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與稅收兩個制度之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稅收是國家經濟主體中不能回避的內容,也是會計管理人員納稅人應當盡到的責任與義務。稅收政策與會計政策發生這各種變化,但稅法不具備彈性,會計準則又會隨著新會計理論不斷地更新,隨著政策的改革深入,會計與稅收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不協調關系也不斷地擴大。本文通過分析新形勢下的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協調發展,提出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協調發展思路,促進我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會計;稅收;雙向協調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稅收也不斷地進行改革與優化,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也明顯增大,若不能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稅收從政策方面能一定程度的引導會計準則的制定與計算方法的選擇,同時會計也能為稅收提供較為基礎的信息,為稅改提供了能借鑒的信息,稅收與會計都具有獨立性,同時需要讓會計與稅收進行有機融合,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稅收改革需要從會計理論中汲取先進的理念
一般來說,會計準則先行,稅收的政策需要立足于稅法改革,稅法改革需要從會計理論中汲取一些先進的理念,可以從以下幾個具體的方面考慮。
(一)對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從最基礎的差異進行協調
目前稅收與會計最主要矛盾就是稅收法律法規發布與會計處理方法的不匹配問題(如例如稅法的收付實現制與會計的權責發生制),如果沒有相應的配套文件規定,就會導致會計人員在實際中出現困難。當稅收法律法規在出臺后,對于涉及會計處理方法,應該明確和規范會計處理方法。稅務部門與會計部門應當建立積極的溝通機制,在做出行動時要進行具體的討論,從而聯合行動,以降低對會計人員同時遵守會計和稅法的工作難度。因此,需要解決會計與稅收之間的矛盾關系,就要從二者的本質上體現出協調性,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革新,分析稅收與會計之間的差異,從而更好地了解其中的雙向關系,達到促進財務管理的工作順利開展。
(二)將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限制適當地放寬
當下稅法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限制措施,目的是為了預防企業通過會計政策的一些漏洞,從而偷稅漏稅或者延遲繳稅。而會計人員在企業中為了順應企業的發展,一般都會采取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會計準則,而這種選擇可能會成為造假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當然對于會計準則的選擇并不會對稅收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能根據這一點讓會計人員去選擇不同的會計準則,放寬企業會計準則的選擇限制是很有必要的一點.這樣就能即可以保障企業的利潤,同時還能增加稅收來源。對于有避稅行為或避稅動機則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管制度進行管理。
(三)汲取會計先進的理論指導稅法改革
我國經濟進步后各方面都在不斷地進步,國家科技的進步也給會計與稅收的方法帶來了多種指導,目前仍需對現在的方法進行革新,才能利于稅收與會計的發展,我國會計準則主要是面向市場經濟的一種完善的體系,稅收制度一般需要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對稅法進行制定的時候應當盡量降低對市場主體的影響,這就需要汲取會計準則中的先進理念,讓稅收的革新與會計準則能相對穩定的發展。
二、會計準則應用與稅收法規的相互協調
(一)結合國家稅收政策調整落實會計目標
大部分的投資者都非常重視會計目標的落實,會計目標可以反映出會計內部控制的功能。會計在核算工作中對明細的核算非常重視,對于涉及的稅收會采取會計準則執行,還需要將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采取明細賬戶進行體現,這樣才能在納稅申報中為稅務稽核提供詳細的信息。國家對社會經濟的調節通常會通過宏觀調控,在會計與稅收的相互協調中,要注重國家稅收政策,將國家稅收作為最基本的指導,從而保證稅收與會計能相互協調。
(二)盡量地縮小會計準則的選擇范圍
會計準則的選擇范圍有很多,而稅法卻相對單一,雖然稅法在體制上需要適當放寬會計準則的選擇,但也無法徹底地解決會計與稅法之間的矛盾。作為企業單位在追求利益的同時發現稅法與會計之間的政策出現不一致時,也增加了信息含量,對投資決策不會帶來不良影響時,就沒必要去追求會計的精準性而與稅法出現相違背的情況,而是盡可能地將會計與稅法一致性。
(三)準確核算和記錄納稅的調整事項
目前會計準則的制定已經從規則基礎逐漸轉變為原則基礎,對于同一件事情的會計處理方式會因為企業的戰略不同而選擇的會計準則也不同,而稅法則會因為征收成本的原因,規定的規則相對較多,因此在進行日常核算時,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變成了需要調整的納稅事項。納稅事項的調整將會增加企業的稅收風險也會降低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因此企業應當選擇合適的方法核算納稅調整事項。企業投資者對于企業的戰略目標非常看重,會計需要對戰略目標設計的會計信息充分地反映出來,從而促進內部控制。如果會計準則的選擇與企業的戰略目標沒有產生影響,就需要鼓勵企業選擇與稅法一致或者接近的會計準則進行核算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結果,從而降低稅收、會計之間的差異。例如一些中小企業,投資人與管理者通常是同一人,同時對會計核算的質量要求不是特別高,就可以選擇《小企業會計準則》進行核算,這樣不僅能減輕會計核算的壓力,還能降低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帶來的風險。對于大企業而言,其具有一定的公眾性,管理者為代理人,需要較強的會計信息,在進行會計核算中需要注重基礎的核算,與稅法相關的內容應當嚴格按照會計準則進行,保證核算、記錄稅收與會計之間差異的納稅事項清晰精確,為納稅申報與稽查等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
(四)完整會計信息披露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對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出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來,制定了多種規范上市公司財務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的法規,相關法規也在不斷地完善,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但這會計信息的披露只針對了上市公司,對于納稅調整事項的披露沒有專門的規定,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能展示出會計與稅收之間金額數據的差異,分析其中的原因與影響的結果,就能更好地讓會計報表的使用者理解報表的信息,從而提高會計報表的質量,也可以更好地為稅務部門提供會計基礎信息,從而降低稅收的征收成本,使稅收與會計實現統一協調。
三、小結
綜上所述,必須要充分了解會計與稅務之間出現差異的原因,吸取會計準則中的先進方法進行革新,準確地核算記錄納稅事項,有利于加強管理以及監督的工作,在保持自身特性的情況下雖小兩者之間的差異。為稅收與會計的內容不斷的革新,為兩者的雙向協調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企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鈺妍,沈菊琴.稅收負擔與會計穩健性——基于資本結構的中介效應研究[J].甘肅科學學報,2019,22(2):127-133.
[2]黃利平,張茄金.新形勢下會計與稅收關系的雙向協調[J].中國總會計師,2017,23(7):142-144.
[3]蘇展.基于會計與稅收關系的雙向協調問題的研究[J].現代商業,2016,14(7):146-147.
[4]字艷芳.會計準則與所得稅制度差異及其協調的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5,25(12):123-125.
[5]胡蕾.淺析新形勢下會計與稅收關系的雙向協調[J].現代經濟信息,2014,22(1):209.
[6]侯立新,崔剛.淺析新形勢下會計與稅收關系的雙向協調[J].財務與會計,2011,19(5):27-28.
[7]許鳳玉.我國現行稅法與會計核算制度的差異協調研究[D].重慶:中國石油大學,2007,28(11):339-340.
作者簡介:
蔣建友,中喜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廣東分所,廣東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