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祖
摘 要: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小學的教學中,更能顯示其優越性。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小學教師要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素質。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希望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互動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在課堂上,互動是師生之間溝通的常用方式,但在傳統教學中互動很少,偶爾師生之間有一點互動也是十分簡單的,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科,但是很多小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沒什么意思,記憶漢字和單詞很無聊,因此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開展溝通,在教學中使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一)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教學中通常是教師為主體,在講解過程中,教師一般只關注自己講課的內容,并沒有關注課堂互動。這說明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卻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課堂教學方式單一
在一些農村地區,教育體系不夠完善,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有的教師認為語文教學就是把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學中只關注教學內容,沒有意識到學生對多元化教學的需求。長期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進而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三)互動教學的形式不夠深入
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也能夠認識到與學生交流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也會有一些互動,但是由于對互動式教學的深刻理解,以及沒有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考察,因此在應用過程中過于注重表面形式,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夠深入,實際效果不理想。
二、小學語文課堂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一)創新互動形式,注入新鮮活力
在很多學校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是通過團體進行的,這種團體互動形式的優勢在于能夠調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的熱情,缺點是無法照顧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進行基于小組的互動,將團體替換為小組,并減少小組的數量,這是為了達到集體互動的效果,更全面地照顧每個學生。例如,在古詩學習的提問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群體,按小組的順序提問,當一個小組回答時,其他小組不能提供幫助,而要仔細觀察其他小組是怎么回答的,通過自己的評判給小組一個分數,這也是積極的互動的一種形式,當小組獲得榮譽時,小組成員也會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個人互動也是一種常見的互動形式,但往往相對簡單,學生有時因為害怕教師而不敢參與。教師也可以改變這種形式,這樣學生的每次參與都代表著小組,每次他們積極回答問題,他們都可以為小組獲得分數。在學期結束時,選擇一個“最佳團隊”,集體互動可以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
(二)提供互動式平臺,提高互動質量
學生的積極參與是互動的基本前提,教師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自愿參與互動。例如,在學習一些深化故事時,學生可以就不懂的問題向老師提問,在這個時候,老師必須認真回答學生的問題,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奇怪,這表明他們心中的確存在疑惑。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完成表演,在學生閱讀課文時與學生一起閱讀。利用教師的領導模仿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提高課堂互動的質量。
(三)更新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學科狀態
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翁,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并針對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當前的教育理念與傳統的教育理念有很大不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關注新型教育理論,改善教學活動中陳舊的內容,突破傳統理念的束縛,積極探索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形式。
例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古詩兩首詩的教學——《詠柳》和《春日》,以《詠柳》的教學為例,教學目標是能夠識別新詞,正確讀寫。“綠色,化妝,贊美,垂柳,絲綢,春天,細葉子”,讓學生體味作者的用詞,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詩歌的意義,理解詩人對春天自然的熱愛,了解自然的美景對作者的吸引力,最后達到背誦古詩的目的。盡管以前的教學模式也能夠讓學生把這首詩背誦下來,但是并沒有讓學生理解詩歌的內涵以及作者的情感態度。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將學生放在第一位,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交流,學生就會跟著教師的節奏,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課文的內涵,因此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四)營造和諧的氛圍,發揮互動的優勢
良好的互動需要一定的氛圍,營造良好的氛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自己的語言,經常使用鼓勵的語言“很棒”,“答案真的很好”和“真的很聰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和力。其次,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其他問題,學生有時會在課堂上犯錯誤,教師也應采取正確的方法,并在教育學生時注意不傷害學生的自尊。當學生不能回答問題時,教師也應該耐心地引導他們,幫助學生完成對問題的思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信任教師,并愿意與教師積極互動。最后,教師也應該釋放學生的本性,不要過度約束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課堂互動中感到快樂,樂于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結束語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模式,通過在當前環境中由一群優秀的教育者不斷探索教育方法來總結,這種模式的有效應用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同時保證教育成果。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認真思考,不斷探索和嘗試優化教學方法,實現小學語文互動教學,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整體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史一平.基于激勵理論的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研究[J].才智,2019(02):112.
[2]林一秀.基于網絡信息時代的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50-51.