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愛蘭
摘 要:伴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和逐漸深入,教育教學不再局限于提升學生學習成績這一方面,而是更加關注學生多元化、個性化和全面化的發展,所以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亟需進行改革與創新,實施和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本文將以興趣為動力、用探究做推手、靠合作而催化,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多樣化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具體路徑和科學策略,希望能夠打造快樂的小學音樂課堂,為一線的小學音樂教師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多樣化教學;小學音樂;快樂課堂
多樣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創新教學策略,具體指的是教師可以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需求來合理選擇、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最終取得良好教學效益。在多樣化教學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潛力能夠得到充分的激發和調動,可以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收獲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當順應課程改革和發展的基本趨勢,樹立起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積極推進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改進、革新,最終落實小學音樂課堂的多樣化教學,促進學生的多樣化發展。
一、以興趣為動力,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動力和有效支撐,激發起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才能夠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為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奠定基礎。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當以興趣為課堂教學的動力,嘗試轉變過去單純說教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來輔助課堂教學,以圖像、動畫、短片、聲音等形式來為學生呈現和展示音樂知識或者作品,創設生動的視聽情境,從而多個方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促使學生產生新鮮感,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
例如,在教授《花木蘭》這首歌曲時,本首歌曲主要圍繞我國古代一位巾幗英雄展開的教學,在本節課程開始前,筆者先通過互聯網收集下載了一些有關花木蘭的視頻,上課后,筆者再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們進行播放。在播放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通過視頻內容,學生們認識到了花木蘭的英雄事跡,同時對花木蘭的事跡產生了敬佩之情,然后,筆者再為學生們播放歌曲,讓學生們帶著情感欣賞歌曲。這樣一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筆者通過以興趣為動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用探究做推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強調和倡導要促進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要讓學生真正深入到知識的生成與發展過程當中。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小學音樂教師的應當用探究來做音樂課堂教學的推手。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以及學生的認知結構來精心設計問題,保證問題的啟發性、趣味性和開放性,以此來推進和落實探究式教學,激發起學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促使學生在問題引導下展開深入地思考、分析與探究,實現深度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授《老水牛角萬彎彎》這首歌曲時,為了促進學生們的學習深度,筆者結合歌曲內容,為學生們設置了一些獨立思考的問題,并給予學生們充足的思考時間。首先,筆者為學生們播放這首歌曲,讓學生們初步欣賞本首歌曲的旋律,然后,筆者再結合歌曲提出問題,如歌曲的旋律是則那樣的?歌曲表達了哪些情感?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圍繞問題展開思考,同時,學生們一遍思考問題一邊對歌曲進行回顧。這樣一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筆者通過用探究做推手,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三、靠合作而催化,增強學生學習意識
合作是學生學習、發展過程中所必須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同時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讓整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具有生機和活力。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當依靠合作來催化課堂教學。首先,教師可以按照科學的標準和原則將全班學生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隨后再鼓勵并引導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圍繞著同一個問題展開討論、合作與互動交流,實現思維互補、資源共享和相互啟發,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最終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杜鵑圓舞曲》這首歌曲時,為了增強學生們合作學習的意識,筆者為學生們組織了合作探究活動。在上課開始前,筆者將學生們分成了多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小組成員確定好后,筆者再為學生們分配探究任務。任務內容主要以歌曲中的旋律、節拍有關,讓學生們通過小組討論對歌曲進行詳細的分析。這樣一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筆者通過靠合作而催化,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意識。
綜上所述,多樣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推進和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教師革新教學方法和模式的直接體現。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當順應改革和發展的步伐,繼續大膽思考、勇于探索,以興趣為動力、用探究做推手、靠合作而催化,來推動整個小學音樂課堂的改革與升級,最終打造出高效、快樂的小學音樂課堂,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與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李萍.如何優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J].黃河之聲,2019(11):89.
[2]陸秋敏.小學音樂中多元化的教學策略[J].黃河之聲,2018(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