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方敏
摘 要:閱讀是吸收英語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閱讀能力的提高能為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英語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讓學生從英語閱讀中認識學習英語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實際教學中,大多學生學習多年英語仍然是“啞巴英語”,無法應用自如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因為閱讀量(真實語言輸入)嚴重不足。針對上述問題和現象,本文從閱讀材料的選擇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兩個方面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指導策略做了剖析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材料選擇;小組合作
《新課標》指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要素。語言能力是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寫、看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
這四個要素都與閱讀,尤其是泛讀,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最基本的詞匯的理解和記憶,要掌握詞匯在語境中的準確含義和用法,并熟悉這些詞匯通過構詞法導出的名詞、形容詞和副詞等詞匯,僅僅通過單詞背誦是無法達到目的的,必須依賴大量閱讀。
實際教學中,因為學生沒有足夠時間,平時的作業和考試任務重;閱讀材料生詞太多,學生查詞的時間較長,堅持不下去;學生對閱讀內容不感興趣;學生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缺少自覺性和自主性;教師教學方法等眾多因素的影響,英語閱讀教學材料僅僅限于教材,閱讀教學也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基本上就是靠死記硬背,實際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更談不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了,我們該如何有效解決上述不利因素的影響,切實搞好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呢?
一、英語閱讀材料的選擇
(一)要難易適度
即要選擇與教材內容匹配和難度同步的閱讀材料作為閱讀的起點。選擇一要注意內容,要結合當前課本所學內容。二要對語言難度進行把握,淺顯易懂的內容有利基礎知識的鞏固,易于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難度較大的內容便于啟發思維,拓展新知識。因而,閱讀材料要由淺入深,逐步升級。先期的文章,生詞要少,控制在5%以內;篇幅要短。如果生詞過多,要邊看邊查詞典才能獲得文章大意,閱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如果是七年級的學生,閱讀材料的選擇要短小精悍,問題最好以記敘性文章為主,內容要幽默有趣。隨著學生年級段的升高,英語閱讀材料的體裁和長度也應有相應的變化調整。八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長度比較適中,并且具有時代性,新穎性的報刊,如《21世紀報》《英語周報》等報刊雜志,它們的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涉及體育、娛樂、學習等題材,很受學生歡迎。體裁方面可適當增加科普性質的說明文。對于九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水平,并且對自己的閱讀內容也有所偏好,可以分享閱讀資源,相互推薦。
(二)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材料
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始終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作不懈的努力。提高閱讀能力,課外閱讀材料比教材來得更精彩、更豐富、更及時,我們應該重視并加以利用。閱讀材料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他們的心理愛好。如,人物傳記類的文章,我們要選擇的是EXO偶像組合而不是莫扎特;對于體育運動,他們更愿意了解球星的生活八卦,NBA的最近動態等。對西方文化的描述是英語小說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不斷接觸英語小說,才能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識,如風土人情、禮儀習慣、歷史典故等。因此,教師應利用課外時間向學生推薦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樂于閱讀的英文原著小說,豐富學生的文化背影知識。英文童話故事和短篇偵探小說。童話故事生動形象,語言淺顯易懂,篇幅短,句型簡單,趣味性強,容易引起初中生的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二、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閱讀任務
(一)在開展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可根據任務型教學方法布置課前預習作業,要求學生提前預習閱讀材料,并通過互聯網或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后,在小組內展示任務完成情況并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交流。然后,小組內以“free talk”的形式進行討論,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新課開始時,各小組分別選出一名學生代表到講臺上,利用多媒體將收集到的視頻片段、圖片、資料等展示給全班同學觀看,并輔以精彩的英文講解詞。各小組代表展示完成之后,再由全班學生共同評選出“最佳講解詞”“最佳小組代表”等。采用這種預習方式時,由于問題內容吸引學生、事先充分準備、教學設計相對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有話可說,整個討論過程較為激烈,合作也較為充分、主動,不容易出現冷場,從而更好地實現小組合作的預期效果。
(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側重合作能力培養且相對比較靈活的啟發式教學模式。在設計閱讀教學過程時,應盡可能避免學生機械地學習和完成任務,多設計一些有利于學生開動腦筋或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和場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互相討論學習。在合作閱讀過程中,學生應先獨立完成閱讀,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每個小組再派出一名代表到講臺上做報告,由學生與老師共同對其報告是否準確完整進行點評。
(三)在課后鞏固中的應用。當一節英語閱讀課講解完成后,需要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整理、歸納、再梳理,加強對重難點的理解。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并根據各小組討論結果,著重講解學生認為有難度的部分,加深學生對難點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并指導學生合作進行課外閱讀,即給學生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外閱讀,再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解決問題。也可以組織一些閱讀教學合作活動,如安排各小組收集資料、撰寫文稿、制作電子文檔等。學生也可以建立微信群、公眾號等,并進行交流討論,促進背景知識的不斷豐富。
讓學生在小組、集體中進行閱讀學習,能促使“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的形成,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內化生成。其實際效果多數時候超出了教師單純的講授。
總之,閱讀的好處和必要性毋庸多言,閱讀的興趣是動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是關鍵,適量的課外補充是必需。切實把握了這些原則,才能搞好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和能力才能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究[J].王素.首都師范大學.2013(01)19 .
[2]王玲,趙磊.以初中英語閱讀教材為載體的核心素養培養[J].校園英語,2018(1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