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美貴
摘? 要:多元價值取向是當代世界價值取向發展的顯著特征,這一特征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得以更加凸顯。在新時代多元價值背景下,高度重視并切實推進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必須理性剖析多元價值背景下推進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的內在邏輯,凸顯其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探尋行之有效的實踐路徑,從而全力助推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深入。
關鍵詞:價值多元;新時代;立德樹人;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9-0001-04
Abstract: The multi-value orientation is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which is even more prominent 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ultiple values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belief construction of young liberal art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must rationally analyze the internal logic of promoting the belief construction of young liberal art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ultiple values, highlight its importance and urgency, and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practical paths so as to ful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value diversity; a new era; to cultivate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young liberal art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ith building
“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1],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基礎性環節就是高度重視和切實推進多元價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所謂多元價值背景,是指多元價值取向的社會背景,“在社會生活中,各個主體(個人、集體、社會)對不同文化、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接受、認同、愛好和信仰,就是我們所說的價值取向。”[2]121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人們的價值取向愈益發生深刻變化,呈現出多元化的鮮明特征,人們在多元價值取向下謀求生存與發展的生動實踐,在實際建構多姿多彩價值世界圖景的同時,也清晰昭示人們對于不同價值目標的多向度追求。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了深入學習和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以及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促進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縱深,必須著眼于完成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剖析多元價值取向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的內在邏輯,凸顯其重要性與緊迫性,在此基礎上縝密探究推進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的實踐路徑。
一、多元價值背景下推進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的極端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多元價值取向日益深入發展,這在客觀上迫切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師務必自覺地在信仰建設領域有所作為,會真體會職業要求和使命擔承,充分發揮信仰建設的示范引領作用,在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向前發展的偉大征程中,不失時機地譜寫人生理想信念的華美樂章。
(一)應對世界范圍內多元價值取向對當代青年理想信念嚴峻挑戰的迫切需要
當今世界,多元文化持續激蕩的趨勢深入發展,鮮明預示國際范圍內關于意識形態話語權和主導權的斗爭勢必愈演愈烈。對于剛剛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說,由于正處在逐步從世界邊緣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重要歷史關頭,因此更加需要高度重視應對國際社會意識形態領域一切可以預見或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尤其應當鄭重告誡廣大青年在面對日趨嚴峻的意識形態斗爭局勢時務必保持頭腦清醒。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深刻指出:“當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潮交流交融交鋒,國內各種矛盾和熱點問題疊加出現,境內外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一刻也沒有放松,這些都對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綜合看,當代青年面對著深刻變化的社會、豐富多樣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進行有力引導。”[3]23由此可見,高度重視和切實推進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使其發揮理論骨干作用和信念引領功能,確為時代所必需。
首先,應充分認識加強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具有重要時代價值,作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風向標之一,它事關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在高校陣地的進展及成敗,在事實上有助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推進鑄魂育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偉大使命的時代新人,在客觀上必然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師充分發揮思想建設和信念引領的骨干作用。他們更能接地氣地觸摸高校青年的心靈脈動、有效傳導青年的真誠愿望,加強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助益粉碎種種“西化”“分化”圖謀,堅決防范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論”“過時論”“無用論”等錯誤論調在高校思想建設領域的滋生蔓延,切實消除不良影響,最大限度防范對高校師生原本純凈思想靈魂的惡意侵襲。
其次,不應忽視極少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師對信仰建設存在困惑與迷惘。他們由于長期遭受西方不良思潮的沖擊和影響,出現嚴重背離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思想和行動,這些迫切需要足夠警惕并嚴加防范。此類來勢洶洶、勢不可擋的風險挑戰,正在從反面警醒必須在多元價值背景下有力推進信仰建設。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能充滿活力、充滿后勁、充滿希望。”[4]
(二)在多元價值中充分彰顯核心價值取向,助力高校文科青年教師譜寫理想信念人生華章的必然訴求
當代中國社會價值發展的顯著特征,是價值取向多樣性與價值導向一元化共存于同一時空境遇,價值取向多樣性與價值導向一元化兩個維度的境遇特征對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造成了深層次的雙重制約和影響,呈現雙重時代效應。
首先,多元價值取向在現實性上為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提供了彌足珍貴的時代境遇和推進契機。伴隨新時代多元價值取向的深入發展,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獲得了多樣化的選擇、比較和鑒別的理論背景和發揮空間。與此同時,價值多元化對高校文科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造成不容忽視的負面沖擊:一是,沖淡高校文科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主題的聚焦度和凝結力,導致對其建設主題重要性與緊迫性的漠視或低估。二是,削弱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應有競爭力和感召力,彌漫于校園文化建設氛圍中的多樣化甚至魚龍混雜的價值取向,倘若對其引導不力則勢必弱化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的效力。三是,銷蝕網絡空間中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師堅定信仰建設的自覺性與自控力,多元價值取向充斥網絡空間,容易抹去馬克思主義信仰魅力和強烈建設訴求,嚴重弱化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的自主自覺意識。
其次,價值導向一元化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師在多元價值取向境遇下獲得更多機會開展不同性質信仰的發展規律和建設理念的交流互鑒,以切實增強一元價值導向境遇下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的歷史根據與實踐智慧,增強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的思想自覺和實踐自覺。立足新時代多元價值背景寄望青年,亟須重視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倡導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進信仰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于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范,從自身內省中提升道德修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讓清風正氣、蓬勃朝氣遍布全社會!”[4]千方百計推進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激勵高校文科青年教師為國家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然使命和重要職責。
(三)匹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與發展戰略安排,強力牽引社會公眾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發展的客觀需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價值多元化深入發展的同時,社會現實生活交織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變化。于是,社會公眾信仰建設必須面對兩種共存的社會境遇,一種是價值多元化深入發展的境遇,一種是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境遇,二者共同針對公眾的信仰建設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首先,價值多元化深入發展對公眾信仰建設產生著雙重影響。一方面,多元價值取向突出地表現在人們的價值選擇自覺或不自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以及易變性。整個當代中國社會日益呈現鮮明的多元多樣價值追求圖景,其精神底蘊和動力支撐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價值觀念追求的積極轉變;另一方面,價值多元化深入發展對社會公眾信仰建設產生負面影響,表現在“現階段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激蕩和交融。原有的價值理念和道德標準受到了嚴峻挑戰,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價值觀又受到了質疑,價值觀之間的沖突比以往更具有廣泛性、復雜性和深刻性,不少人的思想觀念出現困惑、迷茫乃至盲從,導致理想破滅,產生信仰危機。”[5]7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與發展戰略安排,客觀上需要通過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加以規范及引領。伴隨價值取向多元化趨勢深入發展,不僅已經對于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師產生不容低估的嚴重影響;同時還必須看到,社會公眾受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他們在信仰建設領域原本存在的一些嚴重問題可能繼續累積和強化,比如近年來彌漫在社會公眾思想輿論領域中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等庸俗信仰建設論調極可能在借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情況下更加流行。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有必要進一步夯實公眾信仰根基,共筑公眾信仰長城,鑒于此,應充分認識發揮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思想引領功能和信念導向價值適逢其時。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深刻指出:“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高校教師隊伍中,黨員占百分之五十五以上,黨員做先鋒、做示范,群眾就會跟上來。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堅持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努力走在前列、干在實處、當好表率”[3]109凡此,無不深刻指明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生動表達黨和國家對加強多元價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的殷切期盼。
二、多元價值背景下推進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的實踐路徑
面對新時代多元價值背景,結合高校意識形態和思想政治工作實際,必須在審慎分析重要性緊迫性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實踐路徑。
(一)立足國際視野強化責任擔當,自覺應對風險挑戰,積極化解信仰危機
當今世界,西方文化霸權依然在國際舞臺上耀武揚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構成嚴重威脅。為了在多元價值背景下,爭奪意識形態斗爭的制高點和話語權,黨和政府、國內學界尤其是哲學社會科學界以及高校文科青年教師自身應當自覺強化責任擔當,積極作為。
第一,黨政機關應充分重視立足國際視野,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激勵引導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要從宏觀指導上為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保駕護航,教育引導高校文科青年教師堅定維護黨和國家政治建設的理想信念,保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教育引導他們嚴陣以待,應對來自西方社會的信仰風險與挑戰,積極化解或顯或隱的信仰危機;激勵高校文科青年教師的在信仰建設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教育引導高校文科青年教師出于職業使命和生理心理特點的需要,充分意識自身責無旁貸。為配合新時代多元價值下推進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黨和政府還應及時出臺利好政策措施,比如在課題申報方面出臺更具指導性、可操作性的便利條件,適當降低門檻,讓那些有志于信仰建設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高校文科青年教師獲得更便捷的國際國內交流機會和條件,增強他們貢獻才學、服務社會以及報效祖國的信心和決心,激勵他們明確責任擔當,助力完成高校立德樹人使命,為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貢獻。
第二,國內學界尤其是哲學社會科學界應更加自覺立足國際視野,為高校文科青年教師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增進對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仰和政治自覺獻計獻策,保駕護航。要發揮學科專長,分析思考怎樣立足多學科多門類推進多元價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大膽鼓勵和引導高校文科青年教師理性正視國際范圍內信仰建設形勢和任務,激勵引導他們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滿懷熱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強烈責任擔當意識主動關注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進而為國家思想建設和信念引領貢獻才智,尤其是哲學社會科學界應主動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等相關理論論著和實例材料,借助視頻資料、坊間交談等途徑和方法激勵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切實助力他們堅定信念,砥礪前行。
第三,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和理論骨干,應自覺維護黨和國家主導信仰建設的正確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深情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4]應自覺葆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氣節與理想信念。大膽理性剖析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進步作用,同時冷靜規避其內在本質和陰險目的,全面利用發揮好國際交流、訪學進修的良好機會,跟隨國際信仰建設的前沿,又立足改革開放四十年反思,讓信仰建設更加厚重堅定實現自身信仰建設成效的篤實提升。
(二)堅守本職崗位充分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的價值引領
愛崗敬業,作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又是信仰建設的實現途徑。高校文科青年教師應自覺愛崗敬業,充分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信仰建設的價值引領。
第一,不為多元價值取向所迷惑,堅持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定自身馬克思主義信仰。首先,努力按照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深入進行思想沉淀和反躬自省,在信仰建設方面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細致探究如何以實際言行研究探討處理多元價值取向與一元價值導向辨證關系,突出倡導核心價值觀對信仰建設的價值引領,通過內心探求和外化踐行統一,追求本真信仰,力促自主自覺成長為傳承民族精神和堅定理想信念的先鋒戰士,實際關注價值多元化背景,又切實滿足黨和國家一元價值主導的價值訴求。
第二,激勵引導青年學生在信仰導航和精神榜樣方面主動尋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幫助。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增強學習緊迫感,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養,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煉品格,在工作中增長才干、練就本領,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4]青年學生在求學生涯中難免遭遇程度不同的信仰困惑,而高校文科青年教師與青年學生年齡相仿,身心發展相似度較高,具備先天優勢和便利條件為青年學生提供信仰導航和精神榜樣。
第三,鼓勵和引導高校青年師生開展信仰對話,共建信仰共同體。加強師生信仰對話與情感交流,努力做到:一是教師自身要抓好理想信念建設,以堅定理性的理想信念作為精神支撐和職業操守,在教學工作中自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并以理想信念意識關注研究教育教學最新動態;二是在課堂內外創造條件幫助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關注和研究有關堅定信仰信念信心等相關主題的文獻資料和重要網站,比如學習強國APP、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青年網等;三是建議學生參考分析有關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主題的系列經典著作,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把經典研讀與提升信仰作為平時作業的重要形式,激發學生研讀信仰建設相關論著的巨大熱情。
(三)著眼服務公眾充分發揮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榜樣和示范效應,切實增進和強化多元價值背景下信仰建設的公眾引領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號召:“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4]
第一,自立信仰建設標桿,自塑信仰建設形象。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師在信仰建設問題上嚴于律己,進一步牢記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中央指示精神,堅持不懈地將自身打造成為理想信念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先鋒戰士與理論骨干,為服務社會做好相關準備,特別是著眼于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條件下民眾的信仰使命擔承,自覺理性發揮作為知識精英的思想建設功能與信念引領價值。
第二,對社會公眾普遍關心的信仰建設問題注重現狀調查研究與分析。內容可以包括調研多元價值背景對民眾信仰訴求產生的影響、民眾信仰建設目前關注哪些熱點、面臨哪些理論困難、現實阻滯因素、基層民眾對破解困難和阻力有何意見和建議、基層民眾有無結合時代發展需要的信仰建設設想以及民眾有哪些正在謀求的創新性信仰建設路徑與方法等。這些問題都應當成為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了解民情、關注社會、牽引信仰建設的重要使命,需要開展深入實地的調研,力圖從中尋找更接地氣、更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信仰建設理念和舉措,以便全力增進對社會公眾的信念牽引功能和示范引導價值。
第三,構建長效聯動機制,持續深入總結與反思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一方面,應當充分肯定前輩們的突出理論貢獻和實踐探索,重視總結歷史經驗。黨早期領導人如青年李大釗、陳獨秀等曾自覺追求并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化、大眾化的偉大歷程。繼而,以毛澤東為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將其貫穿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及建設的全過程,在客觀上為當時的廣大青年才俊的信仰建設提供了科學理論基礎,發揮正確思想引領價值。毛澤東的《五四運動》、《青年運動的方向》等理論文章,強調辨別真假馬克思主義者的唯一標準,就是看其是否愿意且在事實上實行與工農民眾相結合,這不僅為當時有志青年指明了信仰建設的正確方向,而且對于當前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信仰建設具有思想引領價值及實踐指導意義。另一方面,立足新時代多元價值背景,為捍衛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破解各種迷思和誤解,尤應激勵廣大高校文科青年教師要在總結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基礎上,進行結合實際的深刻反思,主動不斷擴大信仰建設的公眾引領途徑和范圍,倡導利用新時代新媒體等多樣化平臺傳播發布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的相關網絡鏈接,熱情發表對時局的獨到見解,領時代之潮流,敢于發時代之先聲,充分展示新時代高校文科青年教師作為先進知識分子和精英人才引領風尚、塑造靈魂的獨特魅力與信仰風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
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2]羅國杰.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4]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9年4月30日)[N].人民日報,2019-05-01(02).
[5]崔志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