠在工作中更好地應對各種身體壓力、心理壓力及眾多挑戰[1]。因此,在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學校一定要對學生所學專業有所了解,并且根絕他們今后需要從事的工作特點去設計相關的體育鍛煉項目,在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能讓眾多特殊工作崗位的學生盡快達到最佳身體適應能力。因此,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需要以職業為基本導向,對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重構更具實效的培養體系。
二、以職業為導向的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思路
從當前現狀來看,我國中職院校對于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尚存在重視度不高的情況,以至于在課程的安排合理性、課時的設置時長等方面都暴露出一定弊端,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大原因是因為中職院校的領導層并沒有充分意識到體育教學對于學生身心素質培養的重要意義,也為考慮對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有綜合考量。因此,要想保證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實效,則必定要將體育教學改革與學生今后從事的職業進行結合考慮,同時要提高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度。現代社會中的許多行業領域,對于工作者自身的身體素質、反應速度、協調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許多特殊行業在個人判斷力的準確性、手指的靈活性、瞬間的反應速度等方面重點關注[2]。
在中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中,針對于維修、制造業以及醫護等職位方向的學生而言,教師在展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將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體育項目作為主要訓練內容,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反應能力;對于煤礦等重勞動力為職業方向的學生而言,教師可將足球、鉛球等體育運動項目作為主要訓練內容,目的在于加強學生在抗氧能力及視覺調節能力等方面的鍛煉,從而更好適應今后的工作;對于銷售、公關、禮儀、管理等為職業方向的學生而言,需要重點提升學生的氣質、人際交往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可設置瑜伽、拉丁舞、現代舞等形體訓練,不僅能夠為學生塑造良好形體,還能提高其情感把控能力;針對警察、安保等為職業方向的學生,學校設置的體育課程需要以體能訓練為主,如短跑、跆拳道、自由搏擊等項目,在提高學生滲透素質的同時,也能強化學生的對抗打擊能力。
三、以職業為導向的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分析
(一)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教學需要相應時代號召,重點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這對于學生今后投身職業生涯而言,能夠做好充足準備,使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學生在畢業之后投入工作崗位,真正的生活才剛剛開始,而體育鍛煉習慣對于其今后生活的身心發展起到直接影響,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生活習慣,所以在教學中需要結合中職院校的辦學特色,開展針對性的體育教學活動,通過與學生今后職業發展實情相融合,使得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重要性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進而為了自身職業規劃考慮,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中。
(二)以職業屬性為導向展開教學活動
在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需要結合不同職業屬性,立足于學校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職業特征對教學內容進行進行設計,從而達到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培養良好體育習慣的目的。比如,對于今后從事制造業、工程專業等方向的學生來講,其今后的職業環境會比較艱苦,所以需要讓他們意識到通過體育鍛煉去鍛造艱苦體魄才能勝任這一份工作。例如對于新聞印刷專業的學生而言,其今后的職業需要其全身性活動,尤其是在呼吸與四肢方面需要一定的運動量,如此一來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便需要重視學生四肢力量的鍛煉,從而滿足其今后從事該職業的基本需求,具體來講,教師可選用杠鈴、啞鈴等器械去增強學生四肢力量。由此可見,中職體育教師應當結合學生未來的職業屬性,采取更加現代化、多樣化的方式去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三)開展職業模擬體育教學項目
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課程不能夠僅僅局限于理論,還需讓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環境有所了解,使其認識到自己身體素質的要求,因此學校可與社會企業單位展開合作,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明白職業所需,從而展開針對性的模擬訓練,如此一來可大大提升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質量。比如,對于汽修專業的學生所展開的職業模擬體育教學項目,首先要求學生集合且進行合理分組,以圓形人陣站立在操場上,開展球體的傳遞活動,可有效鍛煉學生彼此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手臂的持久力與耐力;其次,在操場空地中擺放杠鈴、啞鈴等器械,讓學生做搬運器械的折返跑,以分組對抗競賽形式展開,不僅可保證教學項目的趣味性,還能促使學生積極投入,教學質量與效率自然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勞動能力會進一步加強。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進體育教學方法
一方面,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以職業為導向,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對現階段的體育教學課程體系重新構建,確保職業與體育教學相融合。隨著中職院校在近年來的良好發展,其教學規模日漸擴大,原有的許多體育教學設施已無法滿足現代專業的體育教學,所以學校方面要提高重視,注重對更加先進的體育設施引進工作,從而讓學生在新器械的吸引下提高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并且結合職業特色去選用合適器械,達到更切實際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學方面改進方面同樣要綜合考慮職業特點,尤其要對學生年齡及專業充分了解,制定合理且規范的體育教學方案[3]。比如,針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由于其今后的職業工作需要長時間用眼,所以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便可針對這部分學生加強眼部鍛煉,比如適當做眼保健操,讓學生養成愛眼護眼的好習慣,減少今后在職業工作中出現職業病的概率。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文章針對以職業為導向的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展開了深入分析,這不僅是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也是目前社會發展的全新需求,更是對終身體育號召的積極響應,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在求學與就業中都能得到良好鍛煉,擁有健康體魄去應對未來的工作發展,與今后的職業需求相符。所以,中職院校體育教師需要轉變自身教學觀念,結合專業特點去展開教學,完善教學手段去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鄧瓊,閆斌.以職業為導向的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3 (32):139-140.
[2]毛云峰.試析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J].散文百家旬刊,2017 (1):224.
[3]周雙榮.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結合職業需求的體育教學內容改革實驗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