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芬
【摘 ? ?要】在學習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夠促使他們學習得更加的自覺,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也會變得更加的高。因此,想要小學生在語文這門學科上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要讓他們對這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生 ?小學語文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90
想讓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必須要抓住學生學習的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所在。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興趣進行相應的教學,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使得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對這門學科進行充分的了解。只有當學生對一門課程進行充分的了解以后,他們才能明白其中的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才愿意去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教學中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時間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對于一節課的安排是非常緊湊的,因為他們想要按照原有的計劃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也為了能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甚至在有的時候,尤其是臨近期末,不少教師為了趕進度,會在課堂上安排大量的教學內容,想讓學生們在短時間內進行消化、理解。但是教師在安排這些教學內容的時候僅僅只考慮到他們的教學目的,為了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能夠把課本上的知識充分的把握。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也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會在這樣高強度的教學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學生的大腦在接受教師教學內容的時候,在特定的時間段內他們的大腦能夠接受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且學生的大腦對于知識的吸收呈現出一個周期性,在課堂開始之初,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效率會比較的高。而隨著課堂內容的加大,在一節課的中后期,學生的大腦就會出現疲憊的現象。而此時教師所講授的一些知識,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記憶效率會大大降低,從而使得課堂的教學效率也變得非常低下。
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們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進行課堂內容的合理安排,使得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在學習之余得到一定的喘息休息時間。而教師也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進行多加考慮,盡量不要在下課的時候“拖堂”,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師生關系的現狀
自古以來,學生和教師的關系都是處于一種非常微妙狀態。學生對于教師通常是處于一種敬畏的心理,而教師對于學生也仿佛充當一個“統治者”的角色。由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為了使得學生能夠把這些知識理解透徹,教師通常會給學生安排許多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作業來加強對于知識的理解。而學生在大量任務的堆積下,心里就會產生一定的抱怨,導致他們在心里面對教師產生反感,這就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有意的跟教師作對。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他們對于教師講解的一些知識點出現無法理解的現象。而這種現象的出現,也會使得他們學習的信心大受打擊,導致他們的學習興趣受到影響。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據有關研究表明,當你對一個人產生好感的時候,你會對他所做出的一些決定和行為產生認同感,從而對于他在行動上給予支持。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想要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必要的。教師不僅應該在學習上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也應該在生活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一些學習狀態異常的學生,可以私底下找他們談話,幫助他們解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從教師的語言當中感到親切和溫暖。從而增強對于這個教師的喜愛,再把這份喜愛轉移到教師所教授的學科上來。
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教學當中,我們會發現對于語文這門學科興趣越高的學生,他的學習成績通常都是非常好的。而這些學生對于語文的一些基礎知識的把握、問題的分析能力是非常強的,他們對于一些知識有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要加強他們對于一些知識的掌握。因為他們只有對于這些知識有了足夠的了解,他們才敢于在運用這些知識的時候加上自己的想法。而對于這些知識的充分了解,也可以增強他們對于這門學科的信心。讓他們能夠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聯想到相應的知識進行問題的解決。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當中,應該先加強學生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對于一些知識給予學生深層次的擴展,讓他們先在這門學科的內容上建立起足夠的信心。
在學生對于這門學科的內容有所了解之后,他們才敢對一些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的時候,他們就能發現這門學科的樂趣所在,從而不斷地增強他們對于這門學科的興趣。
(二)把語文教學同生活實際相結合
語文是一門非常特殊的學科,往往在人們的印象當中它是所有學科當中最簡單的一門學科。就是因為它所教授的一些內容與人們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有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因此他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因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該把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同一些具體的生活情景相結合,增加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氣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往往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親切感和熟悉感,不少的生活故事也是十分有趣的,常常能夠在引起學生大笑的同時給予他們一定的哲理。書本上的一些知識與生活中的一些趣事相比,學生通常會對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比較感興趣,這些趣事更能夠吸引他們的目光。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尋找一些與課本上知識相符合的一些生活趣事,利用學生的學習心理,增強他們對于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總之,想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并不是一件難事。教師需要合理的安排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間,做到盡量不拖堂,不引起學生的反感。而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對教師的喜愛轉移到對這門學科的喜愛上來。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加強學生對于一些基礎知識的理解和積累,增強他們對于這門學科的信心,在教學的同時,也應該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從而不斷地增強學生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吳勝蓮.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九卷.2015.
[2]陸虹辰.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J].讀寫算:教師版,2015(2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