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張顯鋒 農靜
摘 要:在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的背景下,本文以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與上海交大(嘉興)科技園共建企業管理學院為例,提出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校企雙贏,以加深校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
關鍵詞: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協同育人;課程體系
2017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同意嘉興市設立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同年5月,浙江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嘉興市創建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實施方案》,到2020年嘉興將力爭成為上海創新政策率先接軌地、上海高端產業協同發展地、上海科創資源重點輻射地、浙滬一體化交通體系樞紐地、浙滬公共服務融合共享地,建成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為全省全面接軌上海提供示范。
一、研究背景
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戰略,極大促進了各城市間資源與技術的流動與相融,也給全面接軌上海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政策,以上海交大科技園園區為基礎,政校行企聯合,共建企業學院,共育符合市場需求、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技能應用型管理人才,縮小企業需求與院校人才培養之間的距離,將企業學院打造成校企人才聯合培養、企業員工培訓、項目研發、競賽輔導、創新創業孵化等多功能、緊密型和資源共享型教學實踐基地。
二、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構建
(一)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必要性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指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才,為加快發展壯大現代產業體系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同時,受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共建管理學院,共育管理人才
產教融合中的產是指生產,亦指我們實踐環節的學做,是實踐教育的范疇。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是指校企合作,把教學與生產相結合、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教育性與生產性相融合,專業核心能力與生產技術相融合。只有將上述內容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有機結合,我們的職業教育才能發揮最大作用,培育出來的學生才能接地氣,為企業所需。為此,在嘉興市政府、欣禾職教集團、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支持下,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攜手上海交大(嘉興)科技園共建企業管理學院,以期能更好共育一線人才。
(三)建設管理機構,開辟實踐教學崗位
校企雙方合作,成立管理學院理事會,校企雙方人員工共同管理管理學院,建立有效管理機構,明晰各方權責關系。企業方擔任管理學院院長,校方擔任副院長,產學合作辦人員由校企雙方共同擔任,針對管理學院的建設目標,雙方制定出各項規章制度以及日常事務運行標準,同時,加強日常監督,以確保規章及制度地有效執行。企業人員整合相關資源,向學校提供學生教學實踐崗位,教、學、做一體。
三、校企協同育人實踐
(一)構建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嘉興職業院校及相關企業為主體,以上海交大科技園管理學院為平臺,建立職業教育與企業崗位銜接的教育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以管理學院為紐帶,使校企雙方相互滲透相互融合,通過校企雙方人員互聘,生產經營與實踐教學一體,企業師傅與學校老師一體,逐步往“管理上校企雙參與、師資上教師師傅雙導師、培育對象上學生職工雙身份”的一體化方向發展。
校企共同探討制定招生招工制度及方案,通過前期的學生的認知實習,讓學生對企業文化、工作的狀態及性質有一個總體認識,之后,通過企業師傅來校授課、面試等方式,把有專業發展潛力、能吃苦耐勞、愿意入企進行鍛煉實踐的學生選拔出來進行聯合培養。
同時,成立由學校和企業人員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改革推進會議。結合行業企業特點,共同商議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融入產業、行業相關的最新動態以及企業文化、工匠精神,提升育人環境。
(二)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建立現代學徒制班級
職教集團及上海交大科技園出資在園區建立眾創空間、創業實驗室、多媒體實訓教學場所、活動中心以及各入駐企業的設施設備供學校學生進行實踐教學以及跟崗和頂崗實習。學校則利用校內營銷工作策劃室、沙盤實訓室、信息共享中心為企業提供各類培訓及繼續教育。基于科技園這個平臺,學校和園區企業組建了現代學徒制班級,不僅緩解了科技園入駐企業尤其是種子期企業的用工壓力,也提升了校內師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共同培養師資
聯合嘉興地方職業院校、上海交大科技園以及園區入駐企業,進行教師互聘,實現師資共建共享。企業一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來校對學生進行授課,按照行業企業的發展方向及需求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一系列一線實務講解,既提高了自身的知識水平,也能讓學生所學更貼近實際。與此同時,學校教師入企鍛煉,提高了實際動手能力,把工作中碰到的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不僅能解決科研資源匱乏問題,同時還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四)共建教學計劃與課程體系
教學計劃與課程體系分為2部分,企業員工培訓及繼續教育課程和在校生理論及實踐課程。校企雙方根據企業員工培訓及繼續教育的需求進行統籌,構建相對應的培訓課程,定期為企業員工提供分層分崗、多形式相結合的培訓服務。
學生方面則以準員工的身份通過企業學院的綜合鍛煉學習。根據企業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教學任務安排進行了調整,學校負責理論課程以及部分實踐課程,進入企業后以企業導師負責制用工作任務形式替代實操課程,并制定好相應的學分互換制度完成培養計劃。
課程建設是企業學院建設的核心內容。根據企業、產業以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結合企業學院的建設目標,我們以崗位技能為導向,圍繞關鍵崗位能力要求進行課程設置,制定企業課程標準。目前,我們已經完成共建課程4門,共享課程2門。
四、校企協同育人成效
經過2年的實踐,校企協同育人成效顯著,管理學院已為成員院校開展人才聯合培養班3期,校企實現合作共贏。企業學院在產學合作、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師資培育、課程建設上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才培養的供給側與產業、行業的需求側不平衡問題。學生通過“真槍實戰”獲得了工作經驗,提升了就業競爭力,同時也緩解了企業用工緊張問題。企業獲得了市產教融合型企業的稱號,同時得到了政府資金獎勵,以更好的熱情融入到校企合作中去,企業員工接受了校方培訓,提升了員工的知識及素養,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學校教師在企業也獲得了較好地鍛煉,也為企業解決了部分難題,既提升了教學水平,也提升了科研能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雙師”。
參考文獻:
[1]陳國欽.地方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16(4)
[2]梁小紅.二元制校企協同育人的創新與改革[J].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8)
[3]馮益芙,魏會賢.高職院校實踐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8(5)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http://www.gov.cn/xinwen/2017-12/19/content_5248592.htm
基金項目:
2017年度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研究成果,項目名稱《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背景下高職教育校企協同育人創新研究”,項目編號【Y2017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