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凌云
摘 要:心理健康問題是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漸成為了素質教育的基礎之一,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而班主任作為學生在學校的主要負責人,不能夠僅僅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消除不良的情緒,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更全面的發展。針對這一情況,本文作者以初中班主任如何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題,提出以下幾點淺顯的見解。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壓力;師生關系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初中正是十分關鍵的階段,這個時候的初中學生正值青春期,是心智發展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不僅僅是身體上快速成長,心理上也在快速發展。而學生在和學生們交流的過程中會有矛盾,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有各個方面的問題,這使得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班主任作為學生在學校的“第二家長”,要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上的輔導,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既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也能體現教師的對學的關愛。
一、營造和諧的班級環境,減輕學生壓力
心理健康問題是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學生正值青春期,也正是身體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學生們在學校學習和自身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有避免不了的生活上和身體上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有利于學生以后的人生發展,還能夠更好的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當前形勢下,教育部門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初中班主任既是學生在學校的主要負責人,也是班級的管理者,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過程中占據了主要地位。
初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緊張而又持久的,營造一個和諧的班級環境對于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長期以來,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學生家長一直把關注學生的焦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分數成為了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因此帶來了種種不良的影響。班主任所做的首先第一點就是創設良好和諧的班級環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班主任教師自身應該積極起來,用理論知識武裝自己,使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用自己做例子,為學生樹立榜樣。其次就是對學生要公平對待,不要有意識的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也不要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有偏見,公平對待學生。最后就是多組織班級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集體精神,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多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既能夠增進同學們之間的感情,營造和諧的班級環境,還能夠通過班級活動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了解學生思想
班主任作為學生在學校的主要負責人,也是學生的“第二家長”,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方面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說,平常在學校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能夠在平常與學生接觸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深入的了解學生,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
每個學生都想和教師做朋友,而班主任也想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該如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呢?首先第一點就是多和學生溝通,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作為班主任教師應該從感情溝通入手,深入到學生中去,用學生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與學生統一戰線,從而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其次是關愛學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所想,理解學生的所做,發自內心不計回報的熱愛學生、關愛學生,才能夠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思想健康成長。
三、采用鼓勵性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自信
在教育改革實施多年的今天,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長和教師,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只有分數才能夠代表一切,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好與壞的標準,甚至有一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的考試成績不滿意,對其進行打罵。這樣一來,分數成為了學生沉重的負擔,也因此帶來了許許多多的不良影響。當學生沒有達到要求的分數時,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失敗感、自卑感,漸漸地就對學習產生厭倦,主動性降低。
俗話說:“優秀的孩子都是夸出來的”,鼓勵性教學是采用以鼓勵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式來鼓勵學生,借以創造其成就感,培養其信心。而作為班主任,更應該采用鼓勵性教學的方法,學生的內心意愿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和贊揚,教師對學生的贊揚中,包含了對學生的關愛與期待,能夠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總而言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班主任教師,對學生的負責不僅僅是學習成績上的提高,更是對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發展,為學生以后的人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謝童亮.初中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好家長,2018(56):34-34.
[2]張麗雙.淺談班主任工作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中旬,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