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才
摘 要: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步階段,對學生日后的發展尤為重要。小學數學教學應當系統地、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就小學數學中的有效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效教學;探究
在21世紀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優先位置,而小學教育作為教育的起點,更是重中之重,因為這關系到人才的培養,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如何實施有效的小學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成了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的問題。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想談談自己關于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方法的心得與體會。
一、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知識來源于生活,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既然知識從生活中來,那么我們的教學理應回歸到生活中去。小學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相當緊密,我們在課堂上應當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把數學引入到生活中去,使學生覺得數學無處不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并且要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比如,在教學《小數乘整數》時,我在課堂上模擬了去超市買菜的情景:媽媽去超市買了20元的蔬菜和2.5kg的排骨,如果1kg排骨36元,那媽媽應該付給售貨員多少錢呢?排骨的價錢是2.5*36,是小數乘以整數,在想要幫媽媽解決問題的情緒的影響下,我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順利開始今天的教學。通過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使數學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了他們探索新知識的精神,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有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積極提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小學生正是活潑開朗的年紀,女孩子可能還比較乖巧懂事,有一些男孩則顯得十分頑皮,在40分鐘的課堂上,要想他們一直聚精會神地聽課是不太容易的,總免不了有幾個人“開小差”,甚至會出現說笑打鬧的情況。這時候提問就顯得十分有意義,它會使學生的精神突然緊張起來,并且認真思考你提出的問題,因為他們也已經有自尊心意識了,誰都不想在同學面前“丟面子”。提問是我們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使他們認真思考,從而培養數學思維的有效教學方式,但是課堂提問也要講究方式和技巧。比如,在剛上課時進行提問,告訴同學們要開始上課了,促使他們的心思趕快回到課堂上,這時候的提問內容可以是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幫助同學們復習鞏固;在課堂中進行提問,提問那些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提高他們的聽課效率;在快要下課時提問,可以提問本節課的重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與理解。另外,在學生正確回答出我們提問的問題后,教師應及時進行表揚,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總之,教師應在課堂上合理使用提問的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使學生對數學課感到親切,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提高聽課效率,提升教學效果。
三、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灌輸式教,學生被動式學”為主,課堂由教師全權掌握,學生只是配合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我們要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我會要求學生從家里帶一個長方體的紙盒,比如藥盒等,引導學生把紙盒的六個面展開,然后自主探尋它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接著,我讓學生看我們所在的教室,它也是一個長方體,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現在我們的教室要進行粉刷,在忽略門窗的情況下,需要粉刷的面積是多少呢?如果1㎡需要用0.5kg涂料,那么需要購買多少涂料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還為學生們準備了測量工具,他們可以自己動手測量教室的長、寬、高,然后很快計算出了粉刷面積和所需涂料的質量。類似這樣的教學情景,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利于更好地開展教學。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注意教學結合生活實際,在課堂上適時提問,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新型人才做出積極的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陸衛華.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互動的有效性[J].新課程導學,2013(3):69-69.
[2]龍香孟.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主體性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31):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